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守忠

(清代抗法戰爭的英勇將士)

鎖定
黃守忠 晚清廣西上思(寧明縣北江)人,字藎臣,祖籍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白馬鎮。原姓羅,祖父羅紅毅,父親羅在勳,因入贅黃家,遂改姓黃,生有二子,長子黃守硬,次子黃守忠。守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故小名黃二,在清代的抗法戰爭中以英勇聞名。
本    名
黃守忠
藎臣
所處時代
晚清
出生地
寧明縣北江

目錄

黃守忠簡介

清咸豐初年,地方多亂,鄉村常遭匪寇搶掠,年輕的守忠邀約村民自衞,把驍勇的壯丁編成村自衞隊保衞村莊。有一夜,土匪來圍攻他們村,守忠把自衞隊分成兩隊,留一隊守寨,自己領一隊出寨襲擊匪寇。匪徒手執香火為號。守忠也叫自衞隊手執香火,另裹白布作標記,混入匪眾中然後發難,殺死一名匪首,匪眾都逃散了。此後土匪都不敢再來搶掠他們村了,後來守忠被本地土豪誣告為賊,官府要捉拿他,他和家兄逃避到歸順(今靖西縣),在那裏加入了太平軍。在戰鬥中智勇過人,不久就被推薦為首領。為避開清軍的追剿,守忠率部進入越南。當時他僅26歲。
後來,劉永福黑旗軍也避入越南,守忠率部投在黑旗軍之下,成為黑旗軍中的3員虎將之一。他所率的前營達1200多人。比劉永福本部還多。在抗法中屢建奇功。1883年5月的紙橋大戰,守忠的前營正面迎敵。不料右營被敵逼緊,守忠主動接援,把法軍引到左營伏兵點,而後三營合擊,大敗法軍。殺敵200人。守忠親殺法軍司令李威利,副司令盧眉,史稱紙橋大捷,後得越王嘉獎白銀1000兩。8月法軍乘洪水之機,以水陸兩路進攻黑旗軍據地。洪水淹至黑旗軍炮台下,法軍船直駛到黑旗軍營前開火。黑旗軍各營盤之間受洪水阻斷,不能相顧,只能各自為戰。戰至傍晚,主營彈藥耗盡了,正當危急間,守忠率部援到,才解除了主營傾覆之危。這時,法軍同時猛攻越南首都順化,威逼越王簽約27條,內文指令黑旗軍要退出山西。劉永福準備退兵保勝(今老街),將士知情都不情願。守忠對永福説:“將軍你可以回保勝去,請讓我帶全軍守山西,有功歸於將軍,有罪歸於我,”黃守忠的一片鐵意真情,幫助劉永福堅心守在山西。
同年九月,法軍又以水陸進攻駐師丹鳳的黑旗軍。敵人的炮火異常猛烈,打得黑旗軍將士不能抬頭。面對惡戰,守忠毫不懼色,他日夜堅守在前沿指揮作戰,並率軍於水中,背據大堤與法軍苦戰三晝夜,殺敵而二三百人,挫敗了敵人的進攻。守忠在黑旗軍中抗法,參戰百餘次,轉戰越南10多個省,一向作先鋒,所以有“黑旗黃二”之稱(劉永福為“黑旗劉二”)。
12月,法軍在攻山西。永福命守忠迂迴包抄敵後,因河澗多阻,守忠部未能及時包抄,黑旗軍打了敗仗。永福指責守忠作戰不力,守忠不接受。兩人開始有矛盾。以後黑旗軍又在左育兩次失利,永福一再指責守忠,並把這些指責捅到抗法清軍統帥部。守忠認為不可忍受,遂於1885年夏率部脱離黑旗軍,轉投清官軍唐景崧部。
中法議和後,守忠隨唐部班師回國,以軍功晉升為副將,任景字軍督帶,賞戴花翎,誥封三代。後來轉任忠字軍(蘇元春部)分統,督鎮馱英、吉南、長橋、愛店等邊隘。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調任江南兩江督標,廣忠軍統領。後釋兵家居。光緒二十四年,蘇元春再起用他為忠字軍分統,命率部去鎮壓玉林北流、興業等地“三點會”。事後改任鎮南道,他不接受,堅辭還鄉。光緒二十六年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清廷調抗法名將馮子材赴京禦敵。馮子材向來看重守忠,邀請他一同前去。行至南京,知道朝廷已作和議。守忠仰天長嘆,只好折回,從此蟄居。

黃守忠蟄居

守忠蟄居後,創建北江街,出資建房120餘間,租給商旅;免費供給趁圩人粥食,以吸引集市人眾。他長嘆家鄉讀書人少,叫自己的兒子以諸生的名譽上書府台,請準於北江建思誠書院,守忠捐建築費用和教師俸資。光緒皇帝知道他的事蹟後,旌題給他以“樂業好施”的門匾。守忠去世後,村民立祠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