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嵋

(革命先驅)

鎖定
魏嵋(1852-1929),字蜀峯,山東青州東聖水村人。他自幼讀書,學識淵博。23歲時中舉人。1875年青州大災,魏嵋參與組織青州地區著名的抗糧抗捐運動,被革去功名,投進監獄。1903年,魏嵋率四子魏子莊參加了興中會。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當時,他在青州蠶業學堂任教,利用學堂向民眾灌輸進步思想,為實現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奮鬥。 [1]  辛亥革命以後,軍閥混戰依舊,魏嵋也陷入苦悶之中。這時,在外讀書的子孫帶回了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他從中逐漸認識到社會主義革命比舊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從而逐步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把救國拯民的希望寄託在共產黨身上。1920年,魏嵋及其子女,與王盡美建立了聯繫,參加了山東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隨後在東聖水村成立了山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 [3] 
魏嵋在山東中共建黨初期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革命大業,他家產典賣幾盡,出人出力,魏嵋一家就有魏嵋、魏復中、魏復民、魏復莊等七人及魏嵋的孫女婿中共青州地委書記宋伯行,魏嵋另一個孫女婿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王伯陽等九人為革命獻身。 [2] 
蜀峯
出生日期
1852年
逝世日期
1929年
本    名
魏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青州
性    別

魏嵋人物生平

魏嵋,字蜀峯,1852年出生於一個紳士家庭,自幼接受中國傳統教育,飽讀詩書,學識淵博,且精通外文,23歲參加鄉試,考中舉人。 [3] 
魏嵋深受新文化的影響,思想開明,追求進步。他反對纏足陋習,説服女兒和兒媳帶頭放腳,被譽為“魏門新風”。他目睹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給青州人民帶來的苦難,有着強烈的憂國憂民精神和反抗壓迫思想。1875年,青州遭受風災,農民歉收,而地方官府依然強徵暴斂,鬧得民不聊生。魏嵋同情農民,發起了著名的青州抗糧抗捐運動。 為此,他被革去功名,投進監獄。這些磨難,更堅定了他的革命信念。 [3] 
1903年,魏嵋接受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與四子魏子莊一起參加興中會。1905年,又加入孫中山親自締造的同盟會。當時,魏嵋在青州桑蠶學堂任教,他利用講壇宣傳孫中山“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向學生和民眾灌輸進步思想。1911年9月,為響應孫中山推翻滿清政府的號召,年已六旬的魏嵋親自帶領兒子魏子莊和當地同盟會員,轉途青島,趕到上海,參加 “淮泗討虜軍”。 [3] 
“淮泗討虜軍”配合武昌起義部隊,從上海出發到安徽鳳陽,同廣東、浙江的友軍一起北伐,對清兵展開攻擊。四個多月的時間,魏嵋父子轉戰淮河南北,經過固鎮、宿州、蕭縣、徐州、夾溝等多次戰鬥,大量消滅了敵軍,在徐州打垮了清軍將領張勳部。 [3] 
魏嵋 魏嵋
對這次辛亥革命北伐戰事,魏嵋留有《實行革命事蹟》一文,真實記錄了戰事的激烈和戰爭的艱苦。文中記載:固鎮之戰,“將敵人火車打碎三輛,敵人死不勝計”;宿州之戰,“敵人大炮隆隆,有空中開花彈、落地開花彈,機關槍、機關炮、步槍、馬槍一齊開火,子彈之密不啻急雨”;夾溝之戰,“清兵知我接應兵到,遂退出夾溝”,“清兵方至溝口,正遇我先鋒接應隊,我先鋒隊從旁擊之,死者不計其數”。 [3] 
辛亥革命的成果最後被袁世凱竊取,魏嵋極為憤慨。1916年袁世凱稱帝,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魏嵋、魏子莊父子又參加了討袁鬥爭。魏子莊在周村、淮縣參加討袁行動,魏嵋在家鄉招募兵員,僅東聖水村就有40餘人參加討袁隊伍。為此,魏嵋被益都知事抓去,軟禁了40多天。直到袁世凱倒台,才脱險出獄。 [3] 
辛亥革命以後,軍閥混戰依舊,人民苦難依舊,魏嵋也陷入苦悶之中。這時,在外讀書的子孫帶回了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他從中逐漸認識到社會主義革命比舊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從而逐步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把救國拯民的希望寄託在共產黨身上。1920年,魏嵋和他的次子魏復中、長女魏復麗,與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建立了聯繫,參加了山東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隨後在東聖水村成立了山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 [3] 
魏嵋傳 魏嵋傳
魏嵋熱情支持子孫參加革命組織,全家為此也作出了巨大犧牲。1924年到1926年,他的5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孫子和兩個孫女都先後參加了共產黨或社會主義青年團。孫女婿宋伯行是中共益都縣委首任書記。他自己也積極要求入黨,但組織考慮他73歲高齡,勸他留在黨外,便於從事統一戰線工作。魏嵋的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革命之家,黨的許多重要會議,都在他家舉行。如1925年10月,1927年5月、7月,中共山東省委有三次重要會議,都是在魏家召開的。食宿等各種費用,都由魏家承擔。魏嵋傾力資助革命,將家中土地出賣了大半,即便家境衰落下來,仍不遺餘力支持革命。 [3] 
1927年以後,青州的革命事業遭受嚴重挫折,魏嵋的次子魏復中、孫女婿宋伯行先後犧牲,這對老人是沉重的打擊。但他相信革命一定會最後勝利,仍然堅定不移地教育子孫跟黨走,將革命進行到底。1929年,77歲高齡的魏嵋離開人世,走完了光榮革命的一生。 [3] 

魏嵋人物故居

魏宅原是一所前、中、後三進院落,經過長期戰亂和改建,到2014年時,原建築僅保留下三間北屋,原前院南屋、中屋、大門樓都已無存。中共東聖水黨支部舊址的規模變化正是魏嵋及其家人變賣房產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的見證。 [2] 
院內小南屋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添建,但一定程度上見證了魏氏家族為革命事業無私貢獻的可貴精神,且保留了當地鄉土建築的一些建造特徵,亦具備一定價值。 [2] 
2020年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2021年入選濰坊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