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麪條之路

(紀錄片《麪條之路》)

鎖定
《麪條之路》(Noodle Road)是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寰宇視野》時段於2011年5月9日開播的一部紀錄片,全片總共6集,本片邀請著名華裔美食家譚榮輝帶領大家走進麪條的故事,從麪條的起源與發展的角度講述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攝製組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日本、越南、泰國、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歐亞十幾個國家,以各種確鑿的考古證據和文獻資料,全面展示了麪條——這一承載人類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過的奇妙之旅。
中文名
麪條之路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類    型
紀錄片、美食、歷史
主持人
譚榮輝
首播時間
2011年5月9日
播出頻道
CCTV科教頻道
導    演
李旭正
播出狀態
已完結
網絡播放平台
愛奇藝
優酷
央視網

麪條之路簡介

韓國KBS電視台紀錄片《麪條之路:奇妙的飲食》(導演:李旭正、廉智善)在亞太廣播電視聯盟(Asia 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主辦的ABU獎評選中獲得了紀錄片類大獎。2009年5日晚8點30分(當地時間),在蒙古烏蘭巴托歌劇院舉行了頒獎典禮。
2008年8月,趙榮光教授應邀受聘為韓國國家廣播電視台大型專題紀錄片《麪條之路》(Noodle Road)的學術顧問。香港翡翠電視台曾外購該節目(韓國KBS),高清製作,完整版曾於2009年6月20日至7月25日於高清翡翠台播放,中文名字為《絕世好面》。
《麪條之路》憑藉通過麪條來比較亞洲飲食文化這樣一個全新的策劃引起了人們的注目。該片在播放的時候也曾受到人們的好評,該片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等地都進行了實地採訪,還利用華麗的計算機構圖生動再現了歷史。
麪條是一種古老的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味蕾。麪食為何會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東西方深得人心的大眾美食?最早是什麼人發明了麪條?最初的麪條又會是什麼模樣?為什麼麪條是條狀的?箇中玄機竟然能從木乃伊的面具中窺出蛛絲馬跡?麪條是怎樣走進意大利而被稱為pasta? 對日本僧侶來説,麪條又是怎樣一種特別的佳餚?為了解開這些謎團,攝製組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日本、越南、泰國、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歐亞十幾個國家,以各種確鑿的考古證據 [2-4]  和文獻資料,全面展示了麪條——這一承載人類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過的奇妙之旅! [1] 

麪條之路主創團隊

麪條之路職員表

李旭正

麪條之路演員表

譚榮輝

麪條之路分集劇情

    第1集

    一條橫貫東西的千年古道是被誰打破,一碗兩千五百年前出鍋的食物為何能穿越時空,至今芳香四溢,到底這個食物是什麼,為何它能如此經久不衰,它的背後又有着怎樣的歷史。


    第2集

    新疆火焰山附近一個市集上,老婆婆以雙手弄出來的“拉條子”麪條,而這種麪條跟最早出現的麪條竟然有春密切的關係。為何麪條最早在新疆出現呢? 一條條細長的麪條,最早究竟是用什麼做成的呢?考古學家和植物學家的測試結果給了我們答案:小麥。然而小麥並非來自新疆,那小麥從何而來呢?又是如何傳入中國的?又是什麼人懂得將麪糰弄成一條條麪條呢?


    第3集

    最早的麪條是如何製作的;最早製作麪條的是什麼人;最早的麪條又是什麼樣子的;東方面條的演變奠定了世界面條的形態。


    第4集

    麪條誕生於2500年前,如今風靡各地。麪條之路是一條由無數無名廚師鋪就的路,正是他們的奇思妙想,歷經時間雕琢,把麪條這種非常簡單的食物,變成風靡世界的美食。麪條是麪粉製成的代表性中國食物,在開封的夜市上,紅油麪條最受歡迎,牛肉麪湯特別受歡迎。


    第5集

    麪條在被髮明之初,因其製作工藝複雜,被認定為“貴族食品”。隨着工業時代的到來,機械化發展讓更多人有機會品嚐到這一美食。在亞洲東部的日本,麪條自傳入後也得到了人們的青睞。日本人根據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繼續豐富着麪條的種類。在江户地區,麪條逐漸被髮展成一種快餐。那麼麪條是如何從一種“貴族食品”衍化成快餐的呢?


    第6集

    麪條起源於中世紀的意大利。時至今日,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根據本民族的飲食習慣豐富着麪條的內涵。無論是在非洲的突尼斯,亞洲的中國、日本、韓國、不丹,還是歐洲的意大利,麪條不再只是風味各異的美食。更重要的是,麪條作為一種符號,記錄着每個民族的文化,也將世界聯繫在一起。本期節目將帶觀眾一起走近不同地區風格迥異的麪條文化。


    第7集

    吃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麪條的風靡正是建立在這一基本需求上。麪條是人類的第一份快餐。江户時代的流動蕎麥麪攤已具快餐的雛形。方便麪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工藝快餐。每年我們吃掉的方便麪相當於三百座埃菲爾鐵塔。


    第8集

    蕎麥麪,自江户時代起就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快餐。隨着時間的流逝,人們對蕎麥麪的喜愛日臻巔峯,武士開始到處尋找高級的蕎麥麪館,僧人也在寺內自制蕎麥麪。即便是現在,蕎麥麪的熱潮也沒有退去。 17世紀,隨着磨面技術的進步,使意大利麪不再是貴族的專利。19世紀中期甚至開始使用蒸汽機來磨面,大批量的生產使意大利麪的價格急劇下降,意大利麪成為了意大利窮人果腹的食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