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鹿死誰手

(漢語成語)

鎖定
鹿死誰手(拼音:lù sǐ shuí shǒu)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唐·房玄齡等《晉書·石勒載記》。 [1] 
“鹿死誰手”的原義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裏;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 [1] 
中文名
鹿死誰手
拼    音
lù sǐ shuí shǒu
近義詞
龍爭虎鬥、明爭暗鬥
反義詞
和衷共濟和平共處
注音字母
ㄌㄨˋ ㄙˇ ㄕㄨㄟˊ ㄕㄡˇ
成語出處
《晉書·石勒載記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

鹿死誰手成語出處

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唐·房玄齡等《晉書·石勒載記》)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鹿死誰手”。 [1] 

鹿死誰手成語典故

東晉時期,北方有許多由少數民族組成的小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後趙就是其中的一個國家,它的開國皇帝是羯族首領石勒。 [3] 
一次,石勒在宮中大擺宴席,招待從高麗國來的使臣。酒過三巡,眾人都有一些微醉的時候,石勒忽然大聲問臣子徐光道:“你説説看,自古以來的君王,我能和哪一個比一比?” [3] 
徐光道怕得罪皇上,於是思考了一下回答:“您才智過人,比得上漢高祖劉邦;您能力優秀,賽得過魏太祖曹操。這從古至今的三皇五帝,沒人能比得上皇上您。若非要説,那您就是第二個軒轅黃帝。” [3] 
石勒聽了這話大笑不已,笑完後説:“你以為我不瞭解自己,你這話説得未免也太過了些。若是遇到漢高祖劉邦,我一定甘心成為他的臣子,聽他的指令,只與韓信、彭越等人一爭高低。不過,倘若我遇到的是光武帝劉秀,那我就要和他在中原較量一下了,到時候,還不知道‘鹿死誰手’呢。” [3] 

鹿死誰手成語寓意

石勒能能清晰的認自己,成為後趙開國皇帝。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識到他們的不足。人貴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實力,會讓你獲益匪淺。人們都喜歡聽好話,特別是取到一點成績得到別人的誇獎時,就不知道個所以然,到處顯擺炫耀,殊不知就在你四處張揚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因為,驕傲使人落後。理智地看待自己吧,別讓自負毀了你的前程。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競爭不可避免,鹿死誰手就要看雙方的實力和智慧了。 [2]  [5] 

鹿死誰手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鹿死誰手”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用於比賽;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1] 
  • 運用示例
明·張岱《與胡季望》:“異日弟且攜家制雪芽,與兄茗戰,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也。” [4] 
明末清初·褚人獲《隋唐演義》:“天下擾攘,未知鹿死誰手,明公何出此言?” [3] 
現代作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古人把爭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穩據中原,才能定鹿死誰手。” [1] 

鹿死誰手成語辨析

鹿死誰手—明爭暗鬥
“明爭暗鬥”的意思是明裏暗裏都在進行爭鬥,形容各用心思,互相排擠。“鹿死誰手”主要側重於天下大權或者競賽的勝利最後落入誰的手中;“明爭暗鬥”主要側重於運用陰謀詭計私下爭鬥;“龍爭虎鬥”則主要側重於擁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互相爭鬥。 [4] 
參考資料
  • 1.    鹿死誰手  .漢典[引用日期2018-01-21]
  • 2.    錢海水主編. 成語故事 讀練考精編版[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1.07:73
  • 3.    遲紅葉編寫;戴友生等繪畫. 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人物篇[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8.02:46-47
  • 4.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成敗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4:10
  • 5.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