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峯原妙禪師

鎖定
高峯原妙(1238~1295),南宋臨濟宗楊岐派破庵派僧,蘇州吳江人;俗姓徐,字高峯。十五歲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十八歲修學天台教義。 鹹淳二年(1266),隱龍鬚寺,後再遷武康雙髻寺。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登杭州天目西峯入張公洞,閉死關,不越户達十五年之久,後學徒雲集,參請不絕,僧俗隨其受戒者數萬人, 諡號“普明廣濟禪師”,門下有中峯明本、斷崖了義、大覺祖雍、空中以假等人,世稱高峯和尚,有《高峯妙禪師語錄》一卷、《高峯和尚禪要》一卷行世。
高峯
所處時代
南宋
出生地
蘇州吳江
出生日期
1238年
逝世日期
1295年
主要作品
《高峯妙禪師語錄》《高峯和尚禪要》
本    名
高峯禪師

目錄

高峯原妙禪師簡介

高峯原妙禪師(1238-1295),是臨濟宗雪巖祖欽禪師最著名的弟子。蘇州吳江人,十五歲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先學天台教義,二十歲到杭州淨慈寺拜謁斷橋妙倫禪師,立死限三年,勤苦修道。[5]後參叩雪巖祖欽,終獲法意。元十六年(1279),高峯禪師來到天目山西峯,初於師子巖修葺茅棚居住,元十八年入張公洞閉死關,直到去世的十五年時間中,足不出關,被世人尊稱為“高峯古佛”。在天目山期間,創立師子院和大覺禪寺,參請者絡繹不絕,僧俗隨其受戒者數以萬計。元貞元年(1295)十二月一日,焚香説偈坐化而逝,世壽五十八,法臘四十三,諡號“普明廣濟禪師”,為南嶽第二十二世、臨濟宗第十八世 [1] 

高峯原妙禪師出家

杭州天目高峯原妙禪師,袁州仰山雪巖祖欽禪師之法嗣,俗姓徐,蘇州吳江人。其母生他之前,曾夢見一僧人乘舟前來投宿,因而生師。原妙禪師剛離開襁褓,就喜歡結跏趺坐,每遇見僧人入門化緣,便愛戀不捨,想跟對方走。
原妙禪師十五歲從嘉禾密印寺出家,十六歲落髮,十七歲受具足戒,十八歲學習天台教法,二十歲投淨慈寺,立三年之死限,學習參禪。二十二歲依斷橋妙倫禪師請益。妙倫禪師是徑山無準師範禪師之法嗣。在妙倫禪師座下,原妙禪師謹遵師教,一心參究“生從何來死向何去”之話頭,以至於脅不至席,口體俱忘。但是,卻未有發明。當時,雪巖祖欽禪師住在北澗塔。原妙禪師於是懷香,以示求法之誠,前往禮謁。剛問訊畢,祖欽禪師便拈拄杖將原妙禪師打出丈室,然後閉門不出。如此者再三,原妙禪師終於得以入室請益。祖欽禪師於是教他看“無”字公案, 此後,原妙禪師便精勤參究,無有虛日。後來,每次入室請益,祖欽禪師便問:“阿誰與你拖個死屍來?”原妙禪師剛要開口,祖欽禪師便一拄杖打過來。如是情形,發生過好多次。
後來,祖欽禪師赴處州南明傳法,原妙禪師便上雙徑坐夏。在參堂裏,原妙禪師剛用了半個月的功夫,一天晚上,夢中偶然憶起斷橋妙倫禪師室中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頭,忽然疑情大發。精進參究三晝夜,目不交睫。後逢少林忌時,原妙禪師隨眾到三塔誦經,抬頭看見五祖和尚的真贊(畫像題贊),“百年三萬六千朝,反覆元(原)來是這漢”,驀然打破“拖死屍的是誰”這一疑情。當時,原妙禪師二十五歲。

高峯原妙禪師拜師

坐夏結束後,原妙禪師便前往南明,拜見祖欽禪師。祖欽禪師一見他,便問:“阿誰與你拖個死屍到者(這)裏?”原妙禪師於是大喝一聲。祖欽禪師便拈拄杖要打。原妙禪師遂接住拄杖雲:“今日打某甲不得。”祖欽禪師便問:“為甚打不得?”原妙禪師一聽,便拂袖而出。第二天,祖欽禪師見了原妙禪師,便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原妙禪師道:“狗舔熱油鐺。”祖欽禪師道:“你那裏學者(這)虛頭來?”原妙禪師道:“正要和尚疑着。” 祖欽禪師於是便走開。從此以後,原妙禪師機鋒競辯,不讓於師。
第二年,原妙禪師前往江心度夏。其間,他禮謁了雪竇希叟紹曇禪師。紹曇禪師問:“那(哪)裏來?”原妙禪師沒有正面答話,卻拖出蒲團。紹曇禪師又問:“狗子無佛性,上座作麼生?”原妙禪師道:“拖出大家看。”紹曇禪師於是站起來,親自送他回堂中歇息。祖欽禪師後來移住道場和天寧,原妙禪師亦皆隨而前往,殷勤執侍。
一日,祖欽禪師問原妙禪師:“日間浩浩(紛紛擾擾)時還作得主麼?”原妙禪師道:“作得主。”祖欽禪師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原妙禪師道:“作得主。”祖欽禪師再問:“正睡着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什麼處?”原妙禪師便默然無語。祖欽禪師於是囑咐道:“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飢來吃飯,困來打眠。才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畢竟在什麼處安身立命?”原妙禪師於是謹遵師旨,奮志入臨安龍鬚隱修。他暗自發誓道:“拌一生做個痴呆漢,決要者(這)一着子明白!”就這樣,原妙禪師默默地修行了五載。

