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鬃獅蜥

鎖定
鬃獅蜥,是有鱗目 [8]  飛蜥科鬃獅蜥屬爬行動物。 [9]  鬃獅蜥的身體粗而扁平,在背部及頸背上覆蓋滿了棘狀鱗片,體側的刺有規律的排列至前肢的前方。體色一般以黃色、褐色、紅棕色為主,具有明顯的深色斑點。成年的鬃獅蜥體長約20釐米,幾乎和尾長相等。 [10]  遭受威脅時會以張開嘴以及將帶刺的咽喉充氣膨大做展示動作,讓自己看起來更強壯,來嚇唬對手,並因此得名。 [8] 
鬃獅蜥原產於澳洲東部,經過人工培養出來的各品種廣泛見於世界各地,是半地棲性的種類,可以在平地上活動,也能停留在石塊、樹枝上。偏食肉為主,偶爾取食植物花葉。 [6]  對鬃獅蜥的飼餵以各種昆蟲,如蟋蟀、麪包蟲、大麥蟲等為主;偶爾也可投餵一些蒲公英的花朵葉片、芥菜、生菜等。 [11]  喜歡生活在高温乾燥的環境裏。鬃獅蜥有強烈的階級性,不同個體生活在一起時,最強壯者往往具有領導地位,有優先選擇棲息地和取食的權利。 [10]  每年春季是鬃獅蜥的交配期,為了產卵,母鬃獅蜥會挖一個很深的洞穴將卵產在裏面,一般分幾個批次產卵,可產下15~48個白色的球形卵,孵化期約為60天。 [11]  鬃獅蜥壽命一般為8~10年。 [12] 
鬃獅蜥性格温順,體型適中,很適宜於和人體接觸, [11]  是比較適合家庭飼養的中型蜥蜴。 [12]  它可以很安然地攀爬在人的胳膊手臂或者肩膀上,隨人四處移動,接受人們的注視。在平時的生活中,鬃獅蜥也有各種很豐富的行為動作展示給人們,比如點頭示意求偶或保護領地、伸舌頭示意好奇、卷尾示意警戒、張口以及變色則示意受驚嚇等。 [11] 
中文名
鬃獅蜥
拉丁學名
Pogona vitticeps
別    名
中部鬃獅蜥
外文名
Central Bearded Dragon、Inland Bearded Dragon(英文) [13]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5]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飛蜥科
鬃獅蜥屬
中部鬃獅蜥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蜥蜴亞目
亞    綱
雙孔亞綱
分佈區域
大洋洲中、東部內陸。乾燥森林及沙漠。
命名者及年代
Ahl, 1926 [14] 
食    性
以昆蟲或植物為食

鬃獅蜥物種學史

鬃獅蜥物種信息

鬃獅蜥,是有鱗目飛蜥科鬃獅蜥屬爬行動物。 [3-4] 

鬃獅蜥變種種類

鬃獅蜥 鬃獅蜥
鬃獅蜥有兩類變種:一種肚子半透明,身體皮膚類似果凍狀為果凍鬃獅蜥;另一種身上的棘狀鱗很少或沒有,和普通皮革類似,故稱為皮革鬃獅蜥 [1] 

鬃獅蜥故名

當遭受威脅時,這種蜥蜴會以張開嘴及將帶刺的咽喉膨大作展示動作,故其中文名即由此而來。 [2] 

鬃獅蜥形態特徵

身長約為40釐米,長可達49釐米,身體粗而扁平,背部及頸背上佈滿刺狀鱗,體側的刺有規律的排列至前肢的前方;背部及頸背上覆滿有棘狀鱗;體色一般以黃色、褐色、紅棕色為主,具有明顯的深色斑點;成年的鬃獅蜥體長約20釐米,幾乎和尾長相等;其頭部皮膚上有許多長而尖的附屬物。 [2]  [5] 

鬃獅蜥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沙漠環境,也棲息於森林等各種地方。 [1] 

