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河清

(清乾隆海南儋州進士)

鎖定
清代進士黃河清,儋州市王五鎮徐浦村人。曾祖父景憲(逸儒)居幹衝鎮夏蘭村,祖父黃典(庠生)遷徙徐浦,父甲五(監生),河清是甲五長子。河清與他的胞弟海清(舉人),從弟河照(舉人),俗稱“三黃”,皆通經史,砥礪品學,高尚不仕。
浚如
巽山
所處時代
清代
出生日期
1721年
逝世日期
1803年
本    名
黃河清
祖    居
海南儋縣幹衝鎮
直系子孫
黃漢元

黃河清人物簡介

黃河清(1721—1803),字浚如、號巽山,清進士,祖居海南儋縣幹衝鎮,後遷居王五鎮徐浦村。1753年(乾隆十八年)中舉,1761年(乾隆廿六年)中恩科進士。胞弟海清、從弟河照皆舉人,俗稱“三黃”,皆通經史,砥勵品學,高尚不仕,如出一轍。其沉敏篤學,廉靜寡營,由衷熱愛田園生活,有田園詩賦:“夕陽斜照射山巍,鳥宿喧喧亂綠隈。歸去不須燃火燭,高攜明月送公回。”
相傳河清中進士後在京候旨時,因家貧無錢延師學禮,但自認為才智過人,屆時摹仿先者禮式即可。豈料,點榜之日,乾隆皇帝首先發旨召見黃河清。於是他不知所措,匆匆上殿,抬頭看皇帝一眼,當即被人告發“黃河清斜眼視君”。此罪當斬,但他急中生智,高呼:“皇上萬歲!臣奉母命視君,以告慰於慈母!”乾隆見其慈孝,免刑放回故里伺母。此後黃河清在家鄉設館教學,每年受徒百餘人。對貧而好學者還常以糧賑濟。
每每自感“無官一身輕”,豁達而足,於是在廳堂高掛楹聯曰:“籠雞有米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爾後,乾隆皇帝經忠臣提醒,憶起遠在海角天涯的黃河清,派臣蒞儋招其赴京任職,其卻以“慈母歸天,孝期未滿”為藉口,辭不進京。那位使臣見其歸隱之意已決,便索取這首“野鶴”對聯回京覆命。於是“野鶴進士”之稱就流傳於世。

黃河清教育家詩人

黃河清系教育家、詩人。他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刻苦學習,勤奮攻讀,潛研經史,而後關心民瘼,德高望重,載譽江南,在人民的印象永不泯滅。他一生寫下的大量文章、詩賦、楹聯、歌謠、書信和書法,是儋州一大寶貴的文化遺,是值得後人讚譽、雒誦的珍品。可惜由於歷史上種種特殊原因,其大部分作品已散失。
黃河清進士學識淵博、澹泊明志,為儋州市人民所欽佩、敬重。其對勞動人民感情尤為深厚,對田園生活和大自然也極其熱愛,賦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其中一首著名的田園詩曰:“夕陽斜照射山巍,鳥宿喧喧亂綠隈。歸去不須燃火燭,高攜明月送公回。”充分表現了他對農村的喜愛,對大自然的鐘情。這也是他曠達胸襟的真率坦露。

