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叉錢苔

鎖定
叉錢苔(Riccia fluitans L.)是錢苔科錢苔屬植物,多年生漂浮或濕生草本。株高1-6釐米。扁平,帶狀,多數密集生長,淡綠色,長1-6釐米,寬0.5-2毫米,多回叉狀分枝。橫切面呈新月形。腹面疏生假根,無鱗片。雌雄同株。精子器及頸卵器都單生。孢子黃褐色,半透明,直徑約75-90微米,外壁具網狀突起。 [1]  生於水面者不產生孢子。 [2]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印度、新西蘭、美洲、歐洲和非洲;在中國分佈於秦嶺以南各省區。池塘水面浮生或濕土生。 [1] 
該種植物適合室內水體綠化,是裝飾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叉錢苔
拉丁學名
Riccia fluitans L. [8] 
別    名
鹿角草
浮蘚
鹿角苔
植物界
地錢門
地錢綱
地錢目
錢苔科
錢苔屬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9] 

叉錢苔形態特徵

叉錢苔
叉錢苔(7張)
多年生漂浮或濕生草本。株高1-6釐米。植物體葉狀,革質,規則多次二歧分叉,先端心形,氣室六角形,氣孔較少,單一突出,向地面着生多數假根。扁平,帶狀,多數密集生長,淡綠色,長1-6釐米,寬0.5-2毫米,多回叉狀分枝。橫切面呈新月形,背面表皮為單層細胞;營養組織由多數細胞連成孔網狀,細胞大型,綠色。腹面疏生假根,無鱗片。雌雄同株。精子器及頸卵器都單生,包被於葉狀體內。雌苞圓球形,無柄;成熟後向葉狀體腹面突出呈圓球形,外面生多數假根。孢子黃褐色,半透明,直徑約75-90微米,外壁具網狀突起。生於水面者不產生孢子。 [1-2]  [4] 

叉錢苔生長環境

叉錢苔 叉錢苔 [7]
多見於陰濕土面或牆腳,池塘水面浮生或濕土生。叉錢苔喜疏陰之處,喜温暖,怕寒冷,在15-30℃的温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於10℃。喜生水田之水邊,基部着泥生假根,中部沒水中,有時先端出水面,密密叢叢。重重疊疊,生長繁茂;並常全部沒水中,假根附着於他物,如割稻後,水稻之殘株,便為其常見的附着物,岩石亦可附着,真正漂浮水面者,為數不多。 [1-2]  [4]  [5] 

叉錢苔分佈範圍

叉錢苔 叉錢苔 [7]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遠東地區)、印度、新西蘭、美洲、歐洲和非洲;在中國分佈於秦嶺以南各省區,主要分佈於上海、黑龍江、遼寧、安徽、台灣、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 [1-2]  [4]  [5]  [6] 

叉錢苔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用分株法繁殖,可於全年進行。 [2]  營養繁殖為先端不斷分叉生長,後端不斷死腐,越生越多;生水邊者和沒水中或浮水面者,均盛行此法,有性生殖產生孢子而萌發成新株,此法僅限於生泥濕之地者行之。浮水生長者不生孢子。 [5] 
叉錢苔 叉錢苔

叉錢苔栽培技術

叉錢苔缸養

由於叉錢苔為漂浮植物,因此在栽培中通常不使用普通的固態基質,而應將其種植於未污染的淡水中。當室內栽培時,可選用自來水作為栽培基質。缸養可以結合分株進行操作。最好將叉錢苔單獨種植,栽培容器通常為小型水族箱,也可使用堵好排水孔的中型花盆。注意擺放地點要有較多的光照。先將清水注入栽培容器中,再將準備好的種苗直接放入即可,注意投放密度不宜過大。 [2] 

叉錢苔管理

叉錢苔 叉錢苔 [7]
叉錢苔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注意鹽度不宜過高。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6.8-8間,即呈微酸性至微鹼性。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少,生長旺盛階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為了保證其迅速生長,可在夏秋兩季每週追肥一次,注意控制用量,以免對植株造成傷害。在冬春低温之際,日光過強植株泛黃,觀賞效果較差;光照不足植株生長緩慢,顯得不很健壯,最好讓它每天接受2-4小時的散射日光。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叉錢苔不易患病,亦很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發苗迅速,生長較快。由於每年可以繁衍出大量分櫱,因此叉錢苔實際處於不斷自我更新的狀態。其觀賞時間相對較長,隨着植株的不斷繁衍,每年需要重新分株,連續栽培時段的長短視實際管理水平而定。 [2] 

叉錢苔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適合室內水體綠化,是裝飾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 [2] 
叉錢苔 叉錢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