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鴨腳茶

(野牡丹科鴨腳茶屬植物)

鎖定
鴨腳茶(Tashiroea sinensis Diels)是野牡丹科、鴨腳茶屬灌木植物。莖圓柱形,分枝多,小枝略四稜形,幼時被星狀毛,以後無毛或被疏微柔毛。葉片堅紙質,披針形至卵形或橢圓形。聚傘花序,頂生,有花(5-)20朵;苞片早落;花萼鍾狀漏斗形;花瓣粉紅色至紫色,長圓形;雄蕊4長4短;花葯披針形,藥隔下延呈短柄;子房半下位,卵狀球形,頂端被微柔毛。蒴果近球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鍾狀漏斗形。 [1] 
鴨腳茶分佈於中國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生於海拔400-1200米的山谷、山坡林下,蔭濕的路邊、溝旁草叢中或岩石積土上。 [1]  忌強光;喜温暖濕潤氣候,不耐嚴寒。適生於肥沃土壤,不耐乾旱瘠薄。繁殖方式為播種。 [2] 
鴨腳茶全株、葉入藥;味辛,性平,歸肺經;主治感冒。 [3]  鴨腳茶葉片光亮美觀,夏季開粉紅色花,是花、葉共賞的優良樹種,可植於庭園、林下較陰濕處、水邊和池畔觀賞或作地被植物。 [4] 
中文名
鴨腳茶
拉丁學名
Tashiroea sinensis Diels [5] 
別    名
中華野海棠
雨傘子
九節蘭
山落茄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桃金娘目
野牡丹科
鴨腳茶屬
鴨腳茶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野牡丹亞科
蜂鬥草族
亞    屬
野海棠組
分佈區域
中國浙江、江西、廣東、福建

鴨腳茶形態特徵

灌木,高60-100釐米;莖圓柱形,分枝多,小枝略四稜形,幼時被星狀毛,以後無毛或被疏微柔毛。葉片堅紙質,披針形至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鈍,基部楔形或極鈍,長5-11釐米,寬2-5釐米,稀長13釐米,寬6釐米,近全緣或具疏淺鋸齒,5基出脈,幼時兩面被星狀毛,以後幾無毛,葉面基出脈微凹,側脈不明顯,背面基出脈隆起,側脈、細脈均不 明顯;葉柄長5-16(-20)毫米,幾無毛。 [1] 
聚傘花序,頂生,有花(5-)20朵,長和寬4-6釐米,幾無毛或節上被星狀毛;苞片早落,花梗長5-8毫米,多少被微柔毛;花萼鍾狀漏斗形,長約6毫米,具四稜,有時多少被星狀毛,裂片極淺,圓齒狀,頂端點尖;花瓣粉紅色至紫色,長圓形,頂端急尖,1側偏斜,長約1釐米,寬6毫米;雄蕊4長4短,長者長約16毫米;花葯披針形,長約1釐米,藥隔下延呈短柄,短者長約1釐米,花葯長約7毫米,基部具小瘤,藥隔下延呈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狀球形,頂端被微柔毛。蒴果近球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鍾狀漏斗形,具四稜,頂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萼片有時被星狀毛,長和直徑約7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1]  [6] 

鴨腳茶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台灣。生於海拔400-1200米的山谷、山坡林下,蔭濕的路邊、溝旁草叢中或岩石積土上。 [1]  忌強光;喜温暖濕潤氣候,不耐嚴寒。適生於肥沃土壤,不耐乾旱瘠薄。 [2] 

鴨腳茶繁殖方法

鴨腳茶繁殖方式為播種。 [2] 
  • 種子採集及處理
鴨腳茶應於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淡紅色蒴果出現塊狀灰色幹斑時開始採集蒴果。然後陰乾15-30天,將陰乾的蒴果放在報紙或塑料布上,然後不斷揉搓使種子從蒴果掉出。將處理好的種子進行密封保存,留待翌年播種。 [7] 
  • 選地整地
鴨腳茶喜水肥,宜選擇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好、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呈中性含腐殖質多砂壤土。深翻土壤20-25釐米,曬白5-7天,然後做苗牀。由於鴨腳茶種子極小,要精細整地,做到土壤保墒好,透性強,根層上虛下實,表土平、細、淨和易於排澇抗旱。 [7] 
  • 苗牀消毒
苗牀消毒時用50%多菌靈10克/平方米與幹細土拌勻,在播種前將1/3藥土撒在苗牀上作墊土,將種子播在上面後,再將剩下的2/3藥土作覆土。撒後在土壤表面適量灑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免過乾產生藥害。 [7] 
  • 播種
鴨腳茶播種以3月中下旬為宜。以條播為好,可採用寬幅條播,行距20-30釐米,播種溝寬8-10釐米、深2釐米。播種時,將種子混草木灰或細土,均勻地撒播於苗牀上,覆蓋細土1釐米,並蓋草淋水保濕。用種量以22.5-30.0千克/公頃為宜。 [7] 
  • 苗期管理
鴨腳茶一般20-25天可出苗,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時,揭除蓋草。並及時間苗和補苗,使苗木分佈均勻。間苗分2-3次進行,選陰雨天實施,間掉弱小苗、病蟲危害苗和過密苗,7月底結束,保留60萬-75萬株/公頃,間苗後及時澆水。若間掉的幼苗長勢好,可帶土移植,主要注意苗木根。加強肥水管理是培育壯苗的關鍵,幼苗生長初期保持苗圃地濕潤。施肥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並根據苗木的不同生長時期,施用腐熟的人糞尿或複合肥。幼苗期(4月中旬至6 月底)以氮肥為主,少量多次;速生期(7月初至9月初)以氮、磷肥為主,約15天施1次;木質化期(9月中旬至10月底)以磷、鉀肥為主,約20天施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後培土。 [7] 
  • 遮蔭
由於鴨腳茶屬耐陰植物,應避免苗牀過幹或過濕,應保持60-70%的土壤水分,同時保持30-40%的光照。因此,出苗揭草後及時遮陽,苗期宜用60-70%的遮陽網遮蔭。 [7] 

鴨腳茶栽培技術

  • 種植地選擇
野外種植,應選擇針、闊葉林下或林緣溝邊疏鬆而含腐殖質多的土壤栽培為好。園林應選擇鬱密度在0.6-0.7的林下含腐殖質多的土壤種植。 [7] 
  • 種植地準備
按行株距60釐米×60釐米、穴規格20釐米×20釐米×20釐米進行整地,並回表土。 [7] 
  • 種植
種植應在春季進行,選擇苗高15釐米左右的苗木,每穴栽3株。要做到不窩根,回土要壓實。種植後澆回根水。 [7] 
  • 管理
應隔月鬆土除草1次。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糞尿或複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後進行培土。 [7] 

鴨腳茶主要價值

鴨腳茶藥用價值

全株、葉入藥;味辛,性平,歸肺經;主治感冒。 [3] 

鴨腳茶觀賞價值

葉片光亮美觀,夏季開粉紅色花,是花、葉共賞的優良樹種,可植於庭園、林下較陰濕處、水邊和池畔觀賞或作地被植物。 [2] 

鴨腳茶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