黃河清典故

乾隆18年,黃河清考中舉人,在乾隆26年,黃河清中恩科進士。鄉里一片歡呼雀躍,都認為黃河清前途不可限量。對於黃河清的品德才華,乾隆皇帝早有耳聞,人們認為黃河清就要升官發達了,不料在不久後就出事了。
按規定中進士之後由皇帝親自點榜,然後委以官職。點榜之日,乾隆皇帝特別第一個召見了黃河清,第一個被召見的往往是皇帝最看重的人。畢竟是未經官場之人,宮中規矩繁多,黃河清未免有些緊張。在上殿之時,黃河清抬頭看了乾隆皇帝一眼,就這一眼,差點就給黃河清招來殺身之禍。當即就有人大做文章,告發黃河清“斜眼視君”,是對皇帝的極為不敬,按律法該問斬。在清朝的律法中,“斜眼視君”被視為大逆不道,明文規定犯此條者立即問斬。念及黃河清初次進殿,原本乾隆皇帝也不在意他這一瞥的。但仍有妒忌黃河清才華之人捉此把柄不放,進諫乾隆皇帝,非得治黃河清死罪,不然難以服眾。危急時刻,黃河清急中生智,大聲説:“皇上萬歲!臣奉母命視君,以告慰於慈母!”最終乾隆皇帝念及黃河清的慈孝,免其死罪。
雖然僥倖保住了自己的腦袋,黃河清也被嚇得魂飛魄散。此時,未進官場的黃河清已經深刻體會到官場如戰場,個人利益縱橫交錯,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黃河清感慨,數十年的苦讀為了一朝的功名利祿,結果還不是讓自己身心皆疲。此時的黃河清已看清官場黑暗,去意已決,婉言拒絕了乾隆皇帝的挽留,以鄉下母親年老需人照料為由,請求暫回鄉下,照顧老母親。乾隆皇帝贊其是大孝子,準其暫時回鄉,日後返京就職。
皇帝事多,貴人善忘。數年之後,乾隆皇帝經人提醒,才記起了遠在海角一隅的黃河清,遂派使臣不遠萬里翻山涉水趕到儋州,欲招黃河清回京任職。那時黃河清的母親剛剛病逝,黃河清便以“慈母歸天,孝期未滿”為由,拒絕回京。其時黃河清已滿足於“無官一身輕”的生活,漫步于山村鄉野之間,享受着怡然自得的時光,其在家鄉設館教書,教授數百人,在鄉里頗有威望。使臣苦口婆心勸説黃河清回京,無奈黃河清毫不動搖,決心隱居鄉下,同時撰詩“籠雞有米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以表決心。
使臣無奈,只得獨自返回京城。使臣復旨時向乾隆皇帝呈上了“籠雞有米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一詩。乾隆皇帝也有萬千感慨:真是山高皇帝遠,“野鶴”獨自飛,幸得黃河清回鄉是辦學教人,也算是造福一方了……此後不再提起黃河清。但是從那以後,黃河清“野鶴進士”的故事便傳遍朝野。 [1] 

