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紋彩陶盆

鎖定
魚紋彩陶盆於20世紀50年代在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高16.5釐米、口徑39.5釐米。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地灣博物館藏。 [2-3] 
中文名
魚紋彩陶盆
館藏地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地灣博物館
出土地址
陝西西安半坡遺址
彩陶歸屬
仰韶文化
高    度
17釐米

魚紋彩陶盆文物歷史

魚紋彩陶盆,陝西西安半坡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地灣博物館藏。 [3] 

魚紋彩陶盆文物特徵

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的彩陶,歸屬於仰韶文化,也是中國彩陶中富有特點的一支。這件陶盆高17釐米,口沿微卷,通體施以紅色,盆的外壁描繪互相追逐的游魚三尾。
魚紋彩陶盆 仰韶文化 半坡出土 魚紋彩陶盆 仰韶文化 半坡出土
半坡遺址出土有魚叉、魚釣、網墜等漁具,説明捕魚在當時的經濟生活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彩陶上描繪的魚應該是這種生活的反映。然而,對於史前藝術的理解不能以如此單向的方法。魚在漢語中具有生殖繁衍的祈求,因為原始氏族十分重視的是人類自身的生產,血緣關係是當時最為重要的社會基礎和結構。此外,半坡彩陶的其他大量幾何紋。也包含有魚的母題,由魚形向幾何形演變,頭部愈發簡單,魚體愈發圖案化,單一的記實變為複合的抽象。今天看到那些幾何紋,似乎難以破譯其中的母題,而當時的人們卻能從中感知屬於氏族共同的秘密。
魚紋彩陶盆 魚紋彩陶盆
我們只能這樣設想:早期人類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生存繁衍面臨巨大的壓力,期望像魚一樣產子、繁衍,是當時人們的樸素願望,因此,這一時期的魚的形象,具有了半坡族羣的崇拜圖騰。而陶盆具有實用功能,將實用器皿與崇拜圖騰相結合,半坡人相信這樣就可以得到魚神的庇佑,是自己的族羣得以壯大。而魚造型、色彩的裝飾性,揭示了半坡人審美心理和製作技巧的概括、簡練。郭沫若認為這些刻劃符號“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是中國文字的起源。”幹省吾對某些符號文字還作了解釋,如‘工作X,七作十,十作口,二十作Ⅱ,矛作↑,阜作口,……。”這些刻劃符號都有一定的含義,在其它一些仰韶文化遺址中也有發現,它們的風格與作法也很相似。有人認為這些刻劃符號是當時的象形文字,與其後的甲骨文、金文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