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策

(原山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鎖定
高策,男,1958年6月生,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人。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所所長,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 [1]  ,科技部首批軟科學專家、山西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專家、山西省人大委員會諮詢專家、山西省科技計劃(基金、專項)評審專家。 [2] 
曾任山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3] 
中文名
高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
出生日期
1958年6月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山西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物理學史、地方科技史、區域科技政策
職    務
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職    稱
教授

高策人物經歷

1982年1月,山西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4] 
1988年9月,山西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室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4] 
1993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4] 
1999年11月,任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4] 
2010年1月,任山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5] 
2013年5月,任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所首任所長。 [1] 
2018年9月,山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曉峯同志宣讀了省委省政府任免決定。黃桂田同志擔任山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杭侃同志掛職擔任山西大學副校長;免去賈鎖堂同志山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職務,免去高策同志山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職務。 [3] 

高策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物理學史、地方科技史、區域科技政策。 [1] 

高策獲獎記錄

獲得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山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多項。
1.建設重點學科創建國家基地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論文,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9
2.走在時代前面的科學家--楊振寧,專著,山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06
3.山西科技史,獲山西省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專著,2005.01
4.跨越界線,走向圓融,專著,山西省第四次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4 [1] 

高策學術著作

著作類
1.《魂系山西》,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6,參與
2.《走在時代前面的科學家-楊振寧》,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03,主編
3.《山西大學科學史研究20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12月,副主編
4.《山西科技史》,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1月,副主編
5.《科學史應用教程》,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03,主編
6.《跨越界線,走向圓融》,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03,主編
7.《山西大學科學哲學研究20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6月,副主編
8.《山西大學STS研究20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6月,副主編
9.《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參編
10.《規範場的哲學探究》,科學出版社,2008年5月,主編 [1] 
論文類
1. 五台山滴水殿科技成就初探,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86年,第4期
2. 五台山顯通寺中的牌,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87年,第2期
3. 普利高津與中國古代自然觀,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87年,第4期
4. 鶯鶯塔——我國古代傑出的聲學建築,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87年,第4期
5. “對稱性支配相互作用”原理的提出及其方法論意義,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89年,第4期
6. 楊振寧論taste風格與科學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89年,第5期
7. 河津鎮風塔聲學效應初探,太原重型機械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
8. 規範場的幾何化簡史,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0年,第5期
9. 二葉理論:楊振寧論數學與物理學的關係,科學學研究,1991年,第1期
10. 能源大省要走可控續發展道路,山西科技,1996年,第5期
11. 三個P的治學方法──再評楊振寧科學創造的藝術,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6年,第8期
12. 楊振寧科學思想研究之二,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7年,第2期
13. 能源大省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997年,第1期
14. 楊振寧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8年,第2期
15. 楊振寧與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8年,第4期
16. 高技術戰場是中國超越發達國家的最後戰場,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8年,第1期
17. 世紀之理論楊一米爾斯規範場,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9年,第2期
18. 山西清代地理學初探,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0年,第4期
19. 山西古代數學史述要,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第3期
20. WTO與山西煤炭工業,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發展,2002年,會議
21. 山西中介服務體系的現狀與發展對策淺論,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2年,第4期
22. 山西古代自然觀概析,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年,第2期
23. 山西省城市化發展模式初探,生產力研究,2002年,第2期
24. 藝術中的科學——科技哲學的一個可能向度,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25. 從歷史的角度看太原生態環境的變遷,經濟師,2002年,第5期
26. 山西古代壁畫中的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年,第6期
