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鷦鷯一枝

鎖定
鷦鷯一枝(拼音: jiāo liáo yī zh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莊子及其後學《莊子·逍遙遊》。 [1] 
鷦鷯一枝(鷦鷯:一種善做巢的小鳥)指鷦鷯做窩,只佔用一根樹枝。比喻所需有限,很容易滿足。緊縮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5] 
中文名
鷦鷯一枝
拼    音
jiāo liáo yī zhī
近義詞
鼴鼠飲河
出    處
《莊子·逍遙遊》
注音字母
ㄐㄧㄠ ㄌㄧㄠˊ ㄧ ㄓ
語法結構
緊縮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鷦鷯一枝成語出處

先秦·莊子及其後學《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鷦鷯一枝”。 [1] 

鷦鷯一枝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上古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首領叫唐堯,一般都稱他為堯。在堯的治理下,天下和平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堯經常向一位叫許由的隱士請教治理問題,對許由非常敬佩。 [2]  [3] 
堯七十歲時,做事漸漸力不從心,便打算挑選一位繼承人。堯的兒子名字叫丹朱,可是丹朱很不爭氣,脾氣暴躁,經常鬧事。有人推舉丹朱為堯的繼承人,可是堯堅決不同意。許由道德高尚,行為端正,作風正派,於是堯想把天下禪讓給許由。 [2]  [3] 
堯帝對許由説:“你看,天上的太陽已經出來了,這時還不熄滅蠟燭的火光,它的光同太陽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天上的及時雨已經降落了,這時還要用人工去灌溉,難道不是徒勞嗎?先生很有才華,要是當了帝王,一定會治理好天下。如果讓我繼續佔着這個帝位,我心裏覺得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吧。” [2]  [3] 
許由不願接受帝位,連忙推辭説:“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太平了,而我還來代替你,我是為了名嗎?名是實的附屬品,難道我是為了這區區附屬品嗎?您已經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來代替您,這怎麼行呢?鷦在森林裏築巢,佔一根樹枝的地方就行了;鼴鼠在河邊飲水,頂多喝滿一肚子也就夠了。算了吧,我的君主!我要天下幹什麼呢?廚師在祭祀的時候,又做菜,又備酒,忙得不可開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並不能因為廚師很忙,就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丟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廚師做菜、備酒啊!您就是丟棄天下不管,我也決不會代替您的帝位。”説罷,許由就到田間勞動去了。 [2]  [3] 

鷦鷯一枝成語寓意

老子説“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意思是最大的禍害是物慾上的不知足,最大的過失莫過於貪婪的慾望。不僅道家的老子、莊子提倡淡泊、知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曾稱讚他的弟子顏回安貧樂道:“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志。賢哉,回也!”然而有些人偏偏不懂得知足,追求物質享受充斥着他們的思想,爭名逐利成了他們生活的唯一目標。當一個人將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對物質的追求上,自然會缺少對心靈的關注,當欲求得不到滿足時,又會心生煩惱。人心好比蛇吞象,當對物質的追求無限增長時,也就變成了種習慣。當這種習慣深入人們的心智時,逐漸成為這個人的性格、品性,讓人變得貪婪。貪婪一旦被誘發出來,受它支配的人就變得總也不滿足,心中就再也沒有快樂的感覺。一個人若能知足,自然對外物不會生出多餘的慾望,這時不僅可以做到常樂,而且變得更加剛強,也就是“無欲則剛”。 [4] 

鷦鷯一枝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鷦鷯一枝”比喻所需有限,很容易滿足。緊縮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5] 
  • 運用示例
晉·張華《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 [1] 
宋·秦觀《海康書事十首》詩之三:“鷦鷯一枝足,所恨非故林。” [1] 
明·許三階《節俠記·圓全》:“當時失路誰青眼謝居停屈意周全。借鷦鷯一枝暫安,今日裏人月同圓。”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715
  • 2.    小馬車叢書編委會編. 學成語讀《莊子》[M]. 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2021.07:7-9
  • 3.    趙曉燕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M]. 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8.10:574
  • 4.    龔勳主編. 國學品悟大課堂 《莊子》中的大智慧[M].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12.01:12-14
  • 5.    鷦鷯一枝的解釋|鷦鷯一枝的意思|漢典“鷦鷯一枝”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