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

鎖定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是宋代辛棄疾所作的一首詞。此詞頌揚陶淵明,上片贊其人品高尚淳樸,作者的生活境遇與之相似,他敬佩陶淵明,以淳樸之心與鄉民相交,對黑暗和兇險的政壇毫無留戀地抽身勇退,頗有取藥自療的意思。下片譽其詩清新純真,謂陶淵明詩歌清新淡遠,淳樸真摯的特點,將流傳千秋。整首詞采用了很多誇張的筆法,多處化用陶淵明的詩句,表達出詞人對陶淵明的稱讚和仰慕之情。
作品名稱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稼軒長短句
作品體裁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作品原文

鷓鴣天
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
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1]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註釋譯文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詞句註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此調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
⑵淵明:陶潛,字淵明(一説字元亮),東晉、劉宋之際著名詩人。有《陶淵明 集》。去手:離手。
⑶晚歲: 晚年。躬耕:親身耕作。“晚歲”一句:陶淵明四十一歲以後,棄官歸隱,躬耕田畝,無怨無悔。其《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詩有云:“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幹。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又其《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之二雲:“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蕭統《陶淵明集序》稱陶淵明“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⑷“只雞”句:參見陶淵明《歸園田居》之五:“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又陶淵明《雜詩十二首》之一:“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比鄰:近鄰,鄰居。
⑸都無”句:謂陶淵明作品中表面上很少涉及晉、宋之際時事。參見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晉宋之間事: 指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即東晉末年、劉宋初年之間的事情。
⑹“自是”句:謂陶淵明自是遠古時代高人,參見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嘗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義皇,即上古時代伏羲氏。羲皇以上人:上古時代的人。
⑺千載後:陶淵明距辛棄疾此時約八百年,此處舉成數,稱千載。百篇存:《陶淵明集》現存詩125篇。
⑻清真:純真自然。參見蘇軾《和陶飲酒詩二十首》之三:“道喪士失己,出語輒不情。江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淵明獨清真,談笑得此生。”
⑼王謝:指六朝時代的豪門貴族。“若教”二句:如果王、謝豪門子弟還在,那他們連陶淵明故鄉柴桑路上的灰塵都不如。王謝:六朝時期的豪門望族。柴桑:古縣名,陶淵明故鄉,在今江西九江縣一帶。陶淵明中年以後歸隱於此。陌上塵:路上的塵土。參見陶淵明《雜詩十二首》之一:“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2]  [3]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白話譯文

陶潛晚年躬耕田園,無怨無悔於清貧,偶爾還殺雞設酒邀請鄰居暢飲。心中絕無晉宋間戰亂不斷、南北分裂事,自比是上古時代人。
千百年之後,仍有百餘篇詩文流傳於世,文中更沒有一字不清新純真。倘若東晉王謝兩大望族諸郎在,也比不上柴桑道上的塵土高潔。 [4-5]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年莫考。約作於慶元中,“慶元黨禁”時期,詞人閒居瓢泉時,讀陶淵明詩入迷,以至於愛不釋手,乃借小詞以遣懷。在宋代,經過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朱熹等人的極力推崇,進一步確立了陶淵明在文學史上一流大家的地位,陶淵明也是辛棄疾最喜愛的作家之一。辛棄疾在《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念奴嬌·重九席上》裏稱“須信採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陶淵明千古一人的讚譽。稼軒詞中歌詠陶淵明,或化用其作品語詞掌故的,多達60首,佔稼軒詞總數近十分之一。 [2]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作品鑑賞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文學賞析

此篇頌陶詞,既頌其詩品,又頌其人品。上片主要截取陶淵明後期辭官歸來,躬耕田畝,安貧樂道,與鄉親融為一片的場景,以及他超然物外、抗心高古的境界,突出他率真高潔的品性。先言其樂於躬耕,接近鄉鄰,人品高潔,並以遠古人士相擬。下片“更無一字不清真”是對陶淵明詩的高度概括,贊其詩作清新淡遠,純樸真摯,以此千載流芳。以淵明之清真絕俗,即使是“譬如芝蘭玉樹”的王謝子弟也是望塵莫及的。以瀟灑儒雅的王、謝諸郎陪襯,見其詩如其人,詩品之高潔,必源於人品之高潔。此詞既是讀陶有感,所以詞中多穿插陶詩陶文語詞,又巧妙映帶自己身世之感,渾然一體,輕快流利。如“晚歲”句,明寫陶淵明,而兼寫自己“白髮歸耕"(《沁園春》)的實況以及“樂簞瓢”(《水龍吟》)的志尚。又如“只雞”句,亦兼有自己類似“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牀頭初熟”(《清平樂》)之樂,彼此交相映發,正可謂千古知己。此詞正體現了作者重視人品與文品的批評原則。
辛棄疾欽佩陶淵明,熱愛陶詩,多次賦詞加以詠贊。此闋由讀書而引發懷古之情,對陶淵明及其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詞中讚揚他躬耕田園、自甘貧困、不與統治集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稱頌他的詩篇感情真率,格調清新,具有不朽的價值。而那些貴胄子弟則庸俗不堪,即使他們還活着,也“未抵柴桑陌上塵”,表現出鮮明的愛憎。這既是他“讀淵明詩不能去手”的原因,也説明作者善於從古代作家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 [2]  [3]  [6]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名家點評

南京教育學院文學研究室主任魏裕銘《中國古代幽默文學史論——先秦至宋》:稼軒在嘲謔中藉機表明人品。 [7]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文忠《十大文學家》:上片贊淵明精神,下片論淵明詩風。以“清真”品陶詩,極為精確;以謝郎不及陶公,更可稱其為陶淵明的千載知音。 [8]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3]  [9] 
參考資料
  • 1.    (宋)辛棄疾著.辛棄疾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5:第224頁
  • 2.    鄭小軍編注.眾裏尋他千百度 辛棄疾詞:山東文藝出版社,2015.06:第157-158頁
  • 3.    喻朝剛,周航主編.分類兩宋絕妙好詞: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09:第718頁
  • 4.    汪華光編著.辛棄疾在鉛山 詞作地名尋蹤:金城出版社,2011.01:第160-161頁
  • 5.    丁華民,孟玉婷主編.文豪書系 辛棄疾 第十九卷: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3:第83-84頁
  • 6.    劉乃昌編選.辛棄疾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155頁
  • 7.    魏裕銘著.中國古代幽默文學史論 先秦至宋: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12:第461頁
  • 8.    陳文忠著.十大文學家: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38頁
  • 9.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