鬃獅蜥生活習性

鬃獅蜥行為特徵

鬃獅蜥 鬃獅蜥
性格温順,體型適中。半樹棲型,可以在平地上活動,也能停留在石塊、樹枝上,日行性。鬃獅蜥的適應性很強。其巴下面有一個囊,在面對敵害時,這個囊就會膨脹開,成為一個刺的大“鬍鬚”,這使它們看起來更具威脅性,鬃獅蜥在面對攻擊時會亮出“鬍鬚”,同時張開嘴展示裏面明亮的色彩。喜歡生活在高温乾燥的環境裏。鬃獅蜥有強烈的階級性,不同個體生活在一起時,最強壯者往往具有領導地位,有優先選擇棲息地和取食的權利。 [1]  [5]  [2]  [7] 

鬃獅蜥食物特徵

偏食肉為主,偶爾取食植物花葉。飼餵以各種昆蟲,如蟋蟀、麪包蟲、大麥蟲等為主;偶爾也可投餵一些蒲公英的花朵葉片、芥菜、生菜等。 [5]  [6] 

鬃獅蜥分佈範圍

鬃獅蜥原產於澳洲東部,經過人工培養出來的各品種廣泛見於世界各地,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東部。 [1]  [5] 

鬃獅蜥繁殖方式

鬃獅蜥生殖時間

每年春季是鬃獅蜥的交配期,為了產卵,母鬃獅蜥會挖一個很深的洞穴將卵產在裏面,一般分幾個批次產卵,可產下15~48個白色的球形卵,孵化期約為60天,每胎可產11-26顆卵。 [6] 

