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眼糕

鎖定
鳳眼糕是光緒年間台北鄭槌先生精心研製的地方特色小吃。以精米、白糖和香料等原料採用特殊方法制成的幹糕。每塊約寸半,中間凸起而兩端尖削呈細長棗核狀,因形似古代美人鳳眼而得名。
在當地風俗中是尋常人家女子出嫁時候的喜糕,寓意新婚夫婦一生衣食無憂,幸福美滿。一眉鳳眼,一捻及碎。
中文名
鳳眼糕
研製人
鄭槌先生
類    型
地方特色小吃
原    料
精米、白糖和香料

鳳眼糕製作工藝

是將作原料用的白糖加入米湯,埋進土中四十天,直到白糖長出纖維狀的糖粉,取出後炒熟,再與碾成粉狀的糯米混和,最後壓入模子使之成型。
製成後的鳳眼糕色澤潔白,入口即化,甜度很適宜。用米磨成絀粉,拌上白糖和香料,放入龜模內,壓成一塊塊小幹糕。每塊長約三公分,中間凸起,兩端削尖,有如風眼,因而得名。

鳳眼糕食用指南

[1-2] 
鳳眼糕是是古時文人雅士吟詩作對品茗的茶點,鳳眼糕的質地極其細膩,口感綿密、入口即化。能使舌頭產生一種芬芳、舒適的感覺。輕輕的用兩隻手指捏起,力道大一些便碎成小塊。因為這樣輕柔的質地,當放入口中的時候,用舌頭與上牙堂輕輕用力,便在嘴裏粉化了。這種糕餅不適合用來大快朵頤,而適合配上一杯清茶,先喝上幾口茶潤喉,再細細的品上一塊糕餅,嘴裏泛起一絲絲甜香。
綜合鳳眼糕有五種口味,包颳了梅子、綠豆、檸檬、綠茶、草莓。夏天冰鎮後更有清涼風味。

鳳眼糕食品文化

在懷舊鹿港小鎮則有一種如鳳眼形狀的鳳眼糕,甜而不膩且化口性即佳的糕餅茶點,非常受到遊客的喜愛。
公元1887年清光緒年間,鄭玉珍第一代祖先鄭槌渡海來台。鄭槌是內地出名泉州糕餅師傅,來鹿港被延攬到糕餅店,後來自己成立在不見天的中山路鄭玉珍餅鋪,入口即化的鳳眼糕,是他精心研發糕餅茶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