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度重複序列

鎖定
高度重複序列是一組基因序列,在基因組中重複頻率高,可達百萬(10^6)以上,因此復性速度很快。在基因組中所佔比例隨種屬而異,約佔10-60%,在人基因組中約佔20%。
中文名
高度重複序列
對    象
基因組
次    數
百萬
所佔比例
20%

高度重複序列結構特點

倒位(反向)重複序列
這種重複順序復性速度極快,即使在極稀的DNA濃度下,也能很快復性,因此又稱零時復性部分,約佔人基因組的5%。反向重複序列由兩個相同順序的互補拷貝在同一DNA鏈上反向排列而成。變性後再復性時,同一條鏈內的互補的拷貝可以形成鏈內鹼基配對,形成髮夾式或“+”字形結構。倒位重複(即兩個互補拷貝)間可有一到幾個核苷酸的間隔,也可以沒有間隔。沒有間隔的又稱迴文(palimdr-ome),這種結構約佔所有倒位重複的三分之一。若以兩個互補拷貝組成的倒位重複為一個單位,則倒位重複的單位約長300bp或略少。兩個單位之間有一平均1.6kb的片段相隔,兩對倒位重複單位之間的平均距離約12kb,亦即它們多數散佈非羣集於基因組中。
衞星DNA
衞星DNA(satelliteDNA)是另一類高度重複序列,這類重複順序的重複單位一般由2-10bp組成,成串排列。由於這類序列的鹼基組成不同於其他部份,可用等密度梯度離心法將其與主體DNA分開,因而稱為衞星DNA或隨體DNA。在人細胞組中衞星DNA約佔5-6%。按照它們的浮力密度不同,人的衞星DNA可分為Ⅰ、Ⅱ、Ⅲ、Ⅳ四種。果蠅的衞星DNA順序已經搞清楚,可分為三類,這三類衞星DNA都是由7bp組成的高度重複順序:衞星Ⅰ為5'ACAACT3',衞星Ⅱ為5'ACAAATT3'。而蟹的衞星DNA為只有AT兩個鹼基的重複順序組成。

高度重複序列重複結構

這種重複順序為靈長類所獨有。用限制性內切酶HindⅢ消化非洲綠猴DNA,可以得到重複單位為172bp的高度重複順序,這種順序大部份由交替變化的嘌呤和嘧啶組成。有人把這類稱為α衞星DNA。而人的α衞星DNA更為複雜,含有多順序家族。

高度重複序列功能

a.參與複製水平的調節反向序列常存在於DNA複製起點區的附近。另外,許多反向重複序列是一些蛋白質(包括酶)和DNA的結合位點。
b.參與基因表達的調控DNA的重複順序可以轉錄到核內不均一RNA分子中,而有些反向重複順序可以形成髮夾結構,這對穩定RNA分子,免遭分解有重要作用.
c.參與轉位作用幾乎所有轉位因子的末端都包括反向重複順序,長度由幾個bp到1400bp。由於這種順序可以形成迴文結構,因此在轉位作用中即能連接非同源的基因,又可以被參與轉位的特異酶所識別。
d.與進化有關不同種屬的高度重複順序的核苷酸序列不同,具有種屬特異性,但相近種屬又有相似性。如人的α衞星DNA長度僅差1個鹼基(前者為171bp,後者為172bp),而且鹼基序列有65%是相同的,這表明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在進化中某些特殊區段保守的,而其他區域的鹼基序列則累積着變化。
e.同一種屬中不同個體的高度重複順序的重複次數不一樣,這可以作為每一個體的特徵,即DNA指紋。
f.α衞星DNA成簇的分佈在染色體着絲粒附近,可能與染色體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配對有關,即同源染色體之間的聯會可能依賴於具有染色體專一性的特定衞星DNA順序。 [1]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