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麥螺

鎖定
麥螺,又叫:織紋螺(學名:Pyrene testudinaria testudinaria),花麥螺相似,貝殼小形,紡綞型,殼表有光澤,外唇通常肥厚,內壁有一些小齒。色彩變化多,數量極多,常用來加工藝品。殼小,呈菱形,體呈梯狀,質厚,殼表光滑,色澤多變。
中文名
麥螺
別    名
織紋螺
拉丁學名
Pyrene testudinaria testudinaria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亞    綱
前鰓亞綱
新腹足目
織紋螺科
織紋螺屬
織紋螺

麥螺外形特徵

麥螺是織紋螺的俗稱,這種螺生長在沿海淺灘,形似圓錐體,螺殼為褐色,中間黃色螺紋。螺紋盤旋8層,基部收縮。織紋螺通常只有小拇指大小,肉體呈淡黃色,織紋螺的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釐米左右、寬度約為0.5釐米。
麥螺
麥螺(12張)
貝殼小形,紡綞型,殼表有光澤。外唇通常肥厚,內壁有一些小齒。水管溝明顯。口蓋角質,矩形。齒舌狹舌形,中央齒缺乏齒尖。色彩變化多,數量極多,常用來加工藝品。 殼小,呈菱形,體層梯狀,質厚。殼表光滑,色澤多變。殼口白色,狹窄,外唇厚,外唇內壁有齒狀刻紋。殼口小,角質。 本種與花麥螺Euplica scripta相似,但後者的外唇肩部向外擴張,口內唇有紫斑。

麥螺分佈範圍

麥螺 麥螺
中國大陸主要分佈於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在世界分佈於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分佈基隆市,蘭嶼,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花蓮海岸,台北縣鼻頭角至宜蘭縣大溪,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東沙島宜蘭縣蘇澳,花蓮縣大港口,小琉球澎湖新竹縣。

麥螺習性環境

夏季是它的旺產期,棲息於潮間帶潮下帶岩礁區的海藻上。分佈於熱帶到北極海域,潮間帶到深海海域。是肉食性貝類動物。 [1] 

麥螺主要毒性

麥螺的毒素類似河豚毒,通常耐熱,一般烹調温度很難將其破壞,其毒素並不是來自於它的肉,而是胃。因為水域、季節的不同,織紋螺所吃的藻類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沒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這就解釋了,有的人吃織紋螺產生中毒,而有的人卻沒有中毒。我省各級衞生監督部門已對餐飲單位發出了禁止銷售加工織紋螺的告示。若還有餐飲單位經營織紋螺,將責令停止生產經營,除了罰款外,情節嚴重的,還可以吊銷衞生許可證 [2] 

麥螺中毒案例

2014年7月15日,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ICU病房內,福建市民25天前,她因吃了六兩麥螺後,出現中毒症狀,進入昏迷狀態。 [3] 
陳女士回憶,當時,母親和朋友吃得最多,母親大約吃了6兩,而朋友吃了大約3兩,其他兩人只吃幾個。
之後,兩人被送到了羅源縣醫院,大約半個小時後,母親就進入昏迷狀態,手腳皮膚開始發黑。母親輾轉送到福州醫院治療,但仍未脱離危險期。醫生稱,因為顱腦長時間缺氧,很可能成為植物人。而朋友症狀輕微些,已度過危險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