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坑村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隆教畲族鄉下轄村)

鎖定
黃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隆教畲族鄉下轄的一個自然村。黃坑村總人口2400 人,耕地面積6472畝,林地面積4925畝,園地750畝,水域面積120畝,主要種植農作物:水稻、花生、毛豆、地瓜、日本珍珠葱等。
中文名
黃坑村
外文名
Huangkeng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漳州市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106
人口數量
2400 人
車牌代碼
閩E
方    言
閩南話

黃坑村村落概況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隆教畲族鄉黃坑村位於南太武山麓,海撥172米,東鄰徑內村、南鄰新村村和前線水庫、西鄰港尾古城村、北與港尾卓岐村交界、全村面積7.8KM,鄉道古鎮公路建材、連至省道古城路口及鎮海路口、北有村道水泥路直通南太武駐軍,路面為3.5M,全村總6個自然村,户數580户,人口2712人,其中自然村:黃坑社、黃坑圩、山兜、山坪、萬安、埔頂。

黃坑村政區沿革

黃坑村在民國29年是海澄縣第五區太武鄉公社所在地,轄有卓岐前、卓岐村、鬥美、徑內、黃坑、深沃、青陽共七保。民國36年設立鎮海鄉、轄黃坑、雜社、青陽、徑內、島美、深沃、卓岐、關頭、白坑、鎮海、自由、新厝、白塘、浯嶼等14保,新中國初期1950年為海汀第三區(港尾)黃坑鄉、1952年7月設立第六歷(黃坑)為海汀縣第六區公社所在地轄有白塘、新厝、自由、鎮海、浯嶼、鬥美、徑內、黃坑、深沃、共10年村、從國民初期至1956年黃坑開設農貿市場(黃坑圩)每逢三、六、九日,也是就是農貿、交易的主要日子,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改屬港尾人民公社。
1956—1957年,改為燈塔社,1958年成立港元尾公社,黃坑大隊,在此期間,政府召興修水利,建設於前線水庫,遷移五年自然村及轄區、名山、古壠、樹下、淹沒農田1000多畝,遷移民房、建設於新村,至1961年黃坑分為二個大隊、黃坑、新村,1984年9月改為港尾鄉黃坑村,1988年5月由港尾鄉扦地成了隆教鄉人民政府,黃坑屬隆教鄉所轄。

黃坑村交通距離

黃坑至港尾15公里,至鎮海7公里。

黃坑村姓氏源流

李姓主要聚居地是黃坑社埔頂社,李氏佔全村71.8%為419户,1732人,李姓源自甘肅隴西,分居河南,固黨部將李伯瑤入閩開漳封為衞國公定遠修溢武惠輔勝大將,李伯瑤字比寄,李靖元孫,為閩南李姓始祖,簽章(二年公元669年)伯瑤出鎮泉源,切勳顯著,連稱輔勝公,墓在虎形山南部西測,即今漳州薌城區,浦南鎮渡本村,渡本村有隴西宋河為漳郡李氏古宗祠,有關李伯瑤史記(漳世府志)記載,李伯瑤有十三子,裔孫不可勝數,布及閩、台、澳、東南亞、歐美皆為公元后裔。黃坑村李氏600年前,李伯瑤後裔,渡公建名山祖祠,名山始祖名六才(黃坑李姓一世祖)二世、三世,四世分為三房,大房守祖,二房分居埔頂,三房分為黃坑社案仔腳,八世關於建代,於九世分前後厝即今元太原宗祠和頭前祖宗祠。
萬安社為江姓聚居地,江姓佔黃坑村總户數的8.0%,48户,204人源流山西遷履到山場,由山場遷建港尾百畢村,片分至萬安社定居。
山兜在楊姓聚居地,楊姓佔全村總户數的12.9%,75户326人,源流漳浦佛潭,下坑,分居山兜社。山坪社為蔡姓聚居地,蔡姓佔全村總户數6.55%,38户150人,源流明朝年代,由漳州水頭分居至流會社,後分居山坪社。

黃坑村經濟狀況

建村以農業為主,農業耕地面積1580畝,其中水田980畝,平地600畝,山地開墾種條700畝,基地300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花生、葱頭、蘑菇、果樹、龍眼、荔枝、楊梅為主,茶樹,口種優良,本村從事商業14家,運輸車19輛,隨着經濟發展,外出務工600多人,分佈全國各地,是我村經濟一大動脈,村人均收入水平3200元,全村普及電力供應,電視普及率達90%,電話普及率85%,隨着水平改善,全村普用天然氣,煤、及電,農户大部分飲用開水部分村民裝上了自來水,50%農户有了摩托車,個別農户還買了小轎車,等交通工具。建村水庫二座,蓄水40萬立方米,用於農用灌溉。道路建設全村實施社社通水泥路,為經濟繁榮創造有利於機和村民出入方便,美化村容村貌。
村內室二個,為村民就提供了方便,村內有一所小學,於1990年興建一座教室樓,有教室11間,現有學生190人,教師14人。

黃坑村名勝古蹟

南太武座落於黃坑村北面,屬本村轄區,素次閩南第一峯之稱,海撥562㎡、小金門北太武遙遙相望,故稱姐妹山,太武山風景秀麗,人傑地靈,名勝引來海內外遊客、條條、山道繞山轉,個個水庫映藍天是太武山一大奇觀,漳州僑客次南太武山為榮,是唐山的象徵,山上有福興寺,是此山一大名勝古蹟,佛教聖地,經政府宗教事務局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到2002年經大批倍鎮投資1000多萬元,擴大規模,設施建設,成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寺院,南太武山原有一座普明延壽塔始建於宋朝初年,屹居於南太武元顛,根據當時傳説,此塔乃漳州一支,是東海面上船標,在清朝年間,我村舉,李逢春投資修建一次,在1967年,3月請示省文物管委會後,因軍事設施需要被廢除,至今仍未修復。
南太武有延壽塔,棲雲樓、安樂窩、石鐘樓、錦亭峯等二十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