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士俊

(明朝末年官員)

鎖定
黃士俊(1570年—1661年),字亮坦,一字象甫,號玉嵛,廣東廣州府順德縣甘竹右灘(今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右灘村)人 [4]  [9]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殿試第一、狀元及第,任修撰。歷官宮諭少詹,升禮部侍郎。崇禎九年(1636年)晉升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擔任宰輔(行相事)。歷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後相永曆帝,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卒於家,享年91歲,諡文裕。黃士俊是明代嶺南狀元中官位最為顯赫的一個。 [3] 
全    名
黃士俊
亮坦、象甫
玉嵛
諡    號
文裕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廣州府順德縣甘竹右灘
出生日期
1570年
逝世日期
1661年
主要成就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狀元

黃士俊人物生平

黃士俊 黃士俊
黃士俊,字亮垣,號玉侖,隆慶四年(1570)出生於順德甘竹右灘一箇中落的書香之家。年少聰穎,7歲能文,少年時已小有名氣,他的才華尤其顯露在善對對聯上。黃士俊父親黃鎬經常帶他穿街過巷賣豆腐,有年春節,家家户户要貼對聯,黃士俊想起父母終年起早摸黑賣豆腐,揮筆寫下“一肩挑日月,雙手磨乾坤”的對聯,街坊見此對聯,皆豎起了大拇指。 [2] 
黃士俊10歲那年,縣官出了“渭繞筠城呈旭日”徵集下聯,對上可獲5擔稻穀獎賞,黃士俊看到後就去應對。令主考官沒想到,10歲的小士俊寫的“源流古洲映橫煙”實在妙,宣佈黃士俊奪魁。 [3] 
再則,有年中秋節晚上,黃士俊私塾老師跟朋友賞月飲酒,酒興正濃卻發現瓶中酒已空。黃士俊受命去買酒,可此時城門已關。門衞瞭解到他是幫老師買酒,要黃士俊對上一對,對得好就放他入城買酒。門衞出“半夜二更半”,黃士俊以“中秋八月中”作對。門衞一想,天衣無縫真是精妙,放他入城買酒。 [3] 
年幼的黃士俊極愛學習,勤勤懇懇。一件事可以例證,黃士俊去讀書要經過一條河涌,每逢大雨之後黃士俊都難以過河。他就自己肩扛一些石頭放在河涌裏,以此過河 [3]  。後來,黃士俊果然奪廣東鄉試第一,27歲時(虛歲,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赴京會試途中,聞兄長病重嘆道:“惡得急功名而緩吾兄哉!”遂放棄會試機會,回鄉為其兄尋醫問藥,盡心調治。
黃士俊 黃士俊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黃士俊再度赴京,參加會試,榜上有名。殿試時(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黃士俊以條對稱旨,卷字精楷,被神宗擢為第一甲第一名。 [1]  登第後,黃士俊任翰林修撰。
天啓三年(1623年),以太子洗馬升為詹事兼侍讀,不久又升為禮部右侍郎。黃士俊為官耿介剛直,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賢並與內閣諸臣意見相左,引病辭歸。有“清正黃尚書”之美譽。
崇禎元年(1628年),明毅宗朱由檢登基,誅滅魏黨,召黃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1629年)晉升為禮部尚書。不久,因父親年邁多病,請求辭官奉養父親,崇禎帝不準。
崇禎三年(1630年),黃士俊的父親百歲大壽,他再次請求辭官回家服侍父親,得到批准,並特賜予“熙朝人瑞”的稱號。
崇禎七年(1634年),黃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年)召拜東閣大士,入閣參與機務。十年(1637年)又晉升為太子太傅户部尚書。因復興朝政的主張與當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辭職。崇禎帝知他為官清廉,積蓄不多,便撥給他路費,並囑咐他病癒後歸朝。途經杭州西湖,侍從提議在西湖散散心,黃士俊説:“吾對當官看得很輕,對國家的安危卻看得很重,當今內外患頻仍,西湖風景再好,我哪有心情觀賞。我欲趕回家寫奏章。”侍從無不為之感動。
黃士俊 黃士俊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黃士俊被晉封為柱國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
明朝覆滅後,抗清鬥爭並未停息,由五位明朝藩王先後建立的南明政權還在苦苦掙扎,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紹興的魯王監國、廣州的紹武,都像泡沫般快生快滅,只有肇慶的永曆生存時間較長。
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召黃士俊,黃士俊未及復任,隆武便歸覆滅。黃士俊與蘇觀生等在廣州擁立朱聿鐭為帝(紹武帝),但不到三個月便被降將李成棟攻滅,紹武帝、蘇觀生等死難。黃士俊又投靠了後明永曆帝桂王),出入閣參預機務。這個小朝廷,大敵當前,卻忙於派系爭鬥,當時黃士俊已老耄難以任事,多次受到同僚彈劾,於是辭官閒居,
永曆四年(1650年),清軍再破廣州,永曆帝遠走廣西、雲貴,黃士俊只好回鄉隱居,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卒於家,享年91歲,諡文裕。

