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起路

鎖定
鳳起路東接上城,西鄰西湖,長近四公里。西段舊稱銅元路、寶極觀巷。銅元路,元時為校場,清雍正八年(1730)在此設寶浙錢局,開鑄銅元,民國初建路,稱銅元路。光緒三十年(1904),在路北側創辦了杭州最早的女子學堂,今稱杭州第十四中學。
中文名
鳳起路
近四公里
建路時間
民國初
原    名
銅元路

鳳起路發展歷史

一九五六年,都錦生絲織廠遷此,絲織風景與人像這一東方藝術之花由此走向世界。寶極觀巷,宋名禮部貢院路,明謂茶場巷,清改稱寶極觀巷。一九六四年,路、巷拓寬拉直後統稱保健路,在與延安路交匯處之西北側綠地,有“武林城中罕存的唐人遺蹟”、省文物保護單位龍興寺經幢。一九八一年,保健路併入鳳起路,一九九三年又向東延伸,先後併入清遠橋直街、貢院前、三角蕩、石板巷等杭城最古老的小街巷。清遠橋直街宋名普寧坊,俗稱清遠橋巷。三角蕩原有一口三角形水蕩,附近有建於清代的文星閣。貢院前之名則得自貢院,其址原為宋仁和倉舊基,元后遷入貢院,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為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民國二年(1913)更稱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湧現出經亨頤馬敍倫陳望道等歷史人物。一九二零年爆發了震撼全國的“一師風潮”。幾經更替,今名杭州高級中學。石板巷南北地域歷來是杭紡的集中產地,“機抒之聲,比户相聞”,一九八七年在西創辦了杭州中國絲綢城。二零零三年,鳳起路又向西延伸到保俶路,湖光山色,近若咫尺。為使後人明瞭變遷史實,在此立石念。 [1] 

鳳起路道路歷史

鳳起路東起環城東路、接鳳起立交橋,西至環城西路,長2865米。此路原為西起西大街(武林路)東、鳳起橋河下,東至延安路西(杭州市外貿局),僅100多米的小巷。因西端有鳳起橋,稱鳳起橋河下。1964年與銅元路、寶極觀巷合併,稱為保健路。1981年更名為鳳起路,東起中山北路,西至環城西路,被武林路、延安北路截為東、中、西三段。西段,環城西路至武林路,明清時為教場,清末此地曾設銅元局,民國時建路,名銅元路。東、中段,南宋時已為大道,屬報恩坊,南傍小河,是南宋皇帝至景靈宮祭祀往返的必經之路。民國時填(小)河,將路拓寬,東段取名寶極觀巷(因路北側有寶極觀),中段取名鳳起橋河下(因有鳳起橋)。1993年秋,由於城市發展需要,杭州市政府決定全面改造鳳起路,拆遷民房,拓寬西端,並向東端延伸,越中山北路,過清遠橋直街、西橋直街,跨中河,過貢院前、三角蕩、文星巷,越新華路,穿助聖廟巷、岳家灣,跨東河(建鳳起橋),依鹽滷缸巷,越建國北路,依秤桿弄,過石板巷,橫穿刀茅巷,直插紅十字會醫院南和環城東路相交。1995年底全線竣工,長2865米,寬32米,橫貫杭州市區人口最密集之地。
鳳起路的拓展改造不但緩解了慶春路和體育場路的交通,而且使環城路形成的交通網絡中間多了一道緯線,為里巷深處的居民在生活、工作、學習、購物、外出等都帶來了方便。交通的便利加快了住房改造和城區建設,新建的鳳起路平坦、寬敞,四通八達,路兩邊專業性商店迅速崛起,新興的電子、家電、皮革、小商品等市場相繼開業。按杭州城市商業中心東移的方針,鳳起路無疑對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起到重大的作用。 [2] 
2023年7月27日,鳳起路塘工局路-三官塘路段通車。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