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葉風輪菜

鎖定
麻葉風輪菜(Clinopodium urticifolium (Hance) C. Y. Wu & S. J. Hsuan ex H. W. Li)是唇形科風輪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80釐米。莖具細縱紋,疏被倒向細糙硬毛;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基部近平截或圓,上面疏被細糙硬毛,下面沿脈疏被平伏柔毛;花密被腺微柔毛,花萼窄管形,上部帶紫紅色,被腺微柔毛,花冠紫紅色;小堅果倒卵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麻葉風輪菜分佈於中國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四川西北部等地,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常生於海拔300-2240米的山坡、草地、路旁、林下。 [6] 
麻葉風輪菜全草可入藥,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味苦,性涼,有疏風清熱,解毒止痢,活血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中暑,痢疾,肝炎,急性膽囊炎,痄腮等症狀。 [7]  也可作野菜食用,嫩莖葉可作香料和調味料。 [8] 
中文名
麻葉風輪菜
拉丁學名
Clinopodium urticifolium (Hance) C. Y. Wu & S. J. Hsuan ex H. W. Li [5] 
別    名
風車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風輪菜屬
麻葉風輪菜
命名者及年代
(Hance) C. Y. Wu & S. J. Hsuan ex H. W. Li,1974 [3] 

麻葉風輪菜形態特徵

麻葉風輪菜
麻葉風輪菜(17張)
麻葉風輪菜(Clinopodium urticifolium (Hance) C. Y. Wu & S. J. Hsuan ex H. W. Li)是唇形科風輪菜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莖木質。莖高25-80釐米,鈍四稜形,具細條紋,堅硬,基部半木質,常帶紫紅色,有時近圓柱形,疏被向下的短硬毛,上部常具分枝,沿稜及節上較密被向下的短硬毛。葉卵圓形,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5釐米,寬1.2-3釐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近平截至圓形,邊緣鋸齒狀,堅紙質,上面欖綠色,被極疏的短硬毛,下面略淡,主要沿各級脈上被稀疏貼生具節疏柔毛,側脈6-7對,與中肋在上面微凹陷下面明顯隆起;下部葉葉柄較長,長1-1.2釐米,向上漸短,長約2-5毫米,腹凹背凸,密被具節疏柔毛。
輪傘花序多花密集,半球形,位於下部者徑達3釐米,上部者徑約2釐米,彼此遠隔;苞葉葉狀,下部者超出輪傘花序,上部者與輪傘花序等長,且呈苞片狀;苞片線形,常染紫紅色,明顯具肋,為花萼長2/3-3/4,被白色緣毛;總梗長3-5毫米,分枝多數;花梗長1.5-2.5毫米,與總梗及序軸密被腺微柔毛。花萼狹管狀,長約8毫米,上部染紫紅色,13脈,外面主要沿脈上被白色纖毛,餘部被腺微柔毛,內面在齒上疏被疏柔毛、果時基部稍一邊膨脹,上唇3齒,齒近外反,長三角形,先端具短芒尖,下唇2齒,齒直伸,稍長,先端芒尖。花冠紫紅色,長約1.2釐米,外被微柔毛,內面在下唇下方喉部具二列毛茸,冠筒伸出,基部寬1毫米,自基部1/3向上漸寬大,至喉部寬約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雄蕊4,前對稍長,幾不露出或微露出,花葯2室,室略叉開。花柱微露出,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扁平。花盤平頂。子房無毛。小堅果倒卵形,長約1毫米,寬約0.8毫米,褐色,無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2] 

麻葉風輪菜產地生境

麻葉風輪菜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2240米的山坡、草地、路旁、林下。 [2] 

麻葉風輪菜分佈範圍

產自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四川西北部,山東及江蘇;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 [2] 

麻葉風輪菜主要價值

麻葉風輪菜藥用

麻葉風輪菜全草可入藥,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味苦,性涼,有疏風清熱,解毒止痢,活血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中暑,痢疾,肝炎,急性膽囊炎,痄腮,目赤紅腫,疔瘡腫毒,皮膚瘙癢,婦女各種出血,尿血,外傷出血 [1]  等症狀。 [7] 

麻葉風輪菜食用

也可作野菜食用,嫩莖葉可作香料和調味料。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