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鵷是古代中國傳説中類似鳳凰的鳥。鵷行(鵷鳥飛行。其羣飛行列整齊,故用以比喻官員上朝的行列);鵷班(即朝班);鵷鴻(比喻朝官的班列) 唐 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悦》:夔龍一顧重,矯翼凌翔鵷。
中文名
拼    音
yuān
繁    體
部    首
倉    頡
JUPYM
繁    體
讀    音
yuān
筆    畫
13
部外筆畫
8
五筆86
PQBG
五筆98
PQBG
筆順編號
4453545535451
四角號碼
372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9E53
注    音
ㄩㄢ [1] 

目錄

簡介

本意
傳説中像鳳凰一樣的瑞鳥。

古籍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於袁切,音淵。鵷鶵,鳳屬。《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
又一作宛。《司馬相如·子虛賦》宛雛孔鸞。 [1] 

引申義

1.比喻高貴的人。
鵷邸;鵷羽(鵷鳳。比喻賢才);鵷動鸞飛(鵷、鸞在傳説中都是瑞鳥。比喻高貴的人) [2] 
2.喻朝班 [official row in court],在朝之官員。

詞語

鵷鸞

1.比喻朝官 [3]  。唐 高適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鵷鸞粉署起,鷹隼 柏台 秋。”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和林卿韻》詞:“永別鵷鸞,已盟猿鶴,肯學 周顒 出草堂。”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四六:“彤墀小立綴鵷鸞,金碧初陽當畫看。”
2.比喻賢者 [3]  唐 王勃 《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餞崔使君序》:“城池當要害之衝,寮寀盡鵷鸞之選。” 宋 蘇軾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共喜鵷鸞歸禁籞,心知日月在重霄。”
3.唐時六廄之一 [3] 
【唐】李白
龍虎謝鞭策,鵷鸞不司晨。君看海上鶴,何似籠中鶉。
獨用天地心,浮雲乃吾身。雖將簪組狎,若與煙霞親。
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一官即夢寐,脱屣歸西秦
竇公敞華筵,墨客盡來臻。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陽春。
征馬百度嘶,遊車動行塵。躊躇未忍去,戀此四座人。
餞離駐高駕,惜別空殷勤。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鵷鳳

鵷鳳,鳳鳥,傳説中的瑞鳥。比喻君子、賢者。 唐 於邵 《送藺舍人兼武州長史序》:“君子謂此舉也,得於治理,失於屈賢,譬諸污地,而集鵷鳳矣。” 唐 李德裕 《懷鶚賦》:“彼鵷鳳之靈姿,故特稟於間氣,標靜素於鴻鵠,賦妍華於孔翠。” 清 勒方錡 《金縷曲·贈胡佛生同年》詞:“人道是、雲霄鵷鳳。肯信京華秋月夜,向花前、寫出鄉愁重。” [4] 

鵷雛

1.傳説中與鸞鳳同類的鳥。《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金 元好問 《南冠行》:“王孫上客生光煇,竹花不實鵷雛飢。”
2.比喻有才望的年青人。《舊唐書·薛收傳》:“ 元敬 ,隋選部郎邁之子,與收及族兄德音齊名,世稱‘ 河東三鳳’。收為長雛,德音為鸑鷟,元敬年最少為鵷鶵。” 金 元好問 《德修家兒子》詩:“鳳山自有鵷鶵種,九子相從不厭遲。” 清 方文 《寄懷子建李明府署中》詩之一:“世亂強為客,家貧長傍人。鵷鶵稱外傅,馬隊作比隣。”自注:“明府公子出其門。” [5] 

原文

女和月母之國。有人名曰鵷(wǎn),北方曰鵷,來(之)風曰〈犭炎〉(yǎn),是處東北(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