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

鎖定
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監測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在黃河流域相繼建立了黃河水利委員會天水、西峯、綏德水土保持觀測試驗基地,對水土流失規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進行了長期監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中文名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
類    別
政府機構
創建於
1942年
屬    性
國內建立最早的水土保持科研機構
地理位置
天水市秦州區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基本情況

黃河口 黃河口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黃河水利委員會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創建於1942年,是國內建立最早的水土保持科研機構。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科研試驗、示範、推廣等工作。經上級批准,2000年成立了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與黃委會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2003年,成立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屬天水水政監察(水土保持監督)支隊和黃河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天水分中心。我站由單一的水土保持科學研究職能擴充至水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監測和水土保持技術諮詢等領域。全站(局)現有在職職工122人,有專業技術人員69人,其中教授級高工4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18人,中級職稱的35人,初級職稱12人。涉及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農學、林學、計算機應用等22個專業。工人53人。現有16個科室,其中:管理科室5個、業務科室9個、施工隊1個、後勤服務中心1個。具有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甲級資格、水土保持監測甲級資質和水利工程設計丙級證書。擁有4個總體佈局較為合理、試驗設施較為完善的試驗、示範基地,4個徑流泥沙監測站、30個雨量站和19個坡面徑流小區(含2個全坡面小區)。配置有數字雨量計雷達水位計、電波流速儀等先進觀測儀器。能夠承擔各類水土保持科研、監測、方案編制、規劃設計、監理和骨幹工程施工等任務。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歷史沿革

(一)建國前1、國民政府農林部領導時期(1942.8-1949.6)我站成立於1942年8月21日,最早名稱為:“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為農林部建立的第一個實驗區。2、國民政府經濟部領導時期(1949.6.-1949.7)1949年6月21日,國民政府調整機構,農林部改為經濟部農林署。本區改名為“經濟部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二)建國後1、甘肅省農林廳領導時期(1949.7-1953.3)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後,我站更名為“隴南人民農林實驗區”,隸屬蘭州行署(臨時省政府)農林處領導。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區歸農林廳領導, 1951年5月改名為“隴南人民農林實驗場”。2、黃委會西北黃河工程局領導時期(1953.4-1977.12)1953年4月,西北水土保持委員會和甘肅省農林廳決定,將原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隴南人民農林實驗場)移交黃委會。本區歸屬黃委會西北黃河工程局領導,改名為“隴南水土保持工作推廣站”。 1954年1月,擴建梁家坪徑流小區試驗區,在呂二溝溝口設立徑流觀測站。同年8月30日本站改名為“天水水土保持工作推廣站”。1956年4月,本站定名為“天水專區水土保持工作站”。同年7月,水利部蘇聯專家扎斯拉夫斯基等來站考察後建議本站加強試驗研究。黃委會根據專家建議通知本站改名為“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3、黃委會水保處領導時期(1958.11-1964.7)1958年11月15日,黃委會決定,本站劃歸黃委會水土保持處領導。全站主要任務為整編歷年資料,開展梁家坪新修梯田土壤熟化試驗和羅玉溝流域科研基地查勘工作,推廣工作基本停頓。4、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領導時期(1964.10-1970.8)1964年10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本站劃歸該會領導。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1月起全站工作被迫中斷。1968年3月,經天水地區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甘肅省天水水土保持站革命委員會”。1968年3月13日,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被撤銷,本站下放甘肅省領導。甘肅省革委會決定交天水地區革委會代管。1970年8月10日,天水地區革委會決定撤銷本站建制,人員、設備合併到天水地區水利電力局。5、甘肅省水電局領導時期(1973.7-1978.6)1973年7月5日,甘肅省革委會通知“為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經省委同意立即恢復下放我省的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1973年10月10日,天水地區革委會根據甘肅省委的通知,決定正式恢復“黃河水利委員會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隸屬關係是“業務由省水電局和黃委會雙重領導,黨政工作由所在地區管理,為縣級機構”,名稱改為“甘肅省水利電力局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6、黃委會領導時期(1978.6-1988.4)1978年6月,黃委會根據水電部意見,經請示甘肅省革委會同意,天水站迴歸黃委會領導。恢復“黃河水利委員會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原名稱。7、黃委會黃河上中游管理局領導時期(1988.4—— )1988年4月,黃委會調整水保機構,決定天水、西峯、綏德三站委託黃河上中游治理局(現名為黃河上中游管理局)領導。2000年,根據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需要,經上級批准,在原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的基礎上,成立了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主要負責黃河上中游六盤山以西甘肅省部分及甘肅、青海接壤地區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監督、管理、協調工作,保留水土保持科研與推廣職能。2003年,正式掛牌成立了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屬天水水政監察(水保監督)大隊。同年,成立了黃河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天水分中心。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業績成果