27. 對推進城鎮化問題的思考,城市問題,2002年,第2期
28. 資源型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索,城市問題,2002年,第2期
29. 社會達爾文主義:近代中國人的憂慮與抗爭,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第1期
30. 基於山西煤炭產業羣的地方政府職能分析,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2年,第6期
31. 山西應走資源型產業羣之路,經濟問題,2002年,第12期
32. 系統方法與科技史新的探索,系統辯證學學報,2003年,第2期
33. 產業羣與資源型區域的持續發展探析,中國軟科學,2003年,第2期
34. 系統方法與科技史一種新的探索,系統辯證學學報,2003年,第4期
35. 資源型產業的發展新思路,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36. 關於產業羣理論的整體性原則,系統辯證學學報,2003年,第3期
37. 從模式到方法二重轉換,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年,第3期
38. 技術創新主體的演化史芻議,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39. 融入區域產業羣,齊魯學刊,2003年,第5期
40. 晉式青銅藝術中的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年,第6期
41. 電子商務三維認識範式初探,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42. 產業羣產生的時代與背景分析,科技導報,2004年,第5期
43. 技術價值評價思想演變歷程,中國科技論壇,2004年,第6期
44. 從傳統“格致”到現代“科學”:梁啓超“科學”觀念透視,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年,第6期
45. 結緣相對論:梁啓超的非“唯”科學文化觀,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第7期
46. 在“科學萬能”與“菲薄科學”之間,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47. 清華國學院時期梁啓超與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框架的浮出,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年,第5期
48. 產業羣:概念解釋與發展階段劃分,經濟問題探索,2005年,第10期
49. 在“科學萬能”與“菲薄科學”之間——來自梁啓超的科學價值論,哲學堂,2006年,第三輯
50. 繁峙巖山寺壁畫《水碓磨坊圖》及其機械原理初探,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第3期
51. 兩週建築藝術中的科技知識初探,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第5期
52. 量子場論總綱領下諸競爭子綱領的互動與發展,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第5期
53. 先秦科學思想管窺,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年,第2期
54. 規範場論哲學探究的核心,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55. 理論物理學前沿中的哲學問題,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年,第1期
56. 永樂宮壁畫藝術中的科學理論探微,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57. 繁峙巖山寺壁畫藝術中的建築及其特徵,文藝研究,2008年,第6期
58. 初探漆器的傳承與流通,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11期
59. 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中紡車和織機史料研究,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2008年,會議
60. 技術進步與唐代河東的科學文化,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年,第6期
61. 科學理性與人類未來的哲學觀照,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年,第12期
62. 理工學科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不解之緣,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9年,第2期
63. 吳大峻、楊振寧在規範場與纖維叢關係問題上的工作,自然科學史研究,2009年,第2期
64. 中國古代“方諸”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09年,第4期
65. 有關規範場與纖維叢關係問題的三次闡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09年,第5期
66. 兩種文化論戰主題的歷史變遷與意義分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09年,第6期
67. 中國古建築的哲學思想,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第12期
68. 關於《論衡》中“陽燧”的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年,第1期
69. 學圃冼露發新枝清芳含煙照蒼苔,滄桑,2011年,第1期
70. 嚴復自然觀探析,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71. 東周中原和楚文化區名學思想比較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年,第10期
72. 城市演化的非他律性探索,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73.創造性活動與城市自組織發展關係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第5期
74. 弦理論與卡-丘流形的結合,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第4期
75. 新絳稷益廟壁畫中的農業科技文化,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76. 兩週時期中原與楚文化區宇宙思想比較研究,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77. 明末西方傳華火器倍徑技術應用及其影響,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78. 力量、知識與智慧——論嚴復科學觀的三重維度,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年,第2期
79. 山西六郎廟壁畫中的藝術特徵與農業科技,文藝研究,2012年,第4期
80. 毒藥還是良藥?——中國古代寒食散探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年,第4期
81. 阿爾福斯與當茹瓦猜想,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年,第5期
82. 卡拉比猜想及其證明,自然科學史研究,2012年第2期
83. 清代山西的蝗災規律及其防治技術,《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年第4期
84. 醫藥傳教與西方醫學在中國的本土化——以近代豫北加拿大長老會醫藥傳教為例,《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85. 明末基督教徒與西方傳華火器技術之關係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3年第2期
86. 明代汾河流域旱災時空特徵分析,《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87. 衝突與協調:中西文化與楊振寧的科學創造,《系統科學學報》,2013年第1期
88. 清代山西旱災規律及防治技術,《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3年第6期
89. 民國時期蝗蟲研究的科學成就及經驗,《自然辯證法研究》,2013年第10期
90.《守圉全書》與明末西方傳華銃台技術,《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年第6期
91. 曹煥文與中國火藥史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2014年第4期
92. 平遙超山廟古戲台聲學效應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2014年第4期
93. 西方科學史家與全球轉向,《科學文化評論》,2015年第1期
