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療氣象學

鎖定
醫療氣象學是研究大氣環境對人類機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條件的影響規律,為治療疾病和衞生保健服務的一門學科,它是大氣科學和醫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又稱人類生物氣象學 [1] 
中文名
醫療氣象學
研    究
大氣氣象對人類機體的影響
屬    性
醫療保健服務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
特    點
治療學和氣象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涉及學科
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統計學

醫療氣象學釋義

醫療氣象學是運用現代基礎醫學、治療學、氣象學等的理論和科研成果,研究、探明大氣氣象環境因素對人類機體的物理、化學等的作用、影響及其生理變化規律,為疾病治療和衞生、醫療保健服務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既是治療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氣象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1] 

醫療氣象學研究簡史

在中國古代醫學實踐中,基於“天人相應”的理論,早就有了生理、病理、藥理和氣象關係的記載。如《內經》中有“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治病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故病未已,新病復起”,説明了人們只有按四時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節才能保持健康。又《素問·五常政大論》亦有“地有高下,氣有温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温之,所謂同病異治也”。這些論述説明了治病要因地因時而異。
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臘也有疾病和天氣關係的記載。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出 現有關氣象和疾病關係的研究專著。到了二十世紀30年代,逐步展開氣象要素、天氣系統和天氣氣候變化與疾病關係的研究。1956年成立的國際生物氣象學會,就包括醫療氣象。

醫療氣象學研究範圍

醫療氣象學的研究範圍很廣,它涉及到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統計學、生態學、生理學、流行病學、環境衞生學大氣化學、大氣物理學等多種學科,具有邊緣性、綜合性研究的顯著特徵。例如:自然環境中氣象條件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研究;宇航、航海和採礦等特殊環境中氣象條件變
化對人體生理機制的影響;天氣氣候與誘發人類疾病的關係;利用氣候特點和人工氣候室進行療養和治病;城市和環境小氣候對人體健康的關係;大氣電磁場、空氣電離、太陽黑子、紫外線、紅外線、空氣污染及生物病原體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古代醫學等都是醫療氣象研究的重要內容。 [2] 

醫療氣象學影響因素

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氣象要素,如氣温、風、濕度、氣壓、太陽輻射等;大氣化學因素,如紫外線、紅外線的光化學作用,以及大氣污染物質等;大氣電磁因素,如大氣中的電現象、空氣電離和宇宙射線等;生物因子,如花粉和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
這些因子通過機體的神經系統和皮膚肺臟、感覺器官等在人體內引起一系列反應。例如,低温刺激可導致心肌缺氧症狀加重;寒冷刺激能使風濕患者體温調節功能減退,疼痛加劇。健康人的生理功能健全,代償能力強,所以對外界環境的刺激很快能適應。而老、弱、病患者代償能力弱,一旦遇到外界環境急劇變化就容易染病或使病情加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