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瓜疫病

鎖定
黃瓜疫病俗稱瘟病、死藤,是由德氏疫黴侵染所引起的、發生黃瓜上的病害。黃瓜疫病在黃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能侵染黃瓜的葉、莖和果實,以蔓莖基部及嫩莖節部發病較多。 [1-2] 
黃瓜疫病發生普遍,對黃瓜生產影響很大。發生嚴重的温室正值採瓜季節,黃瓜疫病突然大面積暴發流行,造成成片枯死,嚴重減產。在適温範圍內濕度高低是病害發生流行的決定因素。連續陰雪天氣、温室濕度過大病害嚴重。地勢低窪的黏壤土,澆水過多及連作重茬地、田園衞生差和使用未腐熟的農家肥,發病均重。 [1] 
黃瓜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耐病品種,播種前對種子消毒,與非瓜類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採用雲南黑籽南瓜作砧木與黃瓜嫁接,可有效防治黃瓜疫病。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加強田間管理。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3] 
中文名
黃瓜疫病
別    名
瘟病
死藤
為害植物
黃瓜
病    原
德氏疫黴
為害部位
葉、莖和果實

黃瓜疫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德氏疫黴(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1]  病菌菌絲狀,五色,多分枝,無隔,易產生瘤狀或節狀突起,很多集結成棗狀或葡萄球狀;孢囊梗細長,頂生孢子囊;孢子囊無色,卵圓形或檸檬形,孢子囊萌發時,形成許多遊動孢子;遊動孢子無色,單胞,球形或卵形,具2根鞭毛;孢子囊也可直接萌發出芽管。雄器在藏卵器底部着生,受精後在藏卵器內形成卵孢子。卵孢子球形,淡黃色,表面平滑。病菌發育温度為5-37℃,適温為25-30℃。在氣温25℃並有水滴的情況下,病害循環1次僅需20-25小時。 [2] 

黃瓜疫病為害症狀

黃瓜疫病在黃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能侵染黃瓜的葉、莖和果實,以蔓莖基部及嫩莖節部發病較多。 [2]  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以染病。幼苗染病,開始在嫩尖上出現暗綠色、水浸狀腐爛,逐漸乾枯,形成禿尖。成株期多在莖基部、嫩莖節部發病,開始為暗綠色水漬狀斑,後變軟,明顯縊縮,發病部位以上葉片萎蔫枯死,但仍為綠色;維管束不變色,此有別於枯萎病。葉片發病多從葉緣或葉尖開始,產生暗綠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大病斑,邊緣不明顯,有隱約輪紋,潮濕時擴展很快使全葉腐爛;乾燥時邊緣褐色,中部青白色,乾枯易破裂。病斑擴展到葉柄時,葉片下垂。瓜條染病,病斑為水漬狀暗綠色,逐漸縊縮,潮濕時表面長出稀疏灰白色黴層(孢囊梗及孢子囊),迅速腐爛,發出腥臭氣味。 [1] 

黃瓜疫病侵染循環

黃瓜疫病為土傳病害,以菌絲體、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或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長出孢子囊,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隨風、雨水、灌溉水傳播,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又借風雨傳播,進行重複侵染。 [3] 

黃瓜疫病流行規律

在適温範圍內濕度高低是病害發生流行的決定因素。連續陰雪天氣、温室濕度過大病害嚴重。地勢低窪的黏壤土,澆水過多及連作重茬地、田園衞生差和使用未腐熟的農家肥,發病均重。 [1] 
品種:尚未發現對該病具有完全免疫或高度抗病的黃瓜品種,但品種間存在着顯著的抗性差異。 [2] 
温、濕度:病菌在5-37℃的温度範圍內均可發育,最適温度為25-30℃,在適宜發病温度範圍內,濕度是決定病害發生和流行的首要因素。棚室內温度過高、澆水過大,或地下水位高、濕度大,則發病嚴重。 [2] 
栽培技術:田間排水好壞與黃瓜疫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淺畦和畦面高低不平、易積水的田塊,由於土壤含水量過高,濕度過大,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植株嫩弱,抗病力下降,發病重;高畦深溝、畦面子整瓦背狀、排水良好的田塊,則發病較輕。因為黃瓜疫病孢子囊的形成、傳播和萌發都需要藉助雨水。 [2] 
耕作制度:連年栽種瓜類作物的田塊發病重,合理輪作則發病輕。黃瓜地用未經充分腐熟的垃圾做基肥,常引起黃瓜疫病的嚴重發生,而施用河泥做基肥或在基肥中混用化學肥料,則發病較輕。此外黃瓜的不同生育期抗病力有所差異,苗期易感病,成株期較抗病。 [2] 

黃瓜疫病防治方法

黃瓜疫病農業防治

  1. 選用抗、耐病品種,播種前對種子消毒。 [3]  黃瓜種子應從無病種瓜上採種,如種子帶菌,可採用100倍福爾馬林液浸種30分鐘,洗淨晾乾後播種。 [2] 
  2. 輪作:與非瓜類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 [3] 
  3. 嫁接:採用雲南黑籽南瓜作砧木與黃瓜嫁接,可有效防治黃瓜疫病。嫁接苗於温室小拱棚內保濕培養,温度16-28℃,濕度95%以上,7天后揭去小拱棚,培育至3葉1心定植。嫁接苗的栽植密度比自根苗低20%,培土不可埋過切口,栽前多施基肥,保持嫁接苗旺盛的長勢。 [3] 
  4. 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每畝2用1噸稻草或麥秸,切成4-6釐米長撒在地面,再均勻撒施石灰50千克,翻地25-30釐米,鋪膜、灌水,然後密閉温室或大棚15-26天,可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及線蟲等。 [3] 
  5. 加強田間管理:提高黃瓜植株抗病能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廄肥,注意氮磷鉀合理配施,避免偏施氮肥。生長中後期增施磷鉀肥及微肥以增強黃瓜抗病能力。改善通風透光,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温度,生長期間及時拔除病株,摘除病葉,收穫後及時清除枯枝爛葉、根茬及雜草,以減少下茬蔬菜的侵染來源。 [3] 

黃瓜疫病化學防治

  1. 苗期藥劑防治:選用72.2%霜黴威水分散粒劑400-600倍液於播種時及幼苗移栽前對苗牀澆灌,使藥液充分到達根區,澆灌後保持土壤濕潤。 [3] 
  2. 田間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後及時全田噴藥預防,每畝可選用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劑75-125克對水噴霧,發病前作預防處理時使用低劑量,發病後作治療處理時使用高劑量,間隔7-10天連續施藥,每季作物最多施藥3次,安全間隔期為3天。或每畝選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30-40克在黃瓜疫病未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對水噴霧,每隔5-7天施藥1次,連續施用3次,噴霧時注意葉片正、反面噴灑均勻,避免漏噴。或每畝選用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100克於發病前或初期用藥,間隔7-14天施藥,每季作物最多施藥4次,安全間隔期2天。 [3] 
參考資料
  • 1.    符崇梅,張付平編.日光温室蔬菜花卉病蟲草害彩色圖譜.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5:17-18
  • 2.    張國紅,勞春雷.黃瓜疫病的發生與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1,(第6期):33
  • 3.    張麗,榮強.黃瓜疫病的發病症狀及綜合防治技術[J].長江蔬菜,2019,(第17期):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