黃河清作品

黃河清與《再致陳聖璵家書》
黃河清一生著作頗豐,其中最著名的是《再致陳聖璵家書》。《再致陳聖璵家書》是黃河清為陳聖璵內人薛氏所作。陳聖璵,儋州書村人,他天資聰慧,學問精深,乾隆十八年參加鄉試,榜列首名中瞭解元。曾在家鄉任教,後因觸犯權貴,受誣告通緝而出走崖州,在今樂東縣樂羅村德化書院任教,二十多年未歸。其妻薛氏獨身自立,困苦不堪,為解除薛氏精神上的痛苦,黃河清特為薛氏寫了《致陳聖璵家書》,但陳聖璵讀後仍沒有迴歸之意,為此,黃河清又替薛氏寫了《再致陳聖璵家書》。 [2] 
在《再致陳聖璵家書》中,作者以深切的同情,婉轉的文詞,生動地抒寫了女主人公孤獨寂寞,悲憤難抑的複雜心情,文辭秀美,感情真切。全文一氣呵成,説理喻事用典準確精當,敍事、抒情、議論融為一爐,含哀怨於喻事,寓譴責於説理,字字飽含血淚,句句譴責無情,不愧為一篇情文並茂的駢文佳作。
文章一開頭首先總寫人生之願及別離之苦,為下面的説理張本:
父生母育,乾坤之德難忘;夫唱妻隨,山海之盟已定。惟願百年偕老,詎雲一旦分離。今君浮梗於東吳,俾妾出匏於西蜀。追妾送君之日,憶君囑妾之時,近則一歲兩週,遠則三年五載。豈料人情反覆,蹉跎二十餘年。
接着又具體鋪敍了久別之後的不幸遭遇及痛苦心情,動之以夫妻之情:
秋雁每傳書,傳不到君家音信;春鶯常喚侶,喚不回妾室姻緣。堂前拋棄翁姑,膝下又無男女。家庭瓦解,囊橐磬空。靠眾伯而不能,乏米錢而誰濟。一年十二月,月月受飢寒;一月三十朝,朝朝無飽暖。欲去尋舊盟,則山遙路遠;欲拋琴別調,則喪節污名;欲懸樑自縊,難免蠅吶蛄嘬;欲赴水投河,必葬江魚之腹;欲偷生戀死,必近鳳只鸞孤。聞雨點,點點生愁;聽蟲聲,聲聲帶淚。牀頭長流眼淚,枕邊滴浸衣襟。久歷風霜,身上衣裳破裂。形容枯槁,雲鬢轉為蓬鬆;身體傾危,鸞鏡變為魯純。
在敍事的基礎上,作者又以對比的手法,引經據典譴責丈夫的無義:
君不思蔡邕遺忘箕帚,遺臭萬年;宋弘不棄糟糠,流芳百世。烏鳥何義,尚知反哺之恩;蟲戾無情,亦曉好合之義。況人為萬物之靈,反不若鳥蟲乎?昔漢高祖之棄呂后,劉玄德之舍甘糜,實乃爭帝圖王。趙子龍之拋家口,百里奚之棄賢婦,皆為忠君報國。今君既非爭帝圖王,拋妻何故?又非忠君報國,棄妾何名?然妾無可棄之由,況君嘗有拋之實。昔卓氏淫奔,相如猶感白頭之合;鶯鶯改嫁,張珙猶懷黑髮之情。況妾乃明媒正聘,非卓氏之可比;守節存貞,亦非鶯鶯之可論。君何反正歸邪,忘恩負義?視新歡如掌上明珠,棄舊侶若道旁苦李。
文章寫到這裏,意思似乎基本寫完,然而作者並非就此止筆,又進一層斥責夫君的不孝:
然下拋賤妾,理固不容;上背雙親,罪更難脱。凡人養子,歷苦多年。十月懷胎,分嚴父之血脈;三年哺乳,食慈母之脂膏。始能行,則喜氣欣欣;稍得病,則憂心慼慼。子行而親不忘,則三回四顧;親行而子不隨,則萬喚千呼。及其成長,擇師教讀,娶妻卜鳳。望子成龍,報答親恩。晨省昏定,視膳問安。君何故棄高堂於故里,葬枯骨與荒丘。水沒沙埋,風吹雨洗。獨不聞董永賣身葬父,仙姬投世為妻;吳起殺妻離母,五雷做馬分屍。天人報答之酬,捷於影響。未有不孝其親而得孝身之理,未有不葬其親而得葬身之地。世間豈有不孝親之子哉?
最後,文章以規勸丈夫迷途知返作結,使得全篇首尾呼應,通體渾成:
妾聞崖州境地,花錦城池,朝遊柳巷,暮宿花街。日復一日,任歌聲之悦耳;年過一年,忘好合之初心。勸君舍樂土而回車,憶故園而返駕。上慰黃泉之父母,下樂白屋之妻孥。免雙親為有子之孤魂,免妾為有夫之寡婦。將功贖罪,轉妖為祥。倘或鐘停漏斷,君身便作崖神。假令蒙浪浮生,君悔不辱儋耳。君既而不歸,預卜終身無結果。那時搖尾乞憐,已悔過而不及。妾知曠野荒丘,非君葬身之地。江河流水,非君拋骨之濱。書到君家,宜當淚讀,指天遍日,要速速旋家!
通觀全篇,本文結構嚴謹,文勢連貫,層層緊逼,説服力很強。在語言上多運用排比句、對偶句,給人以勻稱和諧、節奏鮮明的美感。為了便於説理和抒情,在文章的承轉之處多用散行句式,這樣就使語意舒緩,氣勢跌宕。尤其是在每段的關鍵處多使用反問句,因而情真辭切,發人深省,讀後令人為之情動神傷。
據傳,陳聖璵收閲之後,傷心欲絕,夜不成寐。次日一早便啓程返鄉。在過昌化江時,遇山洪暴發,不幸淹死江中。之後,黃河清及陳聖璵的故事便在瓊島廣為流傳,《再致陳聖璵家書》至今尚誦讀於瓊州學人之間。

