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麗江流官府衙

鎖定
麗江流官府衙選擇在金虹山下,並以新府衙為中心大興土木建營房、倉庫、書院、築城牆,形成一片新城區。楊馝之後的流官知府元展成、管學宣除繼續建新城區、改善民居外,還建先農壇,疏浚玉泉水,開挖西河,使黑龍潭公園一帶當時就成為“依山面水,殿閣高聳,古樹濃蔭,寒潭漱玉“的風景區。這期間,麗江城鎮面貌大為改觀。
《麗江府志略》中有中肯的一段記載:“計麗江府設流,距今二十載矣見其城池、官廨、府庫、倉儲、學宮、壇廟。釐然皆興舉,條理井然。” [1-2] 
中文名
麗江流官府衙
所屬年代
清雍正二年

麗江流官府衙文物歷史

麗江流官府衙
麗江流官府衙(6張)
根據《光緒麗江府志稿·卷二》記載,府署:“在北門內。本朝雍正元年改土設流,知府楊馝建。
其規制大堂居中,左右廂房各六間,進而二堂三間,左右廂房各五間。
堂之左角為廚房二間,右翼為升官祠三間。
其右為花廳,前為閲躬亭各三間,進二堂為虎座門,又進為上房五間,左右廂房各四間,小廚房二間。
出大門為儀門五間,左右差房各五間。
出儀門而大門,東西轅門,各三間,旁置鼓樓各一間,自儀門而左轉為考棚,大堂五間,東西文場各十二間。 [2] 

麗江流官府衙現狀

流官府衙目前除西側券門及院內一棵大榆樹外,今已無其它遺存,上世紀在其遺址處修建了麗江武警支隊營房及麗江市農機監理所的辦公場所。
後期修建的辦公、居住建築體量偏大、風貌現代,與古城的環境風貌極不和諧。 [2] 

麗江流官府衙文物價值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麗江改土歸流,建城被看做改流後的一件重大政事看待。
第一任流官楊馝修建了府城,府城選址避開了木氏土司的府城,也避開了四方街,在背靠金虹山、座北朝南的高地上興建流官府城。
流官府城的建設,帶有明顯的流官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的中國傳統的城建指導思想,府城中心興建了府衙、縣衙為代表的府治之所,同時,還興建了以雪山書院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傳播機構,開儒學,廣教化。
流官府城建好後,方圓1.5平方公里的“大研裏”這座小城就同時存在着木氏土司府城(木府)和流官府城兩座府城的奇特史實。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