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花10號

鎖定
該品種是山東花生研究所早期培育的花17品種中系統選育而成的,現已成為大花生出口主體當家品種。
別    名
落花生,長生果,泥豆,番豆,地豆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薔薇目
豆科
落花生屬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薔薇亞目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合萌族
中文學名
魯花10號
春播生育期
140天
株    高
40-45釐米
分    枝
8-10條
粗蛋白質含量
28.1%

魯花10號產量水平

產量表現比徐州68-4增產10%以上,中產地塊畝產250—300公斤,高產可達500公斤以上。

魯花10號特徵特性

屬普通型中熟直立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40天,株高40-45釐米,分枝8-10條,百果重250克左右,百仁重100克以上,出米率73%,粗脂肪含量54.2%。其果,米完全符合出口標準,深受國際市場歡迎及好評,該品種抗病性強,適於北方大花生出口產區種植,中等以上地力栽培易於發揮增產潛力。

魯花10號種植密度

春播8000穴廟,麥套9000穴/畝。其它措施同當地品種。
花生中間型品種:魯花10號
魯花10號 魯花10號
來源:[《糧棉油作物優良品種》]
(1)品種來源:系山東棲霞縣種子站和棲霞縣廟後鄉李博士夼村農科隊從花17變異株系中選育而成。1988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特徵特性:株型直立,疏枝。株高42釐米,側枝長45釐米左右。總分枝8條,結果枝7條左右。莢果普通形,較花17的莢果略粗短。子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有光澤。百果重279克,百仁重101克。出仁率71%,粗脂肪含量49%,粗蛋白含量24%,油酸/亞油酸比1.58。屬早熟種,春播生育期140―150天,株高40―45釐米,分枝8―10條,百果重250克左右,百仁重100克以上,出米率72.1%,粗蛋白含量28%,粗脂肪含量54.2%。
(3)產量表現:1983~1985年山東省煙台市出口大花生品種聯合區域試驗,平均單產莢果281.7千克,比對照種花17增產8.2%;1986~1987年山東花生新品種中熟種組區域試驗,平均單產莢果242.8千克,比對照種花17增產5.4%。高產栽培可達500千克以上。
(4)栽培要點:一般不要在黏重的土壤種植,以免影響商品價值。種植密度以9000~11000穴為宜。施足基肥,配合速效氮、磷化肥。生育中、後期注意防治葉斑病和排水防澇。
(5)應用前景:因其品質好,莢果和子仁均符合傳統大花生出口標準,今後一段時間仍將是大花生出口產區的主選品種之一,應注意搞好品種的提純復壯。
親本來源:花17(♀) (♂)
選育單位:山東省棲霞縣種子站;李博士夼農科隊
品種類型:疏枝直立中間型大粒
·1988年山東審定,編號:魯種審字第0084號
別名或代號:棲選1號。
育成單位:山東省棲霞縣種子站、李博士夼農科隊。
親本及育種方法:從花17變異株中系統選育而成。
審定情況:魯種審字第0084號,1988年審定。
特徵特性:株型直立,疏枝,連續開花,屬中間型品種。株高42.0 cm,側枝長45.0 cm。結果枝7條,總分枝8條。莢果普通形,較花17略粗短。子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有光澤。百果重279.25 g,百仁重100.85 g。出仁率75.4%。粗脂肪含量49.42%,粗蛋白含量24.45%。
生育期較短,屬早熟種。在膠東地區5月上旬播種,9月上中旬成熟,生育期135 d左右。生長勢、整齊度好於花17。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比花17適於密植,抗枯萎病,品質好。
產量表現:在1983~1985年煙台市三年41點次出口大花生品種聯合試驗中,平均莢果產量281.7 kg/666.6 m2,比花17增產8.2%;子仁產量201.85 kg/666.6 m2,比花17增產8.0%。在1986~1987年山東省中熟組花生新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26點次平均莢果產量242.8 kg/666.6 m2,子仁產量173.2 kg/666.6 m2,比對照花17分別增產5.44%、5.54%。其中1987年平均莢果產量270.4 kg/666.6 m2,子仁產量191.1 kg/666.6 m2,比對照花17增產7.59%和12.18%。
栽培要點:適宜春播或麥田套種。播種時注意合理密植。一般不要在太黏重的土壤種植,以免影響商業價值。種植密度以0.9萬~1.1萬穴/666.6 m2為宜,每穴2粒。
適宜種植地區:山東煙台、臨沂大花生出口地區。
·該品種1983年以來累計推廣超過1160萬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