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之都

鎖定
鹽之都,自貢城市文化 [1]  [4]  ,城市名片。 [2-3]  [6] 
井鹽文化是自貢歷史文化名城的根。1959年成立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中國較早設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收藏有各類藏品12531件,其中,一級文物54件,二級文物100件,三級文物424件,一般藏品12480件。 [1]  [5]  自貢有“千年鹽都”的美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清雍正八年)專司鹽業的“經濟特區”,開中國原生井鹽股份制(清乾隆四十四年)之先河,集近代中國鹽業化工之大成。推翻帝制、抗日獻金、雙百人物、三線建設等重要節點、重大事件 [9] 
該館館址西秦會館是我國古代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本身就是社會發展和鹽業歷史的重要文物。“文革”中,該館職工在複雜的環境中鬥智鬥勇,保全了這些珍貴文化遺產。
館內珍藏及展出的我國唯一的一套中國古代井鹽鑽治井工具,是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載體。其基本陳列《中國井鹽科技史》,從鑽井、採滷、天然氣開採、製鹽等方面,展示了兩千年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人類文明做出的重要貢獻。該館多次組織鹽史文物的搶救及徵集工作,豐富了館藏,推動了科研。該館先後發表科研論文或文章200餘篇、出版圖書20餘部,有3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市級政府部門獎勵,確立了在鹽業史研究領域內的地位。館刊《鹽業史研究》向國內公開發行,為四川省社科一級期刊,並被確定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主辦的《博物館》季刊上對該館進行專題介紹;1983年,國際博物館協會把它列為中國最有代表性的七個博物館之一;1991年,《世界博物館大觀》將其作為世界有影響的博物館之一予以介紹。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先後被命名為“全國優秀地縣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先進單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並建成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成為自貢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 [1] 
自貢因鹽設市,名字是由“自流井”和“貢井”兩個鹽井名字合稱而來。自貢製鹽文化最早起於東漢,因而也有“千年鹽都”的美譽。抗日戰爭時期,沿海鹽區相繼淪陷,自貢擔起“天下鹽”重任,一度為全國1/3的人口提供食鹽,成為維繫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鎮之一。
自貢仍是產鹽大省四川的“最大底氣”。自貢原鹽年產量已近300萬噸,約佔全省產量的三分之二。自貢正推動製鹽向深加工、鹽化工向精細化工延伸,打造中國鹽高端日化用品生產基地,建設食用鹽“中國鹽谷” [8] 
“千年鹽都”。自貢鹽業開採歷史距今已近兩千年,鼎盛時期開鑿了一萬餘口鹽井,成為全國井鹽的中心。抗戰時期,自貢鹽業支援全國,其中大安鹽商王德謙個人捐款創下了全國最高紀錄。大安的燊海井,是世界第一口人工開鑿的超千米深井,也是世界唯一現存的手工古法制鹽地,堪稱全球井鹽的“活化石”。燊海井、老鹽場1957入選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7] 
鹽之都 鹽之都 [7]
鹽之都 鹽之都 [7]
鹽之都 鹽之都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