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島長吻蟲

鎖定
黃島長吻蟲(學名: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是玉鈎蟲科、長吻蟲屬動物。體長約為29毫米,吻較長,約為全長的1/20,長吻蟲由此得名。吻呈扁圓錐形,背腹兩面中央線上各具一條明顯或不明顯的縱溝從吻的基部直達吻端,將吻分隔為左右兩部。領部短而寬,其長度僅為全長的1/100。吻和領均呈淺桔黃色。鰓生殖區發達,約佔全長的2/3,生殖翼的前半部為淺黃色,後部為綠褐色。在軀幹部的前部背面和生殖翼之間,有兩條淺色的隆起脊,在每條隆起脊的外緣各有亍小鰓孔,鰓孔數為90對左右。尾部圓筒狀,呈黃綠色。
黃島長吻蟲一般穴居於中潮區和低潮區的細沙灘和泥沙灘中。行動緩慢,以沙泥中的有機質及微小生物為食。分佈於中國山東膠州灣附近潮間帶海域。
1989年,黃島長吻蟲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黃島長吻蟲
拉丁學名
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
別    名
黃島長吻柱頭蟲
玉鈎蟲
動物界
半索動物門
腸鰓綱
柱頭蟲目
玉鈎蟲科
長吻蟲屬
黃島長吻蟲
分佈區域
膠州灣附近潮間帶海域
命名者及年代
Kwang-Chung,1935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黃島長吻蟲動物學史

黃島長吻蟲在分類學上均隸屬於半索動物。半索動物的主要特徵有背神經索,其最前端變為內部有空腔的管狀神經束,一般認為這是背神經管的雛形。消化管的前端有鰓裂,為進行呼吸的器官。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條短盲管,是一個很小的結構,稱為“口索”,是半索動物所特有的,因此也稱為口索動物或隱索動物。關於口索的作用尚無定論,有人認為它就是最初出現的脊索,也有人認為它相當於未來腦垂體前葉。 [2] 

黃島長吻蟲形態特徵

黃島長吻蟲
黃島長吻蟲(3張)
黃島長吻蟲呈蠕蟲狀,體長約為29毫米,軀幹伸直,表面平滑,明顯分為吻、領、軀幹三部分。吻部為淺桔黃色,背腹側肩,呈扁圓錐形。在背部和腹部兩條中線上,各具或深或淺的縱溝。吻長約為15.6毫米,寬約5.6毫米。領部表面較光滑,中部具有一條淺而寬的溝線,後部則有一條非常清晰的深溝。領長為2.5~3.4毫米,寬為4~5.5毫米,二者之比約為0.65。吻長為領長的3.37~8.5倍,所以得名長吻蟲。 [2]  [5] 
軀幹部又可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部有鰓和生殖翼,也呈淺桔黃色。生殖翼前端與領部的後緣相連,前部較低,好像兩條細的隆脊,其後逐漸加厚至中部,然後逐漸降低,直至消失。生殖翼之間有兩條淡色低隆起,其外有一行小鰓孔,鰓孔數約90對左右。軀幹中部為肝區,肝盲囊居其後褐色素逐漸減少,黃色素逐漸增加軀幹部為黃色,肩平呈管狀,內部充滿沙粒。腹部表面內具有兩條縱走的肌肉索。 [2] 

黃島長吻蟲生活習性

黃島長吻蟲一般穴居於中潮區和低潮區的細沙灘和泥沙灘中。穴呈不定型的“U”形。穴口較寬,呈漏斗狀,穴居的深度通常為50-200釐米。其體壁含有大量的碘,在其密集分佈區,往往可嗅得碘的氣味。 [1] 
黃島長吻蟲行動緩慢,以沙泥中的有機質及微小生物為食。 [3] 

黃島長吻蟲分佈範圍

黃島長吻蟲分佈於中國山東膠州灣附近潮間帶海域。 [1] 

黃島長吻蟲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1989年,黃島長吻蟲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4] 
瀕危原因:棲地消失和環境污染。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