黃士俊軼事典故

崇禎皇帝所賜的“一品百齡”牌匾 崇禎皇帝所賜的“一品百齡”牌匾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黃士俊以秀才的身份參加鄉試並高中舉人。在此之際,恰逢他的堂兄病重。黃士俊作為讀書人,自然知書達理,説道:“惡得急功名而緩吾兄哉!”於是他決定放棄上京參加會試的機會,回到家鄉為堂兄求醫問藥、關心照顧。雖最終其堂兄病逝,但黃士俊關心兄長的事蹟在數百年間傳頌。
黃士俊對父親、母親的孝順更是讓黃氏後人深深銘記。崇禎三年(1630年),黃士俊的父親百歲大壽,他再次請求辭官回家服侍父親,得到皇帝批准並特賜予“熙朝人瑞”的稱號。如今,在黃氏大宗祠依然可見到崇禎皇帝賜給其家族的“一品百齡”牌匾。 [3] 
順德西山廟內擺放着的石馬石羊原是黃士俊的夫人墓前陳列物。馬頭刻有繮索,馬頸上刻有“黃太夫人塋馬”六個字。正殿門上“乾坤正氣”四個大字原是由黃士俊所書,但因時間太長也就損壞了,現在所看到的是由後人陳荊鴻重寫的。在長長的碑廊中,第十五塊碑“宸綸”也是與黃士俊有所關聯。碑文記載南明隆武帝敕命加封萬曆狀元黃士俊的次室、中書科中書舍人黃昌禎的生母梁氏為安人,另有誥命贈梁氏為宜人。 [6] 
2016年8月,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田心鎮上塔村,挖出一尊長2、2米、寬0.32米、厚0.16米,埋藏多年的旗杆石。該旗杆石兩孔間距0.98米,底圓到頂頭1、2米,旗杆石埋入土部分0.75米,地面以上是1、45米。據上塔村老村幹部黃木榮介紹,旗杆石總共有4尊,還有3尊埋在上塔村結口瀝圳口邊。
明清時期,凡家人或族人考中了功名,必須在宗祠門口豎立大旗,青史留名,光宗耀祖。田心鎮上塔村的旗杆石,是明朝第77位狀元——萬曆丁未(1607年)軍籍狀元黃士俊回祖地用來立狀元坊的。
黃士俊(1583-1665年)字亮恆,明萬曆進士。明萬曆丁未(1607年),殿試第一、狀元及第,任修撰。歷官宮諭少詹,升禮部侍郎,晉禮部尚書。崇禎九年(1636年)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行相事)。歷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罷相。後相永明王,年過八十,不能決事,辭職歸鄉,1665年卒於家,諡文裕。
殿試時,黃士俊以條對稱旨,卷字精楷,被明神宗擢為第一甲第一名,時年31歲。相傳,明神宗出上聯“掃葉烹茶,寶鼎煙中浮蟹眼”,黃士俊以“倚松酹酒,金盃影裏動龍鱗”來對,聞此佳對,皇帝十分讚歎,即點黃士俊為狀元。
中狀元后,黃士俊榮歸故里,有兩位地方官想試試他的實力,設宴款待他,並“限韻吟詩”,吟不出來的罰酒。某官領頭:“雙門原不動,兩面廛民眾。譙鼓響蓬蓬,驚醒商家夢。”另一官接着用原韻吟道:“珠江原不動,四面蘭橈眾。漁鼓響聲聲,驚醒舟人夢。”輪到黃狀元,他故意裝出一副苦思冥想的樣子,直到對方得意洋洋地大叫罰酒時,他才不緊不慢地吟出了下面四句:“蒼天原不動,周羅星宿眾。雷鼓一響隆,驚醒嫦娥夢”。
黃士俊當年在龍川縣田心鎮留了流傳甚廣的詩句:詩曰:“一座寶塔在中央,二條河水透長江,三支文峯塞水口,四面山崗一樣壯,五穀豐登皆是寶,六畜成羣滿山崗,七品郎官代代有,八塊金匾掛祠堂,九頂官帽父與子,十事皆全是你鄉”。
2016年11月5日,一份由權威機構八方博古北京古玩藝術品鑑定有限公司、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央視《鑑寶》欄目特邀專家評委蔣文光先生親筆簽字的鑑定結果新鮮“出爐”。專家鑑評的結果如下:“此尊旗杆石,其質地為青石,較堅硬細膩,屬優質石。為紀念明朝77位狀元黃士俊而立。黃氏為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田心鎮上塔村人。此立石為紀念此狀元,且保存完好,對研究明代科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物和收藏價值。”專家對文物鑑定結果的“出爐”,標誌着官方對狀元黃士俊是河源市龍川縣田心鎮上塔村人的肯定,為人文上塔提供了有效的證據。田心鎮上塔村挖掘出旗杆石,為明朝狀元黃士俊在上塔村出生夯實了歷史。2016年11月14日下午,黃木榮自費請鈎機師傅把被藏二米多深的3尊狀元旗杆石完整無損的挖出,4尊狀元旗杆石如數尋齊。 [8] 

