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嘴

鎖定
魚嘴是古代無壩取水樞紐工程常用的形似魚嘴的分水建築物。魚嘴修築在河道江心洲或河灘灘脊的迎水端,根據地形決定其形狀。
中文名
魚嘴
外文名
The fish's mouth
學    科
水利工程
領    域
工程技術
特    點
根據地形決定其形狀

魚嘴簡介

魚嘴是古代無壩取水樞紐工程常用的形似魚嘴的分水建築物。魚嘴修築在河道江心洲或河灘灘脊的迎水端,根據地形決定其形狀。其後部多與導流堤相連,一併起分水導流入渠的作用。魚嘴佈置的位置,導流堤的高低可大致決定引水量。古代四川都江堰從渠首到幹、支、鬥各級渠道多用魚嘴分水、配水,是主要的工程設施。寧夏內蒙古引黃灌區這類分水工程很常見,當地稱迎水。河南北部丹沁灌渠亦多采用。廣西興安靈渠分水鏵嘴也是與魚嘴同類的分水建築物 [1] 

魚嘴施工

魚嘴多采用塊石平砌或卵石散築,在水流較急的河流修築魚嘴常用竹籠堆砌,也有用料石砌的。乾隆八年(1743)四川灌縣編纂的《灌江備考》,在敍述“擬作魚嘴法”時詳細記載了當地竹籠工魚嘴的施工技術。現代無壩引水工程中的魚嘴多改用鉛絲籠堆築,成為半永久性的水工建築物 [1] 

魚嘴都江堰魚嘴

都江堰魚嘴圖
都江堰魚嘴圖(20張)
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組成。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
在《索橋的故事》(巴金)中説到過。
參考資料
  • 1.    曹民雄, 周彬瑞, 蔡國正,等. 魚嘴工程的研究及其在航道整治中的應用[J]. 水運工程, 2006(6):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