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曉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教授)

鎖定
黃曉軍於1987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醫療系;1992年獲得北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7—1998年在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腫瘤研究中心從事血液惡性腫瘤新藥物的研究 [19]  ;2005年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 [16]  ;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2年入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 [28]  ;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  ;2017年3月入選“中國十大醫學新聞人物” [15]  ;2022年當選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2023年當選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 [20]  [37]  ;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6]  [71] 
黃曉軍主要從事造血幹細胞移植與細胞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等臨牀方向研究 [10] 
中文名
黃曉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省南豐縣
出生日期
1964年8月
畢業院校
北京醫科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2022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2023年11月)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黃曉軍人物經歷

1964年8月,黃曉軍出生。 [6] 
1987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醫療系。
1992年,獲得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1997年—1998年,在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Einstein)腫瘤研究中心從事血液惡性腫瘤新藥物的研究。 [19] 
2005年,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 [16] 
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1年,任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35] 
2012年,入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 [28] 
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 
2015年,任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 [62] 
2017年,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負責人 [38] 
2017年3月,入選“中國十大醫學新聞人物”。 [15]  [48] 
2018年,任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36] 
2022年,當選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20] 
2023年,當選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通訊院士 [37] 
2023年9月,當選世界華人醫師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並榮獲“第五屆世界傑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 [67] 
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5]  [72-73] 
2024年1月9日,入選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76] 

黃曉軍主要成就

黃曉軍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黃曉軍長期致力於解決血液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和治療的關鍵科學問題。帶領團隊創建全球首個非體外去T細胞單倍型相合(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體系——“北京方案”(Beijing Protocol),解決了供者來源匱乏這一世界性醫學難題。 [57-58]  2000年起,基於發現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人體內抑制細胞排異功能的機制 [59] 黃曉軍團隊完成首例非體外去T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並獲成功 [60] 2016年,黃曉軍團隊創建的治療方案被世界骨髓移植協會正式命名為“北京方案”。 [7]  [61] 
黃曉軍長期潛心於惡性血液病及HSCT的應用基礎研究,並將研究成果付諸於臨牀實踐。首先,建立了國際原創的HSCT移植後白血病復發防治的獨特綜合體系,利用殘留檢測技術對高危病人進行個體化預測,初步實現了復發干預的個體化,降低了HSCT後複發率;其次,系統闡述了HLA不合白血病移植方案的免疫學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北京大學HLA不合移植體系;通過對HSCT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生物學機制的系列研究,初步建立了HSCT後GVHD的預警預測模式,及基於此的含原創性技術的GVHD干預體系,初步實現了GVHD的早期預警預測,建立了GVHD有效治療的新方法,提高了GVHD治癒率,並在全國多家單位進行技術推廣。 [22] 
黃曉軍發展完善了國際原創的單倍體移植體系:突破免疫屏障,使造血幹細胞移植這種白血病最佳治癒方法不再限於“配型相合”“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等“單倍體移植”模式取得與全合移植相同療效。此體系的發展與應用成功解決了“供者匱乏”這一困擾全世界的關鍵臨牀問題,迎來了“人人都有移植供者”新時代。 [15] 
黃曉軍建立了以分層乃至個體化治療為特色的移植後白血病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體系,臨牀上實現了抗白血病效應和移植物抗宿主作用分離,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15] 
黃曉軍在國際上首次證實口服砷劑可替代靜脈砷劑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在此基礎上證實非高危APL患者口服砷劑聯合維甲酸即可獲長期生存,首次實現了不輸液、不化療治癒白血病可行性;還發現APL砷劑耐藥時新的“突變熱點區”。 [15] 
黃曉軍優化白血病的分層治療方案:首次前瞻性研究證明:低危白血病中的高風險人羣移植療效優於化療(3年生存72% vs. 27%),改寫《2017 歐洲急性髓系白血病共識》和《WHO腫瘤分類第五版》;優化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方案,成果改寫《歐洲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專家共識》 [70]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6月,黃曉軍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已發表SCI論文280餘篇,包括《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 J Med)》2篇,《臨牀腫瘤學雜誌(J Clin Oncol)》2篇,《血液(Blood)》10篇,《白血病(Leukemia)》6篇。 [14] 
  • 發明專利
截至2023年10月,黃曉軍已獲批專利22項。 [68] 
  • 科研獎勵
截至2023年7月,黃曉軍以排名第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 [6]  [54]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9年
成體幹細胞生物學特性與規模化製備技術 [31]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3年
口服砷劑一線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療效研究 [23] 
第四屆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創新高峯論壇創新性科技成果獎
2014年
移植後白血病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體系建立及應用 [21] 
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7年
單倍型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關鍵技術建立及推廣應用 [8] 
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黃曉軍人才培養