建站60多年來,堅持科研面向生產、聯繫實際,走試驗、示範、推廣相結合的道路,不斷探索,取得了大批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先後開展試驗研究課題400多項,撰寫水保科技論文1500多篇,公開發表280多篇,在國際學術會上交流50多篇,出版專著2部,彙編論文集6冊。獲國家級獎2項,省部級獎4項,產生了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我國水土保持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上世紀40—50年代,我站先後開展了梯田溝洫工程、壟作區田、坡面徑流小區試驗、大柳樹溝綜合治理、牧草引種與培育、刺槐溝壑造林、沙棘人工栽培、柳籬掛淤、山地果園栽培、新技術引進與應用、支流水沙分析方法的改進、基本建設項目的水土流失防治等一批開創性的試驗研究項目。其中大柳溝綜合治理試驗是我國最早的小流域綜合治理,通過坡地保土耕作、梯田溝恤、刺槐護坡、土柳谷坊,柳籬掛淤等措施,探索出了農林牧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標本兼治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成功經驗,實現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溝”的治理效果,開創了我國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的典範。建立的南山試驗場是全國最早的示範區;五十年代培養了聞名全國的武山鄧家堡等一批水保先進典型;在天水實驗區創建的黃河流域第一個牧草試驗原種圃,先後由美國等地採集並引進牧草430種,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終於培育成抗逆性強,適應好,產草量高的草木樨,葛藤、毛葉苕子等並納入糧草輪作。在1955年的全國第一次水土保持會議上,草木樨被譽為西北地區的“寶貝草”。為此,1957年國務院水土保持委員會對試驗推廣草木樨、刺槐等做出傑出貢獻的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授予特等獎,並頒發“面向羣眾、聯繫實際、科研為生產服務”的錦旗一面,受到朱德副主席和譚震林副總理的高度讚揚。60—70年代的呂二溝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驗示範,受到了各級領導及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建立了天水石崖水土保持示範點。 80—90年代,培養的秦安縣王窯水土保持示範基地,為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樣板。年代對早熟沙打旺、小冠花等草種研究試驗有突破性進展,1991年被全國牧草評審委員會確認為育成品種。我站在“948”優良植物引進與繁育中,成功引進了10多個品種,並將推廣試驗延伸至藉河示範區,為大面積推廣種植開闢了廣闊的前景。1998年參與設計並實施的黃河流域第一個大型水土保持示範區——藉河示範區,是目前黃河流域規模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態典範工程,已成為新時期城郊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樣板。按照建設大型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區工程的基本思路,以藉河流域為骨架,以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城郊為項目區,以小流域(片)為建設單元,進行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地推動了該區域和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工作。通過示範區建設,對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建設以林果產業為主的生態農業,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實施生態修復,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了明顯的帶動、推動作用。藉河示範區已成為融生態、經濟、科研、監測為一體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質量標準、高產出效益、高示範效應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樣板工程。
2000年以來,經過 “十五”和“十一五”規劃的建設,我局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職工隊伍建設、水土保持科研、水行政管理、精神文明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科研能力進一步提高、科技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擴大、水行政管理不斷加強、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設再上台階、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科研、管理、經濟創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開展的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下稱後三區)治溝骨幹工程建設,改寫了丘三區不能打壩的歷史;規劃設計並指導相關部門開展的藉河示範區已成為大面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典範;正在進行的“水土流失原形觀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試驗分析”、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寬谷丘陵區農牧綜合開發模式示範與推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數學模型研發和模型黃土高原建設、水土保持監測公報等項目、課題,在水土保持行業獨樹一幟。
在科技合作方面,先後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大專院校,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協作關係,開展了一系列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和課題研究。實現了由內向型向外向型、保守式向開放式方向發展的轉變。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管理工作