94.《百科全書》的傳統工藝價值——狄德羅啓蒙舊技術的自然哲學與社會實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第4期
95. 陸啓鏗在規範場與纖維叢關係問題上的工作,《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5年第6期
96.“設甕助聲”之爭——科學史上的一樁公案,《光明日報》,2016年4月6日
97. 山西古戲台聲學分類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2016年第2期
98. 基於對稱性論物理學本體、認識與方法三者關係,《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99. 數學與物理關係中數學空間的哲學特徵,《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6年第4期
100. 近現代火藥史學的形成與分野,《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年第9期
101.《黃帝九鼎神丹經》煉製單質砷的初步模擬實驗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年第6期
102. 閔可夫斯基時空的命運,《自然科學史研究》,2017年第1期
103. 科技進步or科技創新——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認識誤區辨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7年第7期
104. 華人傑出物理科學家羣體特徵的計量分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8年第2期
105. 中國傳統科技文化的系統創新,《系統科學學報》,2018年第2期
106. 物理學中對偶性的本體論內涵及其意義,《自然辯證法通訊》,2018年第4期
107. 華人科學家的數學物理學關係思想探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8年第3期
108. 波義耳元素定義事件始末,《自然辯證法通訊》,2018年第10期
109. 天龍山石窟營造工藝探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第4期
110. 楊振寧的科技戰略思想研究,《科學學研究》,2019年第2期
111. 後真相時代的科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112. “耕鎖軟套”系統圖像考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年第6期
113. 復興傳統工藝的路徑選擇(1927-1937)——以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為中心的考察,《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年第6期
114. 實證與思辨——關於科學評價標準的思考,《科學》,2019年第5期
115. 中國物理學院士羣體結構特徵的計量分析,《科學》,2019年第6期
116. 曲以聲傳——明代明玉樓古戲台的聲學技術,《藝術學研究》,2019年第4期
117. “量子霸權”之謎,《科學》,2020年第2期
118. 超冷原子簡史,《科學》,2020年第1期(《新華文摘》2020年第9期全文轉載)
119. 在真相與後真相之間——量子引力理論藴含的時空觀,《自然辯證法通訊》,2020年第1期 [1] 
主持項目
1.風險投資中的政府行為研究,山西省教育廳,2013
2.科技革命與人文關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2000-2003
3.當代科學家的哲學思想研究,山西省教育廳,2001-2003
4.山西省產業羣發展與人力資源配置研究,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01-2002
5.行政區劃調整與小城鎮建設,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02-2004
6.地方性院校本地化創新集羣的核心,山西省留學人員管理委員會,2003-2005
7.山西現代科技史研究,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03-2004
8.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太原高新區發展戰略研究,太原高新區管理委員會科技發展局,2005.1-8
9.地方科學史研究---先秦中原與楚文化視野下科學思想比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2005-2008
10.高等教育與社會協調發展,山西省軟科學項目,2006-2007
11.山西省科學史志研究,山西省重大軟科學項目,2007-2009
12.山西傳統工藝保護與開發,省重點學科專項資金項目,2007-2008
13.理論物理學前沿中的哲學問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8-2011
14.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2008.9
15.山西科技志編纂,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08-2011
16.唐代河東地區科學技術研究,教育廳基地項目,2008-2011
17.汾河生態變遷史研究,山西省水利廳,2010.1-12(參與)
18.山西省高校與區域綜合配套改革互動研究,山西省教育廳基地項目,2011-2014
19.當代科學哲學學科建設研究,山西省教育廳項目,2011-2013
20.山西科技支撐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問題研究,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12-2015晉教財[2012]127號
21.煤矸石產業政策研究,山西路安礦業集團有限公司,2012.1-12
22.山西傳統科技工藝資源研究,山西大學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2012山大人字[2011]31號
23.山西特色科技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傳統工藝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山西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12
24.科學哲學史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12(參與)
25.山西中北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山西省火炬計劃,2012-2015
26.傳統工藝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山西省重點學科建設專項經費,2012-2013
27.數學、物理學的關係與科學理論的語境模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3-2016
28.傳説與考古: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時代意義,山西省社科聯專項課題研究項目,2013-2015
29.柳林縣綠色經濟發展戰略及產業政策研究(一),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2014.04-2014.12
30.構建山西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理論研究,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辦課題子課題,2014-2017
31.山西古戲台聲學問題研究,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14-2016
32.文化遺產的古與今,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普及讀物項目,2014-2015
33.山西科技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項目,2014-2017
34.山西省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研究和制定,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重大項目,2014-2015
35.山西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研究與編制,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重大項目,2016
36.從華人科學家羣體崛起看中國傳統文化創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6.9-2019.6
37.當代量子論與新科學哲學的興起201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16.12-2021.12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