鬃獅蜥壽命

鬃獅蜥壽命一般為8~10年。

鬃獅蜥人工繁殖

1.飼養
鬃獅蜥苗子 鬃獅蜥苗子
*從出生到6英寸大小(約15釐米):20~30加侖(0.09立方米~0.14立方米)
*6英寸到成體:60加侖(0.27立方米)
成體或混養可以飼養於更大的飼養箱中
採用適當尺寸的飼養箱對鬃獅蜥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飼養箱過小可能導致鬃獅蜥體温過熱甚至死亡。
日用加熱燈,夜用加熱燈或陶瓷加熱,個人覺得陶瓷燈比較好用。UVB燈:10.0:温控器。
水盆。看自己需要添加
躲避洞。(不是必要)
墊材(爬蟲專用沙、玉米芯)。小沙子為避免誤食,用報紙最好,如果條件寬裕用A4紙或者報紙是最好的選擇。
最好每個箱子一隻,鬃獅存在種族壓制,可能同一胎的兩隻蜥蜴一隻都35cm了,另一隻才20cm。同一窩體型相當的母鬃獅蜥可以飼養在一起,國外養殖場的也不是一窩一隻。
2.照明與加温
鬃獅蜥圖片 鬃獅蜥圖片
日間照明/加温:全光譜加熱射燈(UVA射燈)需要裝於飼養箱的“熱”端。燈具的瓦數取決於飼養箱的大小和燈具距離加熱點的距離以及室温。熱點(鬃獅蜥在石頭/木頭/棲木上曬太陽的地點)的温度應大約在110~115°F(43~46℃),飼養箱中較涼的一邊大約在80~85°F(約27~30℃)。温度階梯對鬃獅蜥的健康非常重要,這能確保鬃獅蜥能夠徹底消化食物以及幫助他(她)的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您需要一個好的温度計來準確測量温度。
鬃獅蜥同樣會需要UVB的照射,這是一種刺激爬蟲產生維他命D3的光波,維他命D3決定了對於鈣質的吸收。有兩種不同的UVB來源,可能的話直接曬自然陽光是最好的,一定要直接照射陽光的原因是UVB是無法通過玻璃和塑料的。如果您需要一個人工的UVB來源,鬃獅蜥需要的UVB燈管規格為10.0。一個高質量的汞蒸汽射燈-uva(沒必要,可以用浴霸代替,或者不安),燈具的光線應該可以照到整個飼養環境而不會被玻璃和塑料所阻隔,同時燈具的位置距離鬃獅蜥也不應超過30釐米。
加熱設備:各種加熱燈都可,對幼體,白天最高温度30℃以下就可以開始加温了,成體可到25℃以下開始。燈下温度在30到40℃之間都可,這樣大的空間有足夠温差讓他們自己選擇了。晚上温度在20℃以上是沒必要加温的,對成體來説,可以在跌到15℃以下開始加温,無論大小,晚上加到20℃就足夠了。冬天還可以配備加熱墊或加熱石,墊子埋在墊材下。
3.夜間照明
夜間應關燈8~10小時以便鬃獅蜥睡眠和降温,大部分人家的室温不會降低至需要夜間加温的地步,但如果室温低於60°F(約20℃),最好考慮裝置一個低瓦數的夜燈。
建議任何種類的蜥蜴都不要使用加熱石,加熱石已知可能導致嚴重的燙傷甚至導致死亡。
4.墊材
墊材方面
初生個體使用報紙等紙巾(paper towels有人譯為廚房紙)作為墊材。就可以,沙子等墊材如果被幼體誤食容易使消化系統出現問題。
苜蓿顆粒(alfalf pellets):另一種不錯的墊材是苜蓿顆粒,這種墊材可食,相對比較便宜且容易取得。如果選擇使用苜蓿顆粒,需要清楚這種墊材會保持濕度且容易發黴。
玉米芯:方便清理,價格便宜,不易發黴,也不會出現誤食的情況。
我們不建議使用的:不要使用壓碎的核桃皮,這種墊材非常尖鋭並可能會因誤食而傷害到鬃獅蜥的腸胃內部導致不好的影響。
我們同樣不建議使用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含鈣質的底材,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底材會帶來的不利影響,若鬃獅蜥吃下這種“鈣”砂,將會導致胃酸的PH值水平的變化而降低消化能力,誤食的砂子還會聚集成球狀造成阻塞。
5.佈景
我們偏向於使用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石頭和木頭,綠板岩(原文green slate)因其良好的吸熱性成為絕佳的熱點,同樣一些不同尺寸的預成型的人造躲藏巖洞也可選用。
6.喂飼
飼養的鬃獅蜥
飼養的鬃獅蜥(5張)
喂飼幼體鬃獅蜥最重要的一點是確保他們的食物不可過大,這點基於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可能造成的噎到,鬃獅蜥很容易因為捕獲物過大而被堵住喉嚨導致噎死。第二點原因是可能造成的緊迫狀態,尤其是對於幼體,當壓力過大可能會造成暫時性休克。
幼體需要經常餵食,初生幼體可每天3次餵食蟋蟀和綠色蔬菜。幼體每天兩次餵食蟋蟀和綠色蔬菜。亞成體和成體可每天喂一次蟋蟀和蔬菜,這時綠色蔬菜應占到他們食量的約40%到60%。鬃獅蜥幼體要放個水盆讓他們喝水和泡澡,鬃獅蜥成體可有可無,但在懷孕生產期間需要喝水。
我們建議食譜的多樣化,食譜可由下面列出的種類構成:
活的昆蟲:
  • 蟋蟀,長度不要超過鬃獅蜥兩眼間的距離。
  • 杜比亞蟑螂,櫻桃蟑螂,橙頭蟑螂
  • ,竹蟲,玉米蟲
  • 蝗蟲,蚱蜢
  • 蜕皮麪包蟲
  • 蜕皮的大麥蟲
  • 大麥蟲的堅硬蟹殼質外殼很難消化,一次投放過多或過大的超級麥皮蟲也可能造成鬃獅蜥的緊迫。
綠色植物和蔬菜:
  • 萵苣葉
  • 油麥菜
