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級政治經濟學

(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高級政治經濟學》是由蔡繼明編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繼明。
[1] 
書    名
高級政治經濟學
作    者
蔡繼明
類    別
經管類核心課程教材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年5月
頁    數
272 頁
定    價
30.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42970-1

高級政治經濟學作者簡介

蔡繼明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等十餘所科研院校教授。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家精品課程“政治經濟學”負責人。 [2] 

高級政治經濟學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八章,分成五篇。其中,第一篇:導論,包括第一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比較”,是全書的總綱。第二篇:價值理論,包括第二章至第七章,是全書的理論基礎。第三篇:分配理論,包括第八章至第十四章,是全書的主體,也是價值理論的擴展。第四篇:所有制理論,包括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是價值理論與分配理論的應用。第五篇:經濟發展與政府職能,包括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是對現實經濟問題的探討。
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高級教程教材,主要討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中的一些前沿性問題,本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特點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努力吸收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優秀成果,批判性地借鑑西方經濟學各派理論,密切聯繫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注意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的更新,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重大的現實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推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為建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代形式做出努力。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比較,價值理論,分配理論,所有制理論,經濟發展與政府職能等,這些內容從不同方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深化了對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的運動規律的認識。本書可作為經濟學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課教材。

高級政治經濟學本書特色

  1. 本書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全面剖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形成過程,分析了改革開放通過生產關係與運行機制的變革,而對解放與發展生產力所發揮的巨大威力。
  2. 揭示了虛假社會價值的來源,解決了級差地租理論與勞動價值論的矛盾;闡明瞭農業資本有機構成與絕對地租的關係,提出了地租量的正確計算方法。
  3. 指出了剩餘價值的實現與工人的消費沒有直接的關係。
  4. 肯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我揚棄的積極作用以及“趨同論”的合理性。
  5. 該書全面地論述了當前學習與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意義;論述了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所必須處理的重要問題;把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觀納入政治經濟學的視野。

高級政治經濟學目錄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比較
第一節 從經濟學的功用談起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淵源與分野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範式及比較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融合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篇 價值理論
第二章 古典價值理論的分野
第一節 古典經濟學的時期和代表
第二節 古典價值理論的起源——威廉·配第的價值理論
第三節 古典價值理論的形成——亞當·斯密的價值理論
第四節 斯密單要素模型的繼承者——李嘉圖的價值理論
第五節 斯密多要素模型的繼承者——馬爾薩斯的價值理論
第六節 薩伊的價值理論
第七節 對古典價值理論的評價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古典地租理論的矛盾
第一節 傳統地租理論面臨的難題
第二節 古典級差地租理論的矛盾
第三節 古典絕對地租理論的矛盾
第四節 級差地租與生產價格向壟斷生產價格的轉化
第五節 絕對地租與壟斷生產價格向壟斷足夠價格的轉化
第六節 產商地租與產商差價
第七節 採掘業地租、建築地段地租以及銀行地租
第八節 壟斷足夠價格論的意義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
第一節 勞動價值論的產生、發展和麪臨的挑戰
第二節 從勞動價值論到生產費用論
第三節 從客觀價值論到主觀價值論以及二者的統一
第四節 馬歇爾的綜合:新古典價值論即均衡價格論
第五節 斯拉法價值論:對邊際理論的批判和對勞動價值論的質疑
第六節 對以往價值理論的簡要評價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廣義價值論基本原理
第一節 分工與交換的起源
第二節 均衡交換比例的確定
第三節 綜合生產力與廣義價值
第四節 對李嘉圖比較利益説的再評價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章 分工體系與廣義價值決定
第一節 勞動異質性與分工體系的界定
第二節 可變分工體系中的廣義價值決定
第三節 不變分工體系下的價值決定
第四節 混合分工體系中的廣義價值決定
第五節 三種體系的比較分析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七章 競爭性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穩定性
第一節 比較利益相等原則——更為一般化的勞動配置條件
第二節 消費-生產者兩階段決策模式
第三節 勞動配置條件——比較利益相等原則的確立
第四節 系統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穩定性
第五節 數值實例
第六節 結論
附錄:比較利益相等原則的一個經驗驗證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篇 分配理論
第八章 基於廣義價值論的功能性分配理論
第一節 廣義產品價值論的基本模型
第二節 廣義價值模型中勞動生產力與勞動時間的替換
第三節 勞動生產力對廣義價值的影響
第四節 各種生產要素都參與廣義價值決定
第五節 各生產要素的功能性分配
第六節 各種功能性分配理論的比較
第七節 廣義要素價值論是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理論基礎
第八節 結束語:尚需研究的問題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九章 財富的物質內容與社會形式
第一節 生產的物質內容和社會形式
第二節 物質財富與社會財富的內涵及二者的關係
第三節 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內涵及二者的關係
第四節 決定物質財富的因素同樣決定社會財富
第五節 如何理解按生產要素分配和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章 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的統一
第一節 爭論的前提
第二節 對若干似是而非命題的解析
第三節 古典經濟學家論價值理論與分配理論的關係
第四節 馬克思論價值決定與價值分配的關係
第五節 斯拉法價值決定與利潤率形成相統一的思想
第六節 廣義價值論對價值決定與價值分配統一性的證明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從按勞分配到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
第一節 關於按勞分配原則的爭論
第二節 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實質
第三節 如何理解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第四節 關於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爭論
第五節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意義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收入決定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勞動異質性是分工交換產生的重要前提
第三節 從完全競爭到壟斷競爭
第四節 壟斷競爭條件下分工和報酬決定的理論模型
第六節 結論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壟斷與競爭行業的綜合生產力與收入差距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行業間相對收入理論模型
第三節 我國行業相對收入差距的經驗檢驗
第四節 結論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合理調整分配關係,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第一節 公平、平等與效率:何者優先,何者兼顧
第二節 如何理解中共十三大以來有關公平與效率的提法
第三節 我國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現
第四節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的若干建議
第五節 加快城市化進程,讓廣大農民公平分享城市化成果
第六節 強力整治房地產市場,實現住有所居的包容性增長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篇 所有制理論
第十五章 我國混合所有制經濟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的所有制理論與實踐(1949—1978)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的演變(1978年至今)
第三節 關於所有制結構的爭論
第四節 關於股份制性質的爭論:姓公還是姓私
第五節 關於《物權法(草案)》的爭論:違憲還是合憲
第六節 結論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全面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的構想
第一節 我國現行土地制度的弊端
第二節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
第三節 對入市農地的動態調整
第四節 城中村改造和小產權房的治本之策
第五節 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鈎應在農村集體之間實現
第六節 修改和完善土地法律法規的系統思考
第七節 相關機制設計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篇 經濟發展與政府職能
第十七章 中國的新型城市化:目標模式與合理佈局
第一節 城市化的本質規定:城市化不等於城市建設
第二節 我國城市化現狀與趨勢
第三節 如何理解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
第四節 優先發展大城市的理由
第五節 我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合理佈局
第六節 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農民自主)
第七節 用土地利用規劃和用途管制取代所有制歧視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合理劃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第一節 政府與市場的內在聯繫
第二節 我國政府與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關係
第三節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複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