黃河清故居歷史

黃河清進士故居建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國民黨46軍來瓊期間——1946年1月21日被國民黨反動分子伺機火燒燬。
原故居描繪圖 原故居描繪圖
世事滄桑,兩百多年過去了,一代名門進士留下的眾多文物勝蹟大多已湮沒消失。即使在黃河清的故鄉王五鎮徐浦村,其進士“雅閣”、巽山書堂也早已不復存在。據黃河清第九代世孫黃超羣介紹,他們如今住的瓦房即是當年“雅閣”舊址。當時的“雅閣”為四合院式,座東朝西,建築面積420平方米。屋高而寬,脊高1.65丈有餘。室內陳列有朝廷所賜金瓜錘,牌匾各一對及黃河清手書文稿,但不幸於1946年1月21日,為國民黨地方勢力縱火,付之一炬。而“雅閣”左側書堂,如今也已夷為平地,成為小學校園內一處草地,地上仍突兀出幾塊舊石。但草地後,徐浦小學新的教學樓卻巍然挺立,讓人心生安慰。而在馬井的進士墓地,雖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重建後的故居
重建後的故居(2張)
看到的現實是土地有被侵佔之虞。周圍規劃凌亂,山崗荒涼。左邊頹廢居民,實在有礙觀瞻。但慶幸的是,這已引起了當地政府關注。該鎮鎮長鄭人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即表示,鎮政府下一步將重新規劃,並投入資金人力,用於保護進士陵墓。而每年馬井學區以此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做法,將繼續下去。市中華詩聯學會1999年6月13日曾在白馬井召開黃河清進士誕辰278週年暨詩人節座談會。引起社會及學界關注。對此,市中華詩聯學會會長黃多錫接受記者採訪亦表示,將在適當時間。再次舉辦大型紀念、研討活動,以倡導進士風範,為儋州文化教育發展盡一份力量。
清明掃墓承傳統 進士遺風舉世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來臨之際儋州,市江夏文化源流研究會、黃河清進士的後裔及儋州黃氏族人,在白馬井濱海新區黃河清進士陵園隆重舉行祭祖活動,這對儋州歷史文化教育和全民精神文明建設都有着積極的意義。
祭祖儀式
祭祖儀式(32張)
黃河清幼小聰明,能詩善聯。常常與文朋墨客吟詩作對,把吟詩作對當作人生一大樂事。他勤奮好學,砥礪經史,立身耿介,學優不仕。他是癸酉(1753)舉人,辛已(1761)恩科進士。乾隆皇帝特別器重黃河清。認為國有吉兆,點翰時首先點了黃河清名字,贊曰:“黃河清·天下太平”。接着乾隆皇帝又於京城孔廟內,用大塊漢白玉鐫刻儋州黃河清大名於碑文,以之流流傳世代。黃河清赴京考中進士回鄉後,潛心於本地教育事業,每年遠近生徒百餘人,對那些貧苦好學者,不僅傾心教誨,還常以糧賑濟之。黃河清對儋州的文化教育事業和詩詞、對聯文化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強烈呼籲∶黃河清墓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應重視市人民政府“關於文物保護的通知”∶並告誡那些非法佔據文物保護範圍偷葬的墓主人;我們必將依照法律的規定,由人民政府拆除非法偷葬。

黃河清古墓保護

儋州市人民政府批覆文件
儋州市人民政府批覆文件(2張)
古墓於1995年1月11日儋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儋州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知(儋府【1995】1號)列入市重點文物保護。 [3] 
儋州市人民政府於1995年1月下發(儋府【1995】1號)文件,公佈儋州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六處,其中,黃河清進士古墓列入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7月儋州市有關部門委託“儋州佳鑫測繪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儋州市國土環資局下屬法定測繪單位)對黃河清墓地進行勘測,並繪製了定界圖。儋州市人民政府又於2008年6月6日再次下發(儋府函【2008】87號文件,批准了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上報的《關於劃定將軍廟及黃河清進士古墓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請示》),該文進一步明確了黃河清進士古墓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張)
黃河清進士墓是第三批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鎮南郊高壠澇地(現清平街南側)。 保護範圍:東從墓第二圍的玄武岩石至劉璋温墓地後面23.8米,西從墓第二圍的玄武岩石至民房圍牆4米,南從墓第二圍的玄武岩石至白馬井小變電站16米,北從墓第二圍的玄武岩石至清平街21米,其中包括東北角的黃河清進士孺人之墓,形成的梯形為保護範圍,面積約2097.4平方米。
建設控制地帶:南、北從保護範圍向外延伸20米,形成的不規則長方形為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約4178平方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