  • 油菜葉
  • 地瓜葉
  • 蒲公英
  • 胡蘿蔔
  • 車前草
  • 馬齒莧
  • 桑葉
喂飼前應切成鬃獅蜥可以一口吃下的大小。
營養品(偶爾喂飼):
  • 草莓
  • 蘋果
  • 香蕉
  • 甜瓜
  • 乳鼠:有些人喜歡用乳鼠飼餵,但不是必須餵你的鬃獅蜥乳鼠,但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當營養品來用,乳鼠的脂肪含量很高,所以我們只建議作為營養品偶爾喂飼。
不要給你的鬃獅蜥餵食螢火蟲!這是致命的!
喂飼你的飼料:
記得有句老話叫“吃什麼是什麼”麼?你的鬃獅蜥攝取到的營養也同樣是你餵給飼料昆蟲的。不論你選用哪種飼料昆蟲,在餵給你的鬃獅蜥之前至少24小時應該用好的食物喂飼,這叫做內部(內臟)載體(gut loading)。市場上有很多高營養的內部(內臟)載體(gut loading)產品,也可以用手頭的東西來自制,下面是一些可以提供給飼料昆蟲的東西:
  • 幹狗糧(小狗專用的含鈣和蛋白質量最高)
  • 奶粉
  • 無糖早餐麥片
  • 燕麥
  • 穀皮混合物
  • 麪包
  • 胡蘿蔔
  • 濕潤的海綿或棉球可提供水分
7.補充物質
鬃獅蜥圖
鬃獅蜥圖(2張)
鈣粉和維生素終生食用,可放在食物裏或直接讓他們舔食,但得配合陽光或紫外線照射否則沒什麼用。
鈣粉:建議使用適合室內飼養的爬蟲用的含維他命D3的鈣粉或不含維他命D3的適合室外飼養的爬蟲用鈣粉。
綜合維他命:爬蟲專用綜合維他命
這些補充物質都是粉末狀,在飼餵鬃獅蜥前可用其均勻的撒在蟋蟀(或其他昆蟲)身上,可以先將鈣粉和綜合維他命置於小的空間如一個方便紙杯或塑料容器中,加入蟋蟀後輕輕搖動直到您看到蟋蟀身上附着了粉末。
8.健康照顧
成為一個新的蜥蜴飼主隨之而來的是很多的責任,提供一個清潔安全的飼育環境和適當的營養對您飼養的鬃獅蜥的健康非常重要,或許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有規律的帶您的寵物接受獸醫的健康檢查。鬃獅蜥的大便是比較臭的,但天天清理就沒味道了,所以不想天天打理或天生怕臭人士不建議飼養。
這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沙漠地帶的鬃獅蜥的胚胎會在高温下由雄性變為雌性。
據外國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生活在澳大利亞沙漠中的鬃獅蜥的胚胎能在高温環境下改變性別,由雄性改變成為雌性。
鬃獅蜥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沙漠中的蜥蜴,在通常情況下它們的雌性或雄性由他們遺傳的性染色體決定,但是,科學家發現,高温可以阻礙雄性染色體上發揮作用,從而使雄性胚胎轉變成雌性。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的研究員亞歷山大·奎恩説,這種變性蜥蜴看起來像是雌性的,也具有雌性器官,但從基因上來説它仍然是雄性的。
科學家們一直猜測動物的性別可以由基因來決定也可以由一些外部因素來決定,比如説在胚胎髮育期間温度的影響。
動物精子和卵子各自攜帶一組染色體,其中包括了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對於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説,包括人在內,雌性都具有兩個X染色體,雄性則帶有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而對於蜥蜴來,性染色體包括Z染色體和W染色體,雌性蜥蜴具有兩個不同的性染色體Z和W,而雄性則具有兩個相同的染色體Z。因此,與人類相反,在蜥蜴當中,雌性決定了後代的性別。假如一個帶有W性染色體的卵子受精,那麼產生的受精卵就帶有ZW染色體(雌性),如果一個帶有Z染色體的卵子受精,產生的受精卵就具有兩個Z染色體(雄性)。因此,雌性產生什麼樣的卵子就決定了後代的性別。
奎恩和他的研究小組對鬃獅蜥的卵在不同的温度(20到37℃之間)下進行人工孵化。在最低温度下沒有一個胚胎存活下來。在22℃到32℃的理想孵化温度下,孵化出來的雌性胚胎和雄性胚胎的比例相等。但當孵化温度升高到34到37℃時,孵化出來的雌性胚胎數量遠超過了雄性,其中雄性的比例只佔到了十六分之一。
科學家對孵化出來的小蜥蜴的物理特徵進行了檢查,包括它們的性器官和DNA。幾乎所有在正常温度下孵化出來的蜥蜴的基因特徵和它們的物理特徵一致。但那些在較高温度下孵化出來的蜥蜴,其中有一半的基因特徵與物理特徵不符,一些從基因上看上去是雄性的蜥蜴從物理特徵上看卻是雌性的。
高温在蜥蜴胚胎髮育期間阻止了雄性睾丸的發育,取而代之的是雌性卵巢的發育。科學家認為染色體上的蛋白質在正常温度下會發揮其原有的作用,但是在高温下,它們就會失效,致使它不能激發雄性特徵的發育。
這項發現也使得生物學家們開始擔心,如果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繼續下去,就有可能導致像鬃獅蜥這樣的物種雌雄比例嚴重失調,最後導致滅絕。

