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鹿角草

(中藥)

鎖定
鹿角草,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的全草。夏,秋採收。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發熱,喉痛,腸炎腹瀉,闌尾炎,跌打損傷,癰疽熱癤。①《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去瘀活血,通調水道。治癰疽癤腫,小便赤澀。②《河南中草藥手冊》:活血,利尿。③《內蒙古中草藥》:治腸炎腹瀉,闌尾炎,感冒發燒,跌打損傷及蛇蟲咬傷。
中文名
鹿角草
別    名
小鬼叉子
別    名
鬼針草,山黃連
漢語名稱
Lu Jiao Cao
性味歸經
苦,涼

鹿角草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的全草。夏,秋採收。

鹿角草性味歸經

苦,涼。
①《泉州本草》:甘微苦,涼,無毒。
②《河南中草藥手冊》:苦,平。

鹿角草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發熱,喉痛,腸炎腹瀉,闌尾炎,跌打損傷,癰疽熱癤。
①《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去瘀活血,通調水道。治癰疽癤腫,小便赤澀。
②《河南中草藥手冊》:活血,利尿。
③《內蒙古中草藥》:治腸炎腹瀉,闌尾炎,感冒發燒,跌打損傷及蛇蟲咬傷。

鹿角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四稜形,高30~50釐米,暗褐色,有毛。基生葉密集,具長柄;莖生葉對生或互生,2~3回羽狀深裂,裂片線形,寬約3毫米,先端尖,全緣,葉柄較短。頭狀花序頂生,徑約7毫米;總苞2~3列,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管狀花黃色,先端5裂。瘦果線形,長1~1.5釐米,棕黑色。有四梭,頂端有針刺2枚,長約5毫米。花期8~9月。

鹿角草分佈區域

分佈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福建等地。

鹿角草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陰濕處。

鹿角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鹿角草相關配伍

①治副鼻竇炎:鬼針草、白芷、天麻、豬腦髓,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小花鬼針草二兩,水煎,兑黃酒一兩服。
③治闌尾炎:小花鬼針草二兩,水煎,加蜂蜜二兩服。
④治咽喉痛:小花鬼針草三棵,水煎服。
⑤治毒蛇吱傷:小花鬼針草三兩,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針草、犁頭草各二兩,搗敷傷處。
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藥手冊》
⑥治熱癤屢發不愈:鮮山黃連每次一至一兩半,水煎服。
⑦治小便疼痛:鮮山黃連每次一至二兩,酌加冰糖煎服。
⑧治下消手足痠軟無力:鮮山黃連一兩,木本白椿根一兩,合豬小肚燉服,連服四次。
⑥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鹿角草化學成份

含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1]。

鹿角草相關論述

1.《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去瘀活血,通調水道。治癰疽癤腫,小便赤澀。
2.《河南中草藥手冊》:活血,利尿。
3.《內蒙古中草藥》:治腸炎腹瀉,闌尾炎,感冒發燒,跌打損傷及蛇蟲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