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鬱文賢

鎖定
鬱文賢,男,1964年生,籍貫上海松江,中共黨員。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獲博士學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1]  ,上海交通大學信息技術與電氣工程研究院院長,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
長期致力於雷達目標識別技術的研究和工程應用,是我國軍事自動目標識別技術領域的重要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為該領域自主創新、技術進步、裝備建設與產業促進做出了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1,1,3,4,5),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 [2] 
中文名
鬱文賢
國    籍
中國
籍    貫
上海松江
出生日期
1964年
畢業院校
國防科技大學
主要成就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等。 [1]  [3] 

鬱文賢人物經歷

鬱文賢 鬱文賢
1981.9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無線電測控與數傳專業本科生1985.9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碩士生 [4] 
1988.9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博士生
1993.12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副教授 [2] 
1996.12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教授
1998.12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 [5] 
國防科大工作期間 國防科大工作期間
1999.10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科研與實驗室建設
2003.6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科研部副部長,分管科研計劃和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
國家863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專家組副組長 [6] 
原總裝備部衞星應用技術專業組專家組副組長 [7] 
2011.1上海交通大學信息技術與電氣工程研究院院長,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重點實驗室主任,空間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智能探測與識別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 [8] 
2016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 [9] 

鬱文賢參選院士

2023年8月,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30] 

鬱文賢研究方向

鬱文賢 鬱文賢
致力於雷達目標識別、信息融合等技術的創新研究及其在探測制導與遙感導航領域的工程化應用。 [10]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陳芳允先生、郭桂蓉先生的指導下開展雷達自動目標識別研究 [11-12]  。針對目標的非合作性、觀測的侷限性、場景的複雜性等帶來的目標識別固有困難,持續、系統地開展了目標智能識別理論方法、算法、測試驗證與系統框架的研究,引領和推動了我國軍事電子信息系統領域目標識別技術的進步,並在探測制導、遙感導航等領域實現工程化應用。 [13] 

鬱文賢主要貢獻

鬱文賢 鬱文賢 [14]
一、最早開展現役雷達目標自動/智能識別 [15] 
二、推動雷達目標識別技術重大裝備應用 [16] 
針對空間監視等領域需求,率先主持開展我國第一部戰略相控陣雷達空間目標識別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工程化。 [17]  以目標識別為核心,建立了能動態適應目標編目、情報生產和ZZ應用三類業務的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多模式任務系統結構 [18]  。基於空間目標雷達動態回波序列特性的精確分析,實現了目標結構尺寸和運動特性的高精度估計,具備空間目標異常變化鑑別、密集軌道分佈目標分辨、變軌目標快速重新關聯等能力,推動了我國在空間監視領域“量和質”的里程碑式跨越。迄今裝備系統仍穩定運行,被業內認為是該領域最早應用,用得最好的戰略裝備。 [19] 
三、延伸發展基於場景認知的智能定位導航 [20] 
針對城市複雜場景對衞星定位帶來的挑戰,開展北斗信號場景特徵分析和基於場景特徵的高精度高可靠定位技術研究。 [21]  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衞星導航系統真實場景中頻數據庫與虛擬測試系統,從信號強度、時延、多普勒衰落頻率等對場景進行多維度表徵與分類,得到了北斗信號不同場景的概率分佈模型。 [22]  建立了基於場景特徵庫的導航觀測抗差方法和誤差修正算法,定位穩定性顯著提升。 [22] 
利用城市場景普遍存在的方盒世界模型,提出了基於幾何結構特徵的多狀態約束濾波視覺慣性融合方法,提升了城市環境下定位與地圖構建的精度與穩定性。 [22]  面向多樣化場景,開發了即插即用的多傳感器集成融合定位產品,成功轉化應用於工業界。 [15] 
中國第二代衞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測試評估與試驗驗證專家組專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地面系統組專家;“十二五”總裝備部衞星應用技術專業組顧問;總裝備部上海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共建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雷達信號處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衞星導航定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高速電子系統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上海市空間導航與定位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十一五”國家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專家組副組長;“十一五”總裝備部衞星應用技術專業組副組長;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方案編制專家組專家;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學部委員;《電子學報》、《紅外與毫米波學報》、《科技導報》編委會委員;國家智能交通系統技術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308主題第五屆主題專家組專家;“十五”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第一、二屆專家組組長;“十五”總裝備部雷達探測技術專業組專家;空軍裝備研究院第一屆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
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863計劃、國防型號工程、國防預研、國防預研基金等30多個課題,發表(含合作)學術論文130餘篇,論文被國內外同行引用(他引)超過570次,在雷達目標識別、數據融合等方面取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或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和系統研製成果,對我國數據融合、雷達目標識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產生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在我國雷達探測、軍事電子信息系統綜合、衞星遙感應用等技術研究領域產生較大影響。

鬱文賢獲獎記錄

作為主要貢獻者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2] 
並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998)、
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2000)、
傑出青年"求是獎"(2003)、
國家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1996)、
政府特殊津貼(2000)等獎勵和榮譽,
是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2000)。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2017) [23]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3]  、感動上海年度人物(2019) [24] 
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2016) [25] 
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29] 
2019年7月26日,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26] 
2019年9月,被評為2019年感動上海年度人物。 [27] 
2020年12月,被評為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 [10] 
2021年4月23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