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鯨魚爆炸

鎖定
鯨魚爆炸,一般指的是死亡的鯨因內部蓄積過多腐敗氣體而造成身軀爆裂。
中文名
鯨爆炸
外文名
The whale exploded
鯨爆炸原因
相關事例
類    型
概念

鯨魚爆炸爆炸原因

科學家指出,由於鯨死前吃了很多生物,這些東西在胃裏腐化,產生大量瓦斯般的氣體,包含甲烷、硫化氫以及氨。鯨死後,內部組織與器官腐敗的速度越快,細菌擴散的速度也越快,身體的蛋白質分解,產生更多氣體,增加腹部與腸道的壓力。若處置不當,極可能發生爆炸。
2004年台南抹香鯨爆炸事件後,有關學者調查研究後表示,該鯨魚發生爆炸的部位曾受過船隻撞擊,這是直接導致鯨在海灘邊擱淺而死以及該部位承受不了體內腐敗產生的氣體壓力從而產生爆炸。再者,鯨本身就是深海動物,需要抵抗深海的水壓,所以身體裏必須要有足夠的氣壓才能抵消掉一部分壓力,鯨魚體內的壓力不斷上升,往往一觸即發。
同時,若解剖鯨不當也可能會引起爆炸,如果解剖時一次性割一個大口,空氣一次性排出,使體內的器髒一下噴出來,將會產生爆炸。
國家地理頻道曾為此事製作專題紀錄片:《掠食者犯罪現場:鯨爆之謎》,並於台灣當地2009年9月6日21時播出。

鯨魚爆炸相關案例

鯨魚爆炸台南

抹香鯨爆炸事件
運送中的死亡鯨魚 運送中的死亡鯨魚
2004年1月26日,一隻身長17米、體重50噸、並略腐敗之抹香鯨在用於研究的鯨魚在運輸途中發生爆炸,鯨魚的血和內臟撒了一地,霎間,行人沐浴在一片血雨中。這隻抹香鯨死在沙灘上,原來準備送到台南大學進行科學研究,沒想到在運送途中,在台南一條大街上發生爆炸。由於發生地位於台灣台南市鬧區,受波及之民眾極多,曾一度登上台灣新聞頭條。 2004年1月24日,此鯨於台灣雲林縣台西鄉海岸擱淺而死,為一雄性抹香鯨。相關單位動員平板卡車、3輛起重機及50位以上的人員,耗時13小時才得以裝運上車,以公路方式運送。 鯨魚擱淺後,台灣英文報紙《Taiwan News》報道“雲林民眾聚集600多人,忍着低温寒風,祇為一見鯨魚滿足好奇心”、“事件也吸引攤販前來擺攤,一時之間,食物、飲料紛紛擺了出來。”

鯨魚爆炸加拿大

藍鯨爆炸隱患
死亡的藍鯨頭部腫脹如氣球 死亡的藍鯨頭部腫脹如氣球
2014年4月一條藍鯨的屍體被海水衝上了加拿大紐芬蘭島上一處沿海小鎮的石灘上。鎮長表示,這條長約25米的藍鯨屍體由於體內充滿了甲烷,其腹部膨脹成了一個大氣球,並且已經開始發臭,可能隨時爆炸。此前,加拿大官方已要求小鎮儘快清理該藍鯨屍體。但地方政府表示由於缺少安全處理的器械,無法對屍體進行分解處理。當被問及為何不將屍體重新推回海里時,鎮長解釋説,由於屍體面臨隨時爆炸的危險,如果推回海里會危及過往船隻,留在石灘上實乃無奈之舉。該小鎮位於紐芬蘭島西海岸的格羅斯莫恩國家公園內,本身就是一個旅遊景點,有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想要一睹藍鯨屍體的風采。當地政府已盡力説服遊客遠離藍鯨屍體,並拉起了警戒線,但還是阻擋不了好奇的遊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