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弓背魚

鎖定
弓背魚為輻鰭魚綱骨舌魚目駝背魚科、駝背魚屬的一種魚類。弓背魚體型特殊,體長鱗小,狀似機翼的橫截面。體呈銀灰褐色,在側線下方有不規則的白邊黑班。背鰭小且呈羽毛狀,臀鰭狹長,沿腹緣之大部延伸並與尾鰭連成一體,波狀運動沿臀鰭的全長進行,魚體即可向前或向後遊動。
中文名
弓背魚
別    名
駝背魚
拉丁學名
Notopterus notopterus (Pallas, 1769)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骨舌魚目
駝背魚科
駝背魚屬
弓背魚

弓背魚簡介

別名俗名:駝背魚、青銅刀魚、亞洲飛刀。
弓背魚體形特別,背似弓形隆起,前半身體幅很寬,背鰭之後變窄,至尾鰭呈尖刀形,微凹上翹。體色為銀灰褐色,由鰓蓋後方至尾部並排了幾個鑲白邊的黑色圓斑。頭部尖小,口角無須。背鰭小,臀鰭和尾鰭相連成一體。腹鰭常無或發育不完全。幼魚沒有斑點,只有10-15條淡淡斜紋,成魚後才變成圓形斑點,且頭部背方突出隆起 [1] 
弓背魚科原產地東南亞湄公河、恆河流域。棲息於河流較緩慢的水域,捕食昆蟲、小魚、甲殼類及鮮嫩的水生植物。體長刀形,側扁。眼前位。自背鰭向後漸窄到尾鰭處呈尖形而略上翹。臀鰭很長與尾鰭相連接,猶如刀刃。體銀白色,體側有許多灰色細橫紋。最大體長60釐米,一般常見25-40釐裏米。在原產地是價值很高的食用魚類。因形態奇特,已成為較流行的觀賞魚。適宜水温24-28℃,弱酸性水,餵食動物性餌料,最好活餌,在夜間無光亮情況下投餵 [2] 

弓背魚外形特徵

弓背魚 弓背魚
弓背魚體型特殊,體長鱗小,狀似機翼的橫截面。體呈銀灰褐色,在側線下方有不規則的白邊黑班。背鰭小且呈羽毛狀,臀鰭狹長,沿腹緣之大部延伸並與尾鰭連成一體,波狀運動沿臀鰭的全長進行,魚體即可向前或向後遊動。通常沒有腹鰭或是發育未完全。背鰭軟條7至9枚;臀鰭軟條97至111枚,體長可達60釐米。

弓背魚種羣分佈

弓背魚 弓背魚
弓背魚分佈於南亞及東南亞的溪流中,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緬甸、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以及雲南等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弓背魚生長環境

弓背魚一般棲息於印度、東南亞等地區平靜或流動緩和的淡水或半鹹水的湖泊、洪泛區、河川與池塘中。屬肉食性,具侵略性,以昆蟲、魚類及甲殼動物為食。通常在晨昏與夜晚期間活動。在雨季時的會洄游至棲息地並繁殖。卵產於水中植物上的小叢中,通常一條母魚生下1,200至3,000個卵。

弓背魚飼養方法

性情温和,夜行性,可與個體相仿的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温22~28℃,水質弱酸性。喜食活小魚、小蝦等。

弓背魚繁殖方法

卵生,親魚將卵產在石塊或木塊上。產卵後留下雄魚看護魚卵。受精卵7天左方孵化。人工繁殖較困難。

弓背魚經濟利用

弓背魚在一些地區可供食用,為高經價值的食用魚和觀賞魚,已有商業性的養殖。
參考資料
  • 1.    錢林峯著,家庭觀賞魚圖譜,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第187頁
  • 2.    潘義川編著,郵票中的魚類鑑賞 上 觀賞魚類,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08,第1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