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楝樹

鎖定
黃楝樹,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的葉芽、葉或根、樹皮。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台灣等地。具有清暑,生津,解毒,利濕之功效。用於暑熱口渴,咽喉腫痛,口舌糜爛,吐瀉,痢疾,淋證,無名腫毒,瘡疹。
中文學名
黃楝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漆樹科
黃連木屬
黃連木
分佈區域
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台灣
毒    性
無毒

黃楝樹入藥部位

葉芽、葉或根、樹皮。

黃楝樹性味

苦、澀,寒。

黃楝樹歸經

歸心、肝經。

黃楝樹功效

清暑,生津,解毒,利濕。

黃楝樹主治

用於暑熱口渴,咽喉腫痛,口舌糜爛,吐瀉,痢疾,淋證,無名腫毒,瘡疹。

黃楝樹相關配伍

治風濕瘡或漆瘡初起:黃連木葉或樹皮150g,板栗根皮120-150g。搗細,用初沸米湯沖泡,加蓋悶1-2小時後擦洗患處。(《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黃楝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醃食,葉芽適量。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煎水洗。

黃楝樹採集加工

春季採集葉芽,鮮用;夏、秋季採葉,鮮用或曬乾;根及樹皮全年可採,洗淨,切片,曬乾。

黃楝樹形態特徵

黃連木又名:涼茶樹、勝鐵力木、楷木、楷樹、倒鱗木、木黃連、木蓼樹、田苗樹、黃連樹。落葉喬木,高達20m以上。樹皮暗褐色,呈鱗片狀剝落;幼枝灰棕色,具細小皮孔,疏被柔毛或近無毛;冬芽紅色,有特殊氣味。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7對;小葉柄長1-2mm;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0cm,寬1.5-2.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兩面主脈間有細微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排成密集總狀花序,長5-8cm,花的基部具小苞片2,萼片1-2,雄蕊3-5,花絲短,長不到0.5mm,花葯長圓形,大,長約2mm;雌花排成疏散圓錐花序,長18-20cm,花小,無花瓣;子房上位,球形,無毛,徑約0.5mm,花柱極短,柱頭3,厚肉質,紅色。核果倒卵狀球形,略壓扁,徑約5mm,成熟時紫紅色,幹後具縱向細條紋,先端細尖。花期3-4月,果期9-11月。

黃楝樹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3550m的低山、丘陵、石山林或平原。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台灣等地。

黃楝樹相關論述

1.《救荒本草》:“黃楝樹,生鄭州南山野中。葉似初生椿樹葉而極小,又似楝葉,色微帶黃,開花紫赤色,結子如豌豆大,生青,熟亦紫赤色。”
2.《綱目拾遺》:“黃練芽,春初採嫩芽。小兒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帶苦澀如黃連,故名。”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