(一)內部管理
按照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精神,根據單位實際,堅持按勞分配原則,破除收入分配製度上的“大鍋飯”、“平均主義”,適當拉開收入分配檔次,調動了職工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
(二)水行政管理
1、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屬天水水政監察(水土保持監督)支隊
按照上級授權,主要負責黃河干流河源至下河沿河段、跨省(區)重要支流湟水(含大通河)、渭河(耿鎮橋以上)幹流的河道建設項目管理和取水許可管理工作。
2003年以來,先後對黃河干流青海、甘肅、黃河重點支流湟水(含大通河)、渭河違章、違法河道建設項目和取用水工程進行了查處,規範了河道建設項目管理。
2、水土保持預防監督
按上級授權,我局主要負責黃河上中游地區六盤山以西甘肅省部分及甘肅、青海接壤地區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監督、科研、示範、管理、協調工作。主要職能有:負責黃河上中游部分地區綜合治理工作;協助局編制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受局委託審查地方水土保持治理規劃;負責黃河上中游部分地區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瞭解黃河上中游部分地區水土保持動態,開展水土保持科研與推廣工作,搞好業務指導、技術服務和有關培訓工作;具有建設單位職能,直接承擔示範區建設、骨幹工程和沙棘資源建設等水保項目建設任務。
按照上級授權,先後開展了轄區公路、鐵路、礦山、管道、通訊等大中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有效了減少人為因素新增水土流失。
3、黃河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天水分中心
黃河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天水分中心主要職責是:圍繞“三條黃河”建設,以羅玉溝、呂二溝小流域為徑流泥沙觀測基地,長期開展水土流失原型觀測,進一步加強水土流失規律研究,並通過技術創新,探索科學高效的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與方法;開展區域遙感地面校驗點的數據採集,為流域水土保持宏觀監測提供支撐;佈設監測設施,對黃河中游地區六盤山以西甘肅部分及甘肅、青海接壤區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進行長期定位觀測,並開展治理項目區及示範區動態監測工作。
先後承擔了英國贈款小流域管理項目“小流域監測評價數據資源的調查與評價”、“三江源預防保護區水土流失動態監測” “天水藉河重點支流治理項目(二期)”水土保持監測、“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調查與核實”等項目,完善了監測分中心局域網及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開發完成了水土流失原型觀測數據處理系統,對實現監測信息的自動採集、傳輸、處理分析及監測數據的規範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2010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提出實施“三個最嚴格的流域管理制度(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最嚴格的河道管理制度、最嚴格的水土保持監督監測制度)”,對水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該項工作的開展,將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產生積極和深遠影響。
經濟工作
近幾年來,相繼開展了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河道建設項目洪水影響評價、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工程監理等經濟創收項目。職工收入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精神文明建設
經過全體職工的不懈努力,我局被天水市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林業部命名為“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天水市秦州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連續七年被黃河上中游管理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機構設置

