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延復

鎖定
黃延復,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專職教授。每學年都會向學生和老師宣講清華校史和人物歷史。並專職寫作校史文章。
中文名
黃延復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8年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專職講授清華大學校史
代表作品
《梅貽琦與清華大學》

黃延復人物經歷

黃延復 黃延復 [1]
黃延復,著名學者、教授。1928年生,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留校工作至今。著作有《梅貽琦教育思想研究》、《梅貽琦與清華大學》、《清華園風物誌》、《梅貽琦先生紀念文集》等。此外,還發表多種有關教育理論、教育思想、高等教育史的論文,及人物特寫、傳記。2013年2月13日,清華大學發表訃告:宣傳部退休教師黃延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2月12日19時51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86歲。

黃延復校史研究

黃延復 黃延復
黃延復1950年就讀老清華經濟學系的銀行專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從事校史研究後,幾十年如一日研究清華校史,被不少人稱為”老清華校史研究第一人”,也被媒體譽為“清華傳統精神的守護者”。黃延復是國內研究梅貽琦教育思想時間最長、成果最多的權威學者,著有《一個時代的斯文:清華校長梅貽琦》(與鍾秀斌合著)、《梅貽琦教育思想研究》、《梅貽琦與清華大學》、《梅貽琦先生紀念文集》、《梅貽琦教育論著選》、《清華園購物志》、《清華的校長們》、《清華的大師們》、《清華的學子們》、《清華傳統精神》、《水木清華:二三十年代的校園文化》、《中國科技的基石:葉企孫和科學大師們》(與虞昊合著)等十幾本和清華有關的書籍。 [1] 
4月24日,清華大學將迎來百年校慶。作為中國高校的標杆之一,清華大學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不過,在慶祝的同時,很多人也在思考清華這100年來的得失,並憧憬清華大學的下一個一百年。
清華精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現在的清華大學不再出大師了?……昨日,清華大學校史專家、著名學者黃延覆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現代社會,清華大學只有恪守通才教育、民主治校以及學術自由的原則,才能重現、續寫輝煌。

黃延復人物訪談

成就主要由“老清華”創造
問:清華百年校慶,可謂全世界矚目。在您看來,如此被關注的原因是什麼?
答:簡單來説,在過去的這100年,清華大學辦得很不錯。但我們同樣要很清醒地認識到,清華大學的主要成就是“老清華”,也就是以梅貽琦校長為首的那一代學者、教授以及充滿理想的學生一起創下的。
問:大家對清華寄予厚望,那麼,您覺得,清華大學在現代社會中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呢?
答:梅貽琦曾經説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還有下一句,就是“大學者,要對國家、民族、社會負有新民使命”。現代社會,由於對學生和家長來説,清華被“神化”了。考清華,完全衝着這兩個字,而不是追求清華大學的內涵。作為中國大學的領先者,清華大學不僅要培養業務知識,更要培養青年人的人格。培養的學生如果人格不好,那麼就不是“新民”而是“擾民”了。大師同樣如是!一個沒有完整人格的人,是不能稱之為大師的。
“清華精神”三條不可或缺
問:在清華大學90週年校慶時,到底什麼是“清華精神”,一直爭論不休。那麼,在您看來,“清華精神”到底是什麼?
答: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認為,“清華精神”應該是三句話,第一就是清華的老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人既要像天體運行那樣自強,也要像大地一樣包容;第二就是要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這是著名學者陳寅恪的話,更是一種骨子裏的理念;第三就是要讓中西文化薈萃一堂。清華大學提出要向世界第一流大學邁進,沒有這三條不行。
問:精神都要有人來體現,您認為,誰又最能體現“清華精神”呢?
答:中國古今知識分子是分類的,比如聖人。可是,近現代中國,沒有聖人。不過,看法、觀念高人一等的哲人卻不少。我認為,最能代表“清華精神”的應該是四個人,梅貽琦、陳寅恪、葉企孫以及潘光旦。更準確地説,“清華精神”就是他們幾個人創造的。清華大學100週年,真正不能被忽視的恰好是他們,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先進教育理念,學人風骨以及愛國情操。而不是僅僅看,清華大學培養了多少官員、企業家。
“三大支柱百年依舊精彩
問:您多次提到“老清華”,並推崇備至。那麼,您覺得,“新清華”和“老清華”的差距主要在哪裏?簡單來説,清華似乎已經不出大師了。
答:差距主要體現在教育方針和理念。為什麼現在的清華不出大師了?不出大師,很多時候意味着,你還不夠優秀。我有一句話叫“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什麼意思呢?就是説,清華大學其實有很多優秀傳統和文化精髓,可是很多人卻不去深挖、繼承,老想着學別人,進行所謂“和國際化接軌”。搞教育,是教育家的事,而不是不懂行的行政官員在那指手畫腳。
問:那麼具體該怎麼做,才能讓清華大學續寫輝煌呢?
答:有一個客觀的大環境,那就是教育體制必須進行改革。同時,明確自己的教育方針,不管是哪一種方針,只要能培養好人才,培養好大師,就是最合適清華的教育方針。我們必須認真總結“老清華”留下的遺產,汲取精華。尤其是清華教育三大支柱——踐行培養完整人格的“通才教育”,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以及學術自由。如果能踏實執行這三條,清華大學的下一個100週年校慶依舊會很精彩 [2] 

黃延復專題講座

正因為黃延復教授對清華校史的熟稔,他被經常邀請與清華師生與社會各界講解校史及其他問題。黃延復對清華的歷史、文化與清華精神有深刻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深受清華學子熱愛,每次講座均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
現在,黃延復老人已經80多歲了,他走路有些不穩,但每次講座時,他臉上的笑容卻顯得精神奕奕、神采飛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