  • 團隊建設
黃曉軍領導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13]  ;2001年,獲得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2011年,獲批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53]  2011年,獲得衞生部臨牀重點專科(全國排名第一); [26]  2014年被評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17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羣體。 [69] 
  • 指導學生
黃曉軍指導培養的學生有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主任醫師常英軍 [16]  (教授、主任醫師) [51] 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青年拔尖人才趙翔宇(教授、研究員) [52] 青年拔尖人才莫曉冬(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63] 北京市科技新星呂萌(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64] 裴旭穎(副教授、主治醫師) [65] 趙禕婧(主治醫師) [50]  [66]  等。

黃曉軍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8年
國家衞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8] 
國家衞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08年
第五屆中國醫師獎 [33] 
2013年
歐洲骨髓移植協會聖安東尼成就獎 [25] 
歐洲骨髓移植協會
2013年
醫學傑出貢獻獎(TMG Award) [26] 
亞太血液聯盟
2015年
金牌好醫生 [22] 
-
2016年
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6] 
2018年
2018年
國之名醫-卓越建樹
人民日 [47] 
2019年
2019年
轉化醫學傑出貢獻獎
上海廣慈轉化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 [46] 
2021年
“十大醫學貢獻專家”之一 [12] 
醫師報
2022年
第14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8] 
2023年
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34]  [45]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45] 
2023年
世界傑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 [67] 
世界華人醫師協會理事會
-
-
轉化醫學傑出貢獻獎 [7] 
-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49] 
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49] 
-
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 [33] 
-
-
首都優秀醫務工作者 [33] 
-
-
北京地區百名優秀青年醫師 [33] 
-
2024年
傑出服務獎 [77] 
國際血液與骨髓移植研究中心

黃曉軍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9年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生物與醫學學部委員 [32] 
2010年
北京醫師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30] 
2012年
亞太血液聯盟(APHCON)主席 [29] 
2012年12月
中國醫師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27] 
2013年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24] 
2016年11月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細胞研究與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7] 
2017年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第八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1] 
2017年6月
第四屆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會長 [14] 
2018年
國際白血病比較研究組織(IACRLR)全球委員會委員 [44] 
2019年-2023年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實驗血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43] 
2021年11月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細胞研究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11] 
2021年
中國紅十字會第十一屆常委理事會常務理事 [42] 
2021年
第五屆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會長 [41] 
2022年
《轉化內科學(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執行主編 [40] 
2022年4月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血液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0] 
2023年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第九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39] 
2023年
世界華人醫師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 [67] 
-
亞太細胞治療學會主席 [1] 
-
美國血液學會國際常委會委員 [1] 
-
中華血液學雜誌》總編輯 [1] 
-
《英國血液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副主編 [1] 
-
《血液學與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副主編 [1] 
-
《中華醫學雜誌(Chin Med J)》副主編 [1] 
-
《血液學年鑑(Annals of Hematology)》高級編委 [1] 
-
《血液(Blood)》編委 [1] 
-
《骨髓移植(BMT)》編委 [1] 
-
《血液評論(Blood Reviews)》編委 [1] 
-
國際白血病比較研究組織(IACRLR)全球委員會委員 [10] 
-
第一屆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會長 [14] 
-
第二屆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會長 [14] 
-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 [14] 
-
中國實驗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 [14] 
2023年12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協副主席 [75] 

黃曉軍人物評價

“黃曉軍是國際知名血液病學家。”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 評) [26] 
“黃曉軍是中國知名的臨牀血液病專家,在造血幹細胞移植、復發防治及血液病治療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成果,對促進中國血液學進步和提高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人民網 評) [6] 
“黃曉軍以白大褂為底色,躬身臨牀,傳遞醫者‘仁心仁術’精神。在創新之鏡裏,秉承治病救人的使命與創新精神,從未停止骨髓移植技術的探索,奇蹟在患者身上不斷髮生。從零到萬,從北京方案到國際標準。這些奇蹟的誕生,是黃曉軍對生命的尊重。醫路征程、國之大醫,他撐起醫學信念之鏡,用真才實幹肩負國家重任,用自主創新建設健康中國。”北京衞視 評) [3] 
“黃曉軍是中國血液病學傑出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評) [7] 
“黃曉軍在醫學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光華工程科技獎評委會 評) [7] 
“黃曉軍在血液病學領域做出了卓越成就。”(歐洲骨髓移植協會 評) [25] 
“黃曉軍在臨牀血液病領域做出了傑出成績,並在國際合作中做出了關鍵推動貢獻。”(國際臨牀血液學會 評) [6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