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丫蕨

鎖定
鳳丫蕨(學名: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是裸子蕨科、鳳丫蕨屬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120釐米。葉柄基部以上光滑;葉片和葉柄等長或稍長,長圓三角形,二回羽狀;羽片通常,基部一對最大,卵圓三角形,羽狀(偶有二叉);側生小羽片披針形,頂生小羽片遠較側生的為大,闊披針形,頂羽片較其下的為大,有長柄;羽片和小羽片邊緣有向前伸的疏矮齒。葉脈網狀,葉幹後紙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
分佈於中國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廣東。朝鮮南及日本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00-1300米的濕潤林下和山谷陰濕處。
鳳丫蕨的根莖或全草可作藥用,藥性味辛、微苦,性涼。歸肝經。有祛風除濕,散血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風濕關節痛,瘀血腹痛,閉經,跌打損傷,目赤腫痛,乳癰及各種腫毒初起。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鳳丫蕨
拉丁學名
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裸子蕨科
鳳丫蕨屬
鳳丫蕨
亞    綱
薄囊蕨亞綱
網脈組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 Diels,1899

鳳丫蕨形態特徵

鳳丫蕨
鳳丫蕨(9張)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0-120釐米。葉柄長30-50釐米,粗3-5毫米,禾稈色或慄褐色,基部以上光滑;葉片和葉柄等長或稍長,寬20-30釐米,長圓三角形,二回羽狀;羽片通常,對(少則3對),基部一對最大,長20-35釐米,寬10-15釐米,卵圓三角形,柄長1-2釐米,羽狀(偶有二叉);側生小羽片1-3對,長10-15釐米,寬1.5-2.5釐米,披針形,有柄或向上的無柄,頂生小羽片遠較側生的為大,長20-28釐米,寬2.5-4釐米,闊披針形,長漸尖頭,通常向基部略變狹,基部為不對稱的楔形或叉裂;第二對羽片三出、二叉或從這對起向上均為單一,但略漸變小,和其下羽片的頂生小羽片同形;頂羽片較其下的為大,有長柄;羽片和小羽片邊緣有向前伸的疏矮齒。葉脈網狀,在羽軸兩側形成2-3行狹長網眼,網眼外的小脈分離,小脈頂端有紡錘形水囊,不到鋸齒基部。葉幹後紙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
孢子囊羣沿葉脈分佈,幾達葉邊。 [2]  [5] 

鳳丫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江蘇南部(宜興、溧陽)、浙江(壽昌、天台、淳安、杭州、天目山)、福建(南平、龍潭、建歐、崇安、連城、寧化、蒲城)、台灣(台北、台中、南投、嘉義)、江西(上饒、鋁山、德興、資溪、黎川、寧都、瑞金、廣昌、遂川、井崗山、安福、武功山、萍鄉、銅鼓、修水、廬山)、安徽(黃山、休寧、祁門、藍田)、湖北(鶴峯)、湖南(衡山)、廣西(興安、龍勝)、四川(南川)、貴州(貴陽、都勻、遵義、江口、平壩)、廣東(平遠、和平、乳源、連南、連縣)。生濕潤林下和山谷陰濕處,海拔100-1300米。 [2] 

鳳丫蕨繁殖方法

外殖體消毒方法:取孢子成熟的葉片作為外殖體,用洗潔精泡洗2次後,用自來水沖洗30分鐘,75%酒精浸泡30秒,用無菌水沖洗3次後,再用0.1的氯化汞液浸泡8分種,取出用無菌水沖洗6次後,然後把它剪成0.5釐米見方的小塊接種於孢子萌發培養基上。
方法:用MS作為基本培養基,添加蔗糖、瓊脂和活性炭。pH5.8-6.0,培養温度為25±3℃,光照12小時,光強1000勒克斯。
孢子萌發:孢子萌發培養基為:1/2MS+活性炭3克/升+蔗糖20克/升+瓊脂8克/升。鳳丫蕨帶孢子的葉片接種下去後,到第59天孢子才陸續萌發,然後逐漸長成單個的葉片。在無菌條件下把成團的單葉分成同等大小接種在GGB誘導培養基上,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培養基,GGB誘導率高。下一步增殖分化出的苗粗狀整齊。
增殖與分化:將誘導成功的在無菌條件下分割成約0.1釐米大小的小塊,接種到MS+BA0.1毫克/升+NAA0.05毫克/升培養基上,7天之後接種在增殖培養基上的GGB細塊除少數分割太小褐化死亡外,90%的細塊成活並繼續膨大,半個月,分化出5-6個GGB,有的GGB開始長葉。當原球莖分化出高1-1.5釐米的小苗時接人1/2MS生根培養基,14天后開始長根,30天的生根率為95%。 [3] 

鳳丫蕨栽培技術

移栽:將培養瓶蓋打開,靜置室內通風處練苗2-3天,將試管小苗移出,用流水將小苗基部瓊脂沖洗乾淨,移入經過消毒過的基質中,定期給小苗施1/2MS營養液。以鋸木和腐殖土配成的基質的成活率為63%。 [3] 

鳳丫蕨主要價值

【藥源】為鳳丫蕨的根莖或全草。 [4] 
藥性】味辛、微苦,性涼。歸肝經。 [4] 
  1. 貴州草藥》:性寒,味微辛。 [4] 
  2. 全國中草藥彙編》:苦,涼。 [4]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散血止痛,清熱解毒。主治風濕關節痛,瘀血腹痛,閉經,跌打損傷,目赤腫痛,乳癰及各種腫毒初起。 [4] 
  1. 湖南藥物志》:根,散血。治筋骨痛,火眼,經閉。 [4] 
  2. 貴州草藥》:根莖:祛風除濕,清熱止血。 [4] 
  3.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主治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瘀血腹痛,經閉,目赤腫痛,腫毒初起,乳腺炎。 [4] 
  4. 《中國藥用袍子植物》:明目。 [4] 
參考資料
  • 1.    鳳丫蕨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5-21]
  • 2.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3(1)卷[M].科學出版社.1990:270
  • 3.    韋景楓, 匡世秀,陶文丞 劉桃.鳳丫蕨組培快繁技術初報[J]. 貴州林業科技.2004年,第3期:32-34
  •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2[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45
  • 5.    鳳丫蕨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