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鬢,漢語一級字 [4]  ,讀作bìn,其本意為頰發,兩頰兩旁近耳的頭髮。
中文名
拼    音
bì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86&98:DEPW
倉    頡
shjoc
鄭    碼
chpo
筆    順
12111543334453212134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20
注    音
ㄅㄧㄣˋ
四角碼
72801
統一碼
基本區 U+9B13

字源演變

bìn 幫紐、真部;幫紐、震韻、必刃切。 [1] 
鬢
形聲字。《説文》:“鬢,頰發也。從髟,賓聲。”段玉裁注:“謂發之在面旁者也。《晉語》:美鬢長大則賢。”宋戴侗《六書故》認為鬢為“額旁發也”。此為鬢字本義。鬢字雖見於《左傳》,但不見於先秦古文字 [1]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ìn
名詞
形聲。從髟( biāo),賓聲。“髟”,意思是頭髮長。“髟”的字多與毛髮有關。本義:頰發。兩頰兩旁近耳的頭髮
sideburns
鬢,頰發也。——《説文》
美鬢長大則賢。——《國語·晉語》
連發曰鬢。——《釋名》
兩鬢蒼蒼十指黑。——唐· 白居易《賣炭翁》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鬢影(面頰兩旁近耳的頭髮);鬢髮霜侵(鬢髮花白)
(參考資料: [2]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𠀤必刃切,音儐。《説文》頰發也。《釋名》鬢,峻也。所居高峻也。《又》其上連發曰鬢。鬢,濱也。濱,崖也。為面頰之崖岸也。《晉語》美鬢長大則賢。《注》鬢,發類也。 [3] 

方言彙集

粵語:ban4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方言:病 尖(jier)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