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麪條之路

(2013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麪條之路》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國)李旭。
改編自第36屆韓國廣播大獎中榮獲數項殊榮的紀錄片《麪條之路》。從麪條的傳播,反應出中國飲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1] 
中文名
麪條之路
作    者
(韓國)李旭正
譯    者
(韓國)韓亞仁
洪微微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2月
頁    數
352 頁
定    價
39.8 元
開    本
889mm×1230mm 1/32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609-8253-3
字    數
190千字

麪條之路內容簡介

從麪條的傳播,反應出中國飲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本書改編自第36屆韓國廣播大獎中榮獲數項殊榮的紀錄片《麪條之路》。該片在熱映期間便已經向全球10餘個國家發行銷售,受到了高度關注。
這部紀錄片由籌備至拍攝歷時三年,攝製組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日本、越南、泰國、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歐亞十幾個國家,以各種確鑿的考古證據和文獻資料,全面展示各地面食文化。
書中除紀錄片中的內容,還收錄了在片中未能播出的故事和照片,這些內容又重新編織成了一部嶄新的探索之旅。

麪條之路圖書目錄

序言:漫長旅途的開始
第一部分
  • 尋找小麥和麪條的起源
  • 質疑“最古老的麪條”
  • 專家眼裏“最古老的麪條”
  • 烏魯木齊的一天
  • 見到面條的祖先
  • 前往吐魯番
  • 火焰山的乾屍墓穴
  • 火焰山的麪條和拉條子
  • 專家對火焰山麪條文物的意見
  • 2500年前面條主人的真實身份
第二部分
  • 在中國綻放的麪條文化
  • 當火焰山麪條遇上中國漢族
  • 有趣的“蠻夷”飲食——西安的胡食
  • 曖昧的小麥中國起源説和未完成的麪包
  • 改變麪食文化的中國湯文化和蒸食文化
  • 重現中國最古老的麪條“水引餅”
  • 中國麪條的聖地—山西省和煤炭
  • 宋朝,麪條文化的鼎盛時期
第三部分
  • 亞洲廚房的麪條
  • 崇拜大米靈魂的廣西人
  • 在雲南取得重大收穫
  • 相似的傣族米線和素攀武裏米線
  • 在泰國紮根的中國米線
  • 探索隱秘王國不丹的理由
  • 驚險的本塘行
  • 山西面條機和本塘麪條機
  • 專家對不丹麪條發源的意見
  • 韓國漢江以北,壓面機做的蕎麥麪條
  • 漢江以南,小麥刀切面
  • 中國麪條文化的傳道師——韓國僧人
  • 傳播中國麪條文化的日本僧人
  • 永平寺——日本精進料理的中心
  • 永平寺麪條帶來的短暫“解放”
  • 制粉技術的發展引領日本麪條大眾化
  • 三面三色,日本麪條故事
  • 烏冬麪敗走“麥”城?
  • 麪條成為江户的快餐
第四部分
  • 意大利麪史詩
  • 威尼斯狂歡節説意大利麪
  • 傳播意大利麪的不是馬可波羅
  • 意大利麪來自伊斯蘭?
  • 中國的麪條,來到意大利
  • 意大利麪,在那不勒斯華麗起飛
  • 飛向宇宙的遊牧民食物
後記:永恆的麪條之路

麪條之路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李旭正,韓國KBS電視台紀錄片《麪條之路——傳承3千年的奇妙飲食》的導演。《麪條之路——傳承3千年的奇妙飲食》在亞太廣播電視聯盟主辦的ABU獎評選中,獲得了紀錄片類大獎。2009年5日在蒙古烏蘭巴托歌劇院舉行了頒獎典禮。

麪條之路名人推薦

本書記錄了高水準紀錄片《麪條之路》的製作過程,是“當代史上最有趣的飲食攝影計劃”背後的故事。跟隨作者腳步,走遍世界各地,追尋麪條的起源,有無數新奇的經歷在等着你。探險路上,處處是新的發現,充滿夢幻色彩。作者用“麪條”這個普通素材,將宏偉的歷史和頂級的味道完美地“拌”成一份“美食”。在李旭正製片人的帶領下,我們踏上“麪條之路”的旅程,親身體會他對飲食的熱愛和熱情。我相信讀者一定也能體會到“發現”的喜悦,正如我感受到的那樣。——譚榮輝(BBC主持人、美食家、藝人)
小時候,我們家附近有間做麪條的小店,剛做好的麪條總是被高高掛起,像白紙一樣在空中飄揚,那幅畫面讓我終生難忘。成為作家後,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麪條”的小説,但現在想法改變了,因為紀錄片《麪條之路》讓人們一提到“麪條”就會想到“麪條之路”。這部紀錄片將日常隨處可見的“小麥粉”變成“飲食藝術”,是部跨時代鉅作。——趙靜蘭(小説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