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鱧腸

(草藥)

鎖定
鱧腸是一種主治吐血、鼻出血、咳血的草藥
藥品名稱
鱧腸
主要適用症
滋補肝腎、涼血止血,可治各種吐血,鼻出血,咳血,腸出血,尿血,痔瘡出血,血崩等症。搗汁塗眉發,能促進毛髮生長,內服有烏髮、黑髮功效
藥品類型
草藥

鱧腸執行標準

【氣味】:(草)味甘酸,性涼,入肝腎二經,無毒。
【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可治各種吐血,鼻出血,咳血,腸出血,尿血,痔瘡出血,血崩等症。搗汁塗眉發,能促進毛髮生長,內服有烏髮、黑髮功效。
《唐本草》説,墨旱蓮“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敬之”。
《日華子本草》中也説,墨旱蓮可以“排膿,止血,通小腸,敷一切瘡並蠶瘑”。
《滇南本草》載,墨旱蓮“固齒,烏髮,洗九種痔瘡”。
《本草綱目》指出,墨旱蓮“烏鬚髮,益腎陰”。《本草述》認為,墨旱蓮“療溺血及腎虛變為勞淋”。
在臨牀上,墨旱蓮常與女貞子同用,旱蓮草和女貞子都有保肝、解毒、降低轉氨酶的作用,可以治療肝腎陰虛,失眠心煩,耳鳴頭暈,腰膝痠軟等病證。咽喉炎:注:胃弱、便溏、腎陽虛者不宜服用墨旱蓮。

鱧腸鑑別方法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直立,具匍匐莖;葉對生,披針形;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白色;瘦果黑色。全國廣佈種。常見於田梗,溝溪邊濕地。全草藥用,能收斂、止血、補肝腎之功效。即蓮子草也,舊不載所出州郡,但云生下濕地,今處處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種:一種葉似柳而光澤,莖似馬齒莧,高一、二尺許,花細而白,其實若小蓮房。
性狀鑑別
帶根或不帶根全草,全體被白色粗毛。根鬚狀,長5-10cm。莖圓柱形,多分枝,直徑2-7mm,表面灰綠色或稍帶紫,有縱稜,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央為白色疏鬆的髓部,有時中空。葉對生,多捲縮或破碎,墨綠色,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披針形,長3-10cm,寬0.5-2.5cm。全緣或稍有細鋸齒,近無柄。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直徑6-11mm,總花梗細長,總苞片5-6,黃綠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脱落。瘦果扁橢圓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狀突起。氣微香,味淡、微鹹澀。
以色黑綠、葉多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下有厚角細胞2-4列,皮層薄壁細胞排列疏鬆,細胞間隙大。維和束外韌型,環列,形成層斷續成環,賄部大。
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副衞細胞3-4個;非腺毛3細胞,長274-800μm,基部細胞稍膨大,中部細胞較長,頂端細胞短而尖,壁稍厚,具疣關突起;腺毛棒狀,4-6細胞,長75-113μm,壁薄,內含黃棕色分泌物。
藥材鑑別
1.取該品,浸水後,搓其莖葉,顯墨綠色。
2.該品葉的表面觀:非腺毛多為3 細胞,長260~700μm,基部細胞稍膨大,中部細胞較長,壁增厚,有明顯疣狀突起,頂端細胞急尖而短,近三角形。氣孔不定式,副衞細胞3~4個。
3.取該品粉末1g,加乙醇20ml,浸泡2小時,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墨旱蓮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熒光斑點。 [1] 

鱧腸化學成分

1、全草含皂甙1.32% ,煙鹼約0.08%,鞣質,維生素A,鱧腸素(Ecliptine),多種噻吩化合物如a-三聯噻吩基甲醇(a-Terthienylmethanol)及其乙酸酯,2-(丁二炔基)-5-(乙烯乙炔基)噻吩【2-Buta-1,3-diynyl】-5-(but-3-en-l-ynyl)thiophene】,2-(丁二炔基)-5-(4-氯-3-羥丁炔-1-基)噻吩【2-(Buta-1,3-diynyl)-5-(4-chloro-3-hydroxybut-1-ynyl)thiophene】,2-(4-氯-3-羥丁炔-1-基)-5-(戊二炔-1,3-基)噻吩,乙酸(丁烯-3-炔-1-基)二聯噻吩基甲醇酯【5-(3-Buten-1-ynyl)-2,2'-bithiennyl-5'-methylacetate】等。
2、葉含蟛蜞菊內酯(Wedelolac-tone)、去甲基蟛蜞菊內酯。去甲基蟛蜞菊內酯-7-葡萄糖甙。含煙鹼(nicotine)約 0.08%,另含三噻嗯甲醇(α-terthienylmethanol)、三噻嗯甲醛(α-formyl-α-terthienel);此外,尚含皂甙約1.3%,鞣質、苦味質及異黃酮甙類。
3、地上部分石油醚提取部分含豆甾醇、植物甾醇A(phytos-terol A)及β-香樹脂(β-amyrin);乙醇提取物中尚含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植物甾醇A葡萄糖甙和一種三萜酸葡萄糖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