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鰻鱺總目

鎖定
鰻鱺總目(Anguillomorpha)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的一個總目。特徵為體延長,多少呈鰻形。腹鰭腹位或無腹鰭,背鰭與臀鰭通常很長,且與尾鰭相連。仔魚體似柳葉,個體發育中經過明顯變態。總目分3個目:鰻鱺目(Anguilliformes)、囊咽魚目(Saccopharyngiformes)及背棘魚目(Notacanthiformes)。我國現知僅產鰻鱺目。
中文學名
鰻鱺總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分佈區域
分佈於世界各大洋
英文學名
Anguillomorpha
學    科
生命科學

鰻鱺總目簡介

體呈鰻形。腹讎若有時(化石)腹位。若有時,具鰾管。各鰭均無鰭棘。體裸露,有時有圓鱗。無中烏嗷骨。無後顳顬骨。前頜骨不分離,多與中篩骨癒合,形成上頜的前緣。上頜通常具齒。脊椎數多,可多達260個鱺目魚類都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大部分種類分佈在太平洋水域、印度、馬來羣島以及美洲沿岸。也有少數種類進入北方生物帶,主要是深水性鰻魚。
鰻鱺目魚類大部分營沿岸性生活,成魚幾乎都是兇猛魚類,一般的食餌為小魚,而深水型的種類,以食甲殼類為主。
本目魚類生殖時遊離海岸,把卵產在很深的水中。卵為浮性,發育中發生變態,仔魚的身體透明呈葉片狀,稱細頭型( leptocephalus),不同種類的變態經過不同的時期,變態後的幼魚通常都遊向近岸。
本目種類甚多,現存種類分兩個亞目,即鰻鱺亞目 Anguilloide和線鱺亞目Nemchthyoidei,共23個科,其中線鰻亞目我國無紀錄 [1] 

鰻鱺總目形態特徵

體延長,多少呈鰻形。腹鰭腹位或無腹鰭,背鰭與臀鰭通常很長,且與尾鰭相連。仔魚體似柳葉,個體發育中經過明顯變態。
主要目:本總目分3個目:鰻鱺目(Anguilliformes)、囊咽魚目(Saccopharyngiformes)及背棘魚目(Notacanthiformes)。我國現知僅產鰻鱺目。

鰻鱺總目分類學

分類地位:鰻鱺總目(Anguillomorpha)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的一個總目。

鰻鱺總目鯨口魚目

有10科20餘屬約40種。因有些種類的體形與鯨類相象而得名。身體柔軟且具發光組織。眼小或退化。口大,口裂甚寬,上頜緣由前上頜骨或上頜骨組成。體多數裸露,少數種類具易脱落的薄鱗,極少數皮膚上有小刺。腹鰭存在時,呈腹位、胸位或喉位;背鰭大多和臀鰭相對,位於體的後部;多數種類無脂鰭。體通常為黑色,但也呈現橙色和紅色。側線由一定數量的小孔組成。大部分種類分佈於世界各大洋,棲息於深海。我國有2亞目2科3屬3種。
鯨口魚 鯨口魚

鰻鱺總目鰻鱺目

包括2亞目19科147屬約600種,我國有1亞目12科47屬110多種。一般無腹鰭。體長蛇形。鰓孔狹窄。鰭無硬刺或棘;背鰭及臀鰭均長,一般在後部相連續;胸鰭有或無。體無鱗,如有時為細小圓鱗。鰾若有時具鰾管。脊椎骨數多,可多達260個。大多數種海產,僅極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河流中。生殖時遠離海岸,常把卵產在深海中。發育中有變態現象,仔魚帶狀,稱葉狀幼體,無色透明,在漂流接近沿岸過程中逐漸變態,有伸長期、收縮期及稚魚期3個階段。個別種類營寄生生活。體中等大。多數種類為次要經濟魚類。
鰻鱺目 鰻鱺目

鰻鱺總目背棘魚目

包括背棘魚亞目Notacanthoidei和海蜥魚亞目Halosauroidei兩個亞目,共3科6屬100種左右。我國僅分佈有海蜥魚科Halosauridae,包括2屬2種,即分佈於東沙羣島的中華海蜥魚Halosaurus sinensis和分佈於沖繩海槽的異鱗海蜥魚Aldrovandia affinis。其特徵是前上頷骨及頷骨具齒,背鰭在肛門前,且具9-13軟條無硬棘。凹陷狀的側線延伸整個身體,而鱗片較大的側線孔在身體兩側,約為30個側線鱗數。
背棘魚 背棘魚
參考資料
  • 1.    蘇錦祥主編,魚類學與海水魚類養殖,中國農業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