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鹿門書院

(嵊州市貴門鄉鹿書院)

鎖定
鹿門書院座落在風光旖旎的蘆峯山裏,此地因古木參天 ,時時得聞鹿鳴之聲,故稱“鹿門”。書院創始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現存建築為清嘉慶五年重修,這是一座四合式樓台建築,底層為石砌台基,南、北兩面各建一個拱券洞,中間是正方形的天井,台基之上構建木結構房屋,四面相向迴廊相通。 [1] 
中文名
鹿門書院
外文名
Lumen Academy
地理位置
浙江省嵊州市貴門鄉貴門村
景點級別
省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 km²
著名景點
更樓古道
“貴門”題字
“古鹿門”石砌拱券
景點類型
文化古蹟

目錄

鹿門書院得名由來

史書記載:“貴門山古稱鹿門山,其時古木參天,野草叢生,時時得聞鹿鳴之聲。南宋淳熙初,呂規叔於此創建書院,故名鹿門書院。” [1] 

鹿門書院發展

12世紀初至宋末,是宋代書院教育的極盛時期。鹿門書院傳到呂規叔的兒子呂祖璟一代,加入了官辦的意味,並有了大幅度的教學改革。呂祖璟本來是一介書生,面對着敵人的金戈鐵馬而投筆從戎,後來官至淮南安撫使(淮南地區的軍政長官)。因與當時的宰相韓侂冑不合,走了父親的老路:辭官。宋寧宗寫了一首長詩送行,並准許他還鄉後繼續演武訓兵,於是就有了賜建更樓之事。呂規叔將他的政治熱情全部轉移到辦學上,建造書院不遺餘力,“鑿山疊石一朝成,結構精舍三十楹”,而自己的安家之處,卻草草了事,“疊書巖畔草堂開,雜樹無多多種梅。”草堂,就是茅舍。住得簡陋無所謂,美化環境最要緊,於是每到春天,這裏疏影橫斜,白花如海,人們稱之為白宅墅。 [2] 
當時,與鹿門書院遙相呼應的,有東陽石洞書院,金華麗澤書院。呂規叔深知學術交流對書院發展的重要,不管是何種學派,他都抱着“兼容幷蓄”的態度。
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呂規叔的侄子、麗澤書院的創辦者呂祖謙來到鹿門書院講學。呂祖謙是南宋理學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與朱熹的閩學派和張栻的湖湘學派並駕齊驅,一時間,紹興、寧波等地的學生慕名而來。
過了六年,鹿門書院又迎來了當朝第一學者——與呂規叔素有交往的大哲學家朱熹。史書記載,浙東大飢,時任浙東常平鹽使的朱熹來嵊賑災,訪呂規叔於鹿門,並在鹿門書院講學,題寫“貴門”二字,自此鹿門改為貴門
借賑災之便而來鹿門書院講學,多少有點不務正業之嫌。朱熹以道德文章見長,但並非迂腐古板的冬烘先生,有時看書看到頭暈眼花,也會發發“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的牢騷。講學之餘,朱熹到白宅墅呂規叔的草堂溜達,看到四周老梅怒放如瓊花,便大發詩興,揮筆題下“梅墅堆瓊”,見村口的訪友橋下泉水叮咚可愛,又書“石泉漱玉”。《梅墅記》對朱熹書法的評價很到位:“瘦健蒼古,別具神鋒”。
呂祖璟繼承了父親的文化教育事業,又把練武納入教學之中,從此,鹿門書院成了全國少有的培養文武全才的地方。當時,東側是更樓,西側是書院,南面的操場就是演武場,貴門到白宅墅的鄉路是騎馬射箭的場所。
鹿門書院既是通向婺州金華)的要道,也是軍事要塞。
鹿門書院以科舉教育聞名,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每當國難之際,書院都有學子挺身而出。但到了近代,培養封建統治人才的書院反而出了許多“掘墓人才”。
清末民初,書院學生中有不少人蔘加了同盟會,比如呂韶美、呂嶧,都曾留學日本南洋,因而突破了舊式教育的侷限,成為跟隨孫中山先生出生入死的革命志士,也成為封建社會的掘墓人。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5年),推行新政的光緒下令“廢除科舉,廣設學堂”。作為舊式教育的鹿門書院從此消亡了。2009年,為保護深厚的文化資源,貴門鄉政府投資近200萬元於2010年重修鹿門書院,這裏成為鄉土文化博物館、貴門鄉的綜合文化站,也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參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