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凰山遺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鳳凰山遺址,又稱“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西北部,佔地面積20平方千米,遺址內分佈有仰韶、龍山、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以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為主,於1981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 [2]  [5] 
鳳凰山遺址區內有高規格大型墓羣22座,中、小型墓羣4000餘座,建築基址44處,製陶、鑄銅作坊各1處,甲骨坑5處,1700多米圍繞墓葬羣的城牆。 [4]  鳳凰山遺址對於研究“夏商周歷史、中華文明史,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等具有重大價值。 [6]  [8] 
2006年5月25日,鳳凰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9年3月31日,鳳凰山遺址被全國文物考古及相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評為“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9] 
中文名
鳳凰山遺址
地理位置
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西北部
所處時代
商至周
佔地面積
20 k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196-1-19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別    名
周公廟遺址

鳳凰山遺址歷史沿革

1981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了此遺址。 [2] 
1984年,全國文物普查首次命名此遺址為周公廟遺址,因其緊靠鳳凰山,遂正式命名為鳳凰山遺址。 [4] 
2003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周原考古隊,對鳳凰山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 [2-3] 
2004年,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周公廟考古隊,對鳳凰山遺址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勘探,發掘。 [5] 

鳳凰山遺址遺址特點

鳳凰山遺址,佔地面積20平方千米,遺址面積約8萬平方米, [7]  分佈有仰韶、龍山、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以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為主。 [2]  [5]  遺址區內有高規格大型墓羣22座,中、小型墓羣4000餘座,建築基址44處,製陶、鑄銅作坊各1處,甲骨坑5處,1700多米圍繞墓葬羣的城牆,城牆分佈在墓地的東、北、西三面,東牆殘長700米,北牆長300米,西牆殘長500米,南牆尚未發現,牆厚約10米,個別地方發現城牆的殘存部分高出原地面約兩米多,城牆內發現6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和大量的空心磚、條磚、板瓦等建築材料。 [7]  [4] 
鳳凰山遺址

鳳凰山遺址文物遺存

鳳凰山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青銅器、西周甲骨、商周玉器等文物。 [2]  [5] 
鳳凰山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文物名稱
文物簡介
文物照片
亞邲其斝 [2] 
通高25.2釐米,口徑13.2釐米,腹深12.9釐米,重2公斤。口外侈,尖唇,口上有柱,傘形柱帽,高領,束頸,分襠,三柱足,領腹間有一獸首鏨。柱頂飾細勾連雷紋,頸部飾兩道細弦紋,腹部分襠處飾人字形雙弦紋,鋬下腹壁鑄有銘義“亞邲其”。亞邲其斝的形制、紋飾與大臣邑斝(商代帝辛六年器)、婦斝(亦帝辛時期器)酷似。 [2] 
史父已鼎 [2] 
通高21釐米,口徑17釐米,腹深8.5釐米,重2.05公斤。立耳,方唇,平沿,口微斂,分襠,高柱足。腹部飾3組雲雷紋填地的饕餮紋。底部有煙炱。腹內壁鑄銘文一行“父己史”(“□”字在亞業形內)。從器形、紋飾和銘文書體看,為商末周初器。 [2] 
乳釘紋簋 [2] 
通高15.6釐米,口徑25.1釐米,底徑17.6米。腹深11.7釐米,重2.1公斤。方唇,平沿,腹收較直,高圈足。口沿下飾夔龍紋一圈, 兼有3個小獸頭,腹飾粗雷紋襯底的乳釘紋。此簋形制、紋飾均具有西周早期特點。 [2] 
渦紋鼎 [2] 
通高27.3釐米,口徑21.6釐米,腹深14.3釐米,重3.1公斤。立耳,方唇,腹微鼓,平底,柱足。口沿下飾渦紋兼目雲紋。渦紋既不是動物圖案,也不是植物圖案,它是古代人民觀察自然抽象出來的一種圖案。此鼎屬西周早期器。 [2] 
雙耳鬲 [2] 
侈口,方唇,分襠,柱足。頸飾弦紋一道,通體素面。通高15釐米,口徑13.5釐米,腹深7釐米,重0.9公斤。從造型判斷,該鬲為西周早期後段鑄造。 [2] 

鳳凰山遺址文物價值

鳳凰山遺址對於研究“夏商周歷史、中華文明史,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等具有重大價值。 [6]  [8] 

鳳凰山遺址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鳳凰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鳳凰山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鳳凰山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西北部。 [2] 
  • 交通
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內乘坐101路公交、107路公交、104路公交,周公廟站、祝家巷站、陵頭村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