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內設機構

辦公室
主 要 職 責
1、助局長處理日常事務工作,協調局內各部門之間的關係。
2、負責目標任務書的分解、年度考核和內部規章制度建設。
3、局綜合性文件的起草,外來文件的收發處理,審查以局名義上呈下達的文電報告,印章與介紹信的管理。
4、負責各種會議的組織安排、記錄以及會議決議的催辦、文件處理。
5、負責全局外事活動的組織安排與來賓接待工作。
6、負責局辦公自動化建設與維護、管理工作。
7、負責全局的對外宣傳工作。
8、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它任務。
人事勞動教育科
主 要 職 責
1、負責管理全局各部門的職能配置、機構設置、領導職數和人員編制。
2、負責全局職工隊伍建設,研究提出本局幹部人事及分配製度改革意見。
3、負責中層領導幹部的考核、任免、獎懲、培訓和後備幹部的培養、選拔、推薦工作和局管幹部的考核、獎懲工作。
4、貫徹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有關規定,負責各類專業技術幹部職務、職稱和技術工人等級的考核、評聘和管理等。
5、負責全局的勞動工資管理和職工社會勞動保險管理。
6、負責全局職工教育和培訓工作。負責職工檔案管理工作。
7、負責全局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設置、評騁、考核、管理和人才資源的配置、調轉工作,組織人才交流。
8、負責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作、負責離退休職工管理工作。
9、負責全局審計工作、負責全局監察工作。做好紀檢、信訪工作、負責工會工作。
10、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指示。制定局黨建規劃,指導各支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負責全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財務科
主 要 職 責
1、負責全局財務管理工作,按國家法律法規和財經制度管好用好資金,編制和下達部門預算和各項財務收支計劃。
2、負責組織各項業務經費及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編制各類會計、經濟報表。
3、根據國家有關財經政策,執行上級各項財務制度,制定局內財務管理規章制度。
4、負責全局經濟工作。組織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和落實。
5、參與全站各種經濟合同的簽訂與管理,負責各種有償投資的回收。
6、負責全局固定資產監督管理和政府採購國庫支付工作,清產核資和財税檢查工作。
7、負責房改與醫療改革管理工作。
8、完成局長交辦的其它工作。
機關黨委
主 要 職 責
1、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指示。制定局黨建規劃,指導各支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
2、負責全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負責局中心組的學習。有針對性地開展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做好紀檢、信訪工作。
4、負責全局監察工作。對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決議和命令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法違紀行為進行調查、處理。受理對監督對象違法違紀行為的檢舉控告,受理被處分人員的申訴。完善廉政制度,實施專項執法監察,開展廉政宣傳教育,糾正不正之風。
5、負責工會工作。
6、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水政水資源科
主 要 職 責
1、負責轄區內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資源統一管理。
2、負責上中游授權河段的河道管理,協助上級審查有關河道工程建設項目。
3、負責管理管轄範圍內的水行政執法和水政監察,協調處理有關水事糾紛。
4、協助地方對違反水保法行為者進行查處;協助上級實施水資源費徵收制度。
5、承辦全局普法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6、完成上級及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監督科
主 要 職 責
1、負責黃河上中游部分地區預防監督工作。負責國家重點水保生態環境治理區、預防保護區、監督區以及跨省際區域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2、督促跨省(區)國家大型開發建設項目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協助地方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
3、依法組織審查分管區域有關水土保持規劃及水土保持方案,並督促檢查規劃、方案實施。
4、編制管理範圍內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和實施計劃,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網。
5、按上級要求承擔並完成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任務,負責對管理範圍內監測網點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開展監測技術.監測方法的研究與交流。
6、負責監測數據的整理、彙總和統計分析,及時預報水土流失動態,編制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報告。
7、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業務科
主 要 職 責
1、科研課題與技術開發項目的爭取和論證。
2、組織科技人員進行科學試驗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
3、重大科研課題與技術開發項目的計劃與合同管理。
4、科技成果的審報、推薦評獎與推廣應用。
5、負責科技培訓與學術交流活動。
6、負責全局檔案、圖書、情報資料的管理。
7、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監測分中心
主要職責
1、負責黃河中游地區六盤山以西甘肅部分及甘肅、青海接壤區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2、積極爭取相關內容的研究課題和監測方案編制等項目。
3、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相關內容的研究項目。
4、加強與黃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業務聯繫,負責監測站點水土保持監測數據資料的上報工作。
5、完成上級監測中心及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工程建設處
主 要 職 責
1、按照規定和授權負責有關項目的建設管理,組建項目法人。
2、按照規定和授權負責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按實施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試點小流域治理、治溝骨幹工程建設、示範區建設等重要治理工程項目的計劃實施和組織管理。
3、對系統內有關水利、水保工程質量、招標投標、建設監理等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4、參與有關水利、水保工程質量監督和工程的竣工驗收;對有關水利、水土保持工程項目進行技術審查和技術諮詢。
5、負責管轄區內骨幹工程及有關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設施工。
6、負責全局防汛工作。做好建管處日常管理工作。按上級要求,協助編制黃河上中水土保持環境建設規劃,受局委託審查地方水土保持治理規劃。
7、承擔示範區建設、骨幹工程和沙棘資源建設等水保項目建設任務。
8、完成黃河上中游管理局授權與交辦的其它任務。
9、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水土保持技術推廣室
主 要 職 責
1、收集、整理、分析國內外水土保持新技術、新成果,選中項目進行推廣。
2、結合行業特點,瞭解、掌握水土保持動態和科技信息,對本局水土保持科研成果進行推廣。
3、吸收和引進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措施、項目、成果,進行推廣,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4、建立高科技示範園區,發揮示範作用。
5、儲備水保科研和推廣項目。
6、完成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水土保持基礎研究室
主 要 職 責
1、探討水保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提高水保綜合治理的科技含量,豐富完善水保綜合治理的理論體系,重點研究解決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尋找黃河“四個不 ”中“河牀不抬高”、減少入黃泥沙的水保新途徑。
2、開展水保生物防治措施研究,利用本站沙棘試驗研究優勢,積極在授權範圍內的乾旱、半乾旱區進一步進行沙棘和其他優良水保林、優良水保牧草研究,探索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新路子。
3、圍繞“十五”黃河水保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努力探索“丘三區”坡面及溝道工程建設的有效途徑,加強水保工程措施研究。
4、積極爭取水保基金課題和橫向課題。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類科研項目和課題。
5、開展黃土高原生態系統恢復及可持續發展研究。
6、配合局及上級有關部門,進行科研項目的立項論證及科研項目、課題的儲備工作。
7、完成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水文水資源室
主 要 職 責
1、承擔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水土流失規律、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2、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土保持減水減沙效益分析研究。
3、開展水文徑流泥沙資料觀測,為“三條黃河”建設提供基礎資料。
4、開展水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研究。
5、完成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後勤服務中心
主 要 職 責
1、負責機關區域內房屋開發利用,盤活現有資產,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
2、負責全局水電管理、車輛管理、文印管理,實行內部企業核算。
3、負責全局治安保衞及環境衞生和計劃生育工作。  4、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