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為傑

鎖定
高為傑,作曲家。1938年5月生於上海。1960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曾任四川音樂學院及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1983年創建中國第一個現代音樂團體“作曲家創作探索會”。現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外聘聯繫導師,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延邊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兼聘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聘教授,天津音樂學院榮譽教授,貴州師大客座教授,瓊州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音樂》《愛樂》等刊物編委。
中文名
高為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38年5月
畢業院校
四川音樂學院
職    業
作曲家、教師
代表作品
《草地往事》
蜀宮夜宴
《秋野》
主要成就
全國第一屆交響音樂創作評獎二等獎
工作單位
中國音樂學院
職    稱
教授

高為傑人物經歷

作為作曲家,他的音樂作品曾在國內外演出,出版並獲得國內外多種獎項。主要作品有:交響敍事曲 《草地往事》(合作,獲全國第一屆交響音樂創作評獎二等獎),民族管絃樂 《蜀宮夜宴》(合作,獲全國第三屆音樂創作評獎一等獎),鋼琴曲 《秋野》(入選1988年ISCM國際現代音樂節演出,並獲1987年全國中國鋼琴作品比賽新作第一名),雙二胡與管絃樂隊《白馬印象》(1991年香港首演),民族室內樂《春夜洛城聞笛》(獲1994年第31屆亞太廣播聯盟年會獎),竹笛與長笛 《緣夢》(入選1993年法國SACEM/第38屆洛吉桑藝術節演出),民樂室內樂 《韶Ⅰ》(1991年北京首演,1998年美國世界首演),民樂室內樂 《韶Ⅱ》(1996年法國電台巴黎國際現代音樂節委約創作並首演),小提琴與鋼琴《路》(1996年韓國第六屆嶺南國際現代音樂節委約創作並首演,2001年獲第一屆《金鐘獎》),舞劇音樂 《原野》(入選1987年第一屆中國藝術節演出並獲文化部文藝創作獎),舞蹈詩音樂 《日之思》(1987年全國第二屆交響音樂創作研討會展示作品),琵琶與管絃樂隊 《月兒高》(1992年全國第三屆交響音樂創作研討會展示作品),鋼琴協奏曲 《歸》(1997年深圳交響樂團徵集委約入選作品),笛子與管絃樂隊 《別夢》(1991年),中提琴與管絃樂隊 《玄夢》(1994年),第一交響曲 (1989年),打擊樂與管絃樂隊 《遠夢》(1994年北京首演,1998年倫敦世界首演),舞劇音樂《木屐歌》(2000年深圳歌舞劇院委約創作),薩克管四重奏 《暮春》(2000年荷蘭LOOS室內樂團委約創作並首演), 室內樂《雨思》(2001年法國里昂Grame委約,2003年首演於法國里昂與美國辛辛那提及哥倫巴斯),鋼琴小協奏曲(2002年日本國際音樂公司委約創作並錄製CD出版),無伴奏合唱組曲《羌山掠影》(1980年),鋼琴小組曲《孩提時代》(1958年),《F調長笛奏鳴曲》(1962年),室內樂《金色》(1986年),絃樂四重奏《英雄的傳説》(1966年)等。此外還作有舞台音樂,影視音樂及歌曲等。 理論方面有《和聲力學研究》《曲式分析基礎教程》《論音階的構成與分類編目》《世紀末的告別》《音樂名作賞析》《20世紀音樂名著導讀》及《音級集合的配套》等專著與論文百餘種。

高為傑教書育人

作為教師,高為傑在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大批音樂人材,許多曾受教於他的學生在國內外作曲比賽中獲獎,其中一些佼佼者,如瞿小松何訓田賈達羣、朱世鋭、唐清石、沈納藺、田剛、崔文玉陳丹布芮雪崔權朱琳吳軍、黃美玲等都已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曲家、理論家或教師。在校學生朱赫、王丹紅也已曾在全國性作曲比賽中獲獎。高為傑曾應邀出訪新西蘭、韓國、法國、英國、美國、荷蘭、墨西哥及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學術會議、音樂節、講學並擔任比賽評委及演出作品,他曾應聘擔任中國第四、六、八、九、十屆音樂創作評獎評委,文化部首屆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委及第二屆、第三屆“金鐘獎”評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傳略載入英國劍橋《國際音樂與音樂家名人詞典》(第17版)等辭書。

高為傑出版圖書

高為傑藝術看法

其實我就是一個教書匠,主要還是以教學為主,我的創作作品並不算多,主要是教學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同時進行一定的理論研究。對於每個學生,我在教授其基本作曲技法的同時,努力發掘學生的潛能,因材施教,引導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儘可能發揮自己之所長,並不過於干涉他們的創作風格取向。在教授他們的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教學相長。如今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很多,對於他們的發展我認為不能把每個學生都按照一個模式培養成為專業從事作曲的作曲家。個人的條件、旨趣和社會的需要應有合理的多元的配置。全國每年從藝術院校作曲專業畢業的學生不下千人,如果每個人都是作曲家,這個社會也是承受不了的,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不論他們以後從事專業作曲、音樂理論研究、音樂教育工作還是基層的音樂普及工作,我都是非常鼓勵和支持的,並期望他(她)們能夠在各自選擇的方向得到最好的發展。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