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鬧春

(一類多發於春天的疾病)

鎖定
醫療氣象學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氣温、氣壓、氣流、氣濕等氣象要素最為變化無常的季節是春季。由於氣象要素的多變,在春天常引起許多舊病的復發或加重。
中醫病名
鬧春
常見病因
春季氣候多變
常見症狀
風心病、過敏等等
醫療氣象學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醫療氣象學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氣温氣壓氣流氣濕等氣象要素最為變化無常的季節是春季。由於氣象要素的多變,在春天常引起許多舊病的復發或加重。常見的“鬧春”舊病有:
心腦血管病 據資料統計,早春忽冷忽熱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突發病例要比天氣温和時高出2~3倍;大量事實證明,乍暖還寒,特別是“倒春寒”,還會使腦中風發病率明顯上升。故中老年高壓血、冠心病患者,應格外當心,要多“捂一捂”。
風濕性心臟病 (簡稱風心病)主要由風濕熱反覆發作侵犯心臟引起,常因寒冷、潮濕、過度勞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後復發或加重。研究表明,春天是“風心病”複發率極高的季節;患者須加強自我保健,尤其注意預防感冒。
過敏性疾病 春暖花開,楊柳吐絮,花粉、塵埃、病原微生物等致敏原容易使過敏性體質者體內產生變態反應,由此誘發哮喘、皮炎、卡他性結膜炎等。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應儘量少賞花,外出時配戴墨鏡等。
關節炎許多有經驗的患者能預告天氣的變化,特別是早春時節,時風時雨,感覺尤為明顯。因此,應密切關注外界氣候變化,重視局部保暖,平時多用手按摩或進行一些體療。
腎炎 春季是感冒的易發季節,對腎炎患者來説,感冒不僅引起發熱、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而且極易導致腎炎復發。故應避免受涼感冒,尤其是得過腎炎的兒童。
胃病 因春寒天氣會使患者植物神經功能出現紊亂,導致胃酸分泌增加,刺激了潰瘍面的活動,引發疼痛、出血甚至穿孔。故應加強腹部保暖,合理膳食,戒除煙酒。
精神病 民間有一句諺語:“菜花黃,痴子忙。”意思是説精神病人容易在春季發作。據有關醫院的統計,25年來門診精神病人發病率以3~4月份最高,即使是老病人也是這個時候最易復發。故應特別注意預防,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遵醫囑正規治療,發現有情緒波動異常者,須及時就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