黃士俊家庭成員

父親:黃鎬。 [2] 

黃士俊歷史評價

(明)王夫之:順德黃閣老士俊,四十年狀元宰相,粵東陷,荏苒投款。及李成棟反正,復徼入綸扉,思以蓋愆。票擬為台省所持,不能安位,乃嘆曰:“學生亦無他不是處,但少一死字。諸君何相苦乃爾!”不知少此一字,更無是不是也。 [2] 

黃士俊爭議

在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雙江鎮以及龍川縣田心鎮等地均有多種版本有關“明代狀元黃士俊”、“順德明代狀元黃士俊祖籍在河源”的民間傳説及神話故事。2021年,佛山市江夏文化研究會、順德江夏文化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黃河超率順德甘竹黃氏後裔一行5人,專程抵赴東源縣實地考究順德明代狀元黃士俊先祖的存屬關係。黃河超經過考察後告訴記者,黃士俊是明朝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狀元,距今414年,天啓七年(1621年)雙壽祝賀,距今400年,從雙江鎮萬綠湖畔發現的古墓碑文碑刻來看,載明該明始祖翰林侍讀內閣學士,應與黃士俊是同僚關係,或與廣東老鄉有關,目前只能證實是明代官宦古墓。至於是否與黃士俊祖墓有關,必須要有充足的史料證據和出土文物佐證才行。黃河超查閲了清代的地圖,發現《雙江黃氏族譜》記載有關“黃宗政的子孫全部遷居順德縣‘黃林鑑竹’”,其中順德“黃林鑑竹”應該是客家語諧音,黃河超猜測其後裔應遷至順德“黃連甘竹”,但這個地方的黃氏先民與黃士俊暫無關連。 [9] 
河源市博物館館長杜衍禮稱,民間傳説只是羣眾的一個口頭故事,歷史的考證必須要有史料記載和真實的實物或文物憑證才能佐證故事的真實性,文物考古工作需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對於雙江鎮這兩座明代官宦古墓,尚待考古學家今後作出進一步考究。 [9] 

黃士俊後世紀念

黃氏大宗祠
順德杏壇右灘村的黃氏大宗祠,也是順德狀元文化博物館,內含黃士俊等狀元文物、介紹等。 [3]  黃氏大宗祠是黃士俊的家族祠堂,也是順德唯一有跡可循的狀元家族祠堂。始建於明代,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1931年均有重修,最近一次修繕是2005年。保留有各時期的建築風格,集灰雕、磚雕、石雕、木雕和陶塑之大成,極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時期祠堂建築的典型藝術特點。1998年12月21日公佈為順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4-5] 
黃氏大宗祠
清暉園
順德清暉園初建於明代,原是黃士俊的私家宅院。1609年,黃仕俊在大良華蓋裏聚麟坊建府邸,人稱狀元府。明天啓元年(1621)建築黃家祠、天章閣和靈阿之閣 [7]  。此後,又在附近建了花園,清暉園的大致範圍就在此處。後來黃家家道中落,宅院被清乾隆年間大良進士龍應時購得,而後歷經龍氏五代人持續修建,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嶺南園林。清暉園狀元堂內有黃士俊像。 [6] 
清暉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