鬃獅蜥近種區別


鬃獅蜥
體量
身長約為40釐米,長可達49釐米
全長25公分
特徵
身體粗而扁平,背部及頸背上佈滿刺狀鱗,體側的刺有規律的排列至前肢的前方;背部及頸背上覆滿有棘狀鱗
體型短胖,頭部圓短。背部覆有較短的大型棘狀鱗,此外,體側有些棘狀鱗雜亂分佈。喉部亦長有短棘狀鱗
圖片
鬃獅蜥張嘴 鬃獅蜥張嘴
內陸鬃獅蜥 內陸鬃獅蜥

鬃獅蜥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華盛頓公約CITES物種。

鬃獅蜥主要價值

鬃獅蜥很適宜於和人體接觸,是比較適合家庭飼養的中型蜥蜴,它可以很安然地攀爬在人的胳膊手臂或者肩膀上,隨人四處移動,接受人們的注視。在平時的生活中,鬃獅蜥也有各種很豐富的行為動作展示給人們,比如點頭示意求偶或保護領地、伸舌頭示意好奇、卷尾示意警戒、張口以及變色則示意受驚嚇等。 [6]  [7] 
參考資料
  • 1.    崔鍾雷主編,狂野的動物世界 科普卷,吉林美術出版社,2014.01
  • 2.    (英)凱特·佩蒂著;朱潤萍,於稼譯,動物愛玩“捉迷藏”嗎?,黃山書社,2013.07
  • 3.    李湘濤編著,生命的支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3,第251頁
  • 4.    鬱兵,陶貴榮,何風琴著,中國經濟動物概論,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1,第123頁
  • 5.    陳志兵,夏欣編著,彩圖另類寵物飼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4,第118頁
  • 6.    陳志兵,夏欣編著,彩圖另類寵物飼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4,第119頁
  • 7.    史笑默,張斌編著,圖説蜥蜴的飼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8,第103頁
  • 8.    李湘濤編著,生命的支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3,第251頁
  • 9.    鬱兵,陶貴榮,何風琴著,中國經濟動物概論,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1,第123頁
  • 10.    陳志兵,夏欣編著,彩圖另類寵物飼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4,第118頁
  • 11.    陳志兵,夏欣編著,彩圖另類寵物飼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4,第119頁
  • 12.    史笑默,張斌編著,圖説蜥蜴的飼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8,第103頁
  • 13.    Pogona vitticeps | The Reptile Database  .The Reptile Database[引用日期2023-07-30]
  • 14.    Streifenkopf-Bartagame - zootier-lexikon.org  .zootier-lexikon[引用日期2023-07-30]
  • 15.    Pogona vitticeps  .IUCN[引用日期2023-07-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