高峯原妙禪師悟道

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同室道友睡着了,將枕頭推到地上,“咚”的一聲,原妙禪師終於豁然大徹。他欣喜地自言自語道:“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原妙禪師悟道後,便留在龍鬚住山。在這九年期間,其生活極為艱苦。“縛柴為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南宋鹹淳十年(1274),原妙禪師遷浙江武康雙髻山,開法接眾,一時學徒雲集。景炎元年(1276),元軍南下,為避兵亂,衲子四散,唯原妙禪師獨掩關危坐自若。兵亂之後,信眾又紛至沓來,原妙禪師每天都應接不暇。不久,原妙禪師便遁於西天目師子巖隱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原妙禪師於中經營了一洞室,進退丈餘許,名曰“死關”。他將侍者打發走了,以破甕為鐺,日中一食。要進入他隱修的洞室,必須藉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難得見他一面。在洞室中,原妙禪師曾設“六則垂問”,以驗學人——“一曰大徹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着?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凡此六問,來參者倘若下語不契,原妙禪師即閉關不出。因此,自非通關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後來,原妙禪師的弟子發動信眾,就在他隱居地附近,創建了師子禪院,請他出來開堂説法。當時恰好祖欽禪師遷住仰山,給原妙禪師寄來了表示得法之信物——竹篦和拂子。這樣,原妙禪師才肯出來拈香説法。曾有上堂法語云:“盡十方世界是個缽盂。汝等諸人,吃粥吃飯也在裏許,屙屎放尿也在裏許,行住坐卧,乃至一動一靜,總在裏許。若也識得,達摩大師,只與你做得個洗腳奴子。若也不識,二時粥飯,將什麼吃?參!”關於如何參禪,原妙禪師曾作一段較為精彩的開示——“此事只要當人的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來疑去,不疑自疑,從朝至暮,粘頭綴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動,趁亦不去,昭昭靈靈,常現在前。此便是得力時也。更須確其正念,慎無二心。至於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寒熱飢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現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構,也撮得着,只待時刻而已。卻不得見恁麼説,起一念精進心求之,又不得將心待之,又不得縱之棄之。但自堅凝正念,以悟為則。當此之時,有八萬四千魔軍,在汝六根門頭伺候,一切奇異善惡等事,隨汝心現。汝若瞥起毫釐着心,便墮他圈繢(huì),被他作主,受他指揮,口説魔話,身行魔事。般若正因,從茲永絕;菩提種子,不復生芽。但莫起心,如個守屍鬼子,守來守去,疑團子欻(xū)然(忽然)爆地一聲,管取驚天動地。”

高峯原妙禪師圓寂

原妙禪師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原妙禪師升座辭眾雲:“西峯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諸人,自領去也。眾中還有知落處者麼?”説到這裏,便沉默良久,接着又説道:“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半上午的時候,原妙禪師突然説偈雲: “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説完,豁然而逝。
禪學
高峯原妙繼承了佛教注重自身內在修證的本色,不住官寺,結廬庵居,隱於山林,隨緣宣闡法要,同時,提倡禪淨融合與禪教會通,吸引着各方行者和善士前來參學,之後又將此禪風傳到大江南北、雲南,乃至日本、韓國等地區——而這都源自於湖州。作為臨濟宗祖庭之一的道場山萬壽禪寺也是元代禪宗重要的弘法道場,前來參禪問道的賢士摩肩接踵,從這裏走出去的禪宗大德不勝枚舉。在元代,湖州也是禪宗其它派系禪師經常駐錫的地方,到處都留有他們孜孜弘法的身影。
原妙的禪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也可以作為修習的三個階段,那就是從看話頭“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出發,運用“疑以信為體,悟以疑為用”的觀念和方法,實現“無心三昧”的最高境界。

高峯原妙禪師年表

嘉熙元年(1237)·丁酉·出生前
師之母周氏夢僧乘舟投宿而孕。
嘉熙二年(1238)·戊戌·出生
三月二十三日申時師生於吳江(今蘇州吳江區)王家橋,序十三。父徐公,母周氏。才離襁褓即喜趺坐,遇僧入門,輒愛戀欲從之遊。
嘉熙三年(1239)·己亥·二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嘉熙四年(1240)·庚子·三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元年(1241)·辛 醜·四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二年(1242)·壬 寅·五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三年(1243)·癸卯·六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四年(1244)·甲辰·七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五年(1245)·乙巳·八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六年(1246)·丙 午·九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七年(1247)·丁未·十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八年(1248)·戊申·十一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九年(1249)·己酉·十二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十年(1250)·庚戌·十三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十一年(1251)· 辛亥·十四歲
師在吳江王家橋俗家
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十五歲
懇請父母准許出家,投嘉禾烏戍(今嘉興烏鎮)密印寺法住為師。
寶祐元年(1253)·癸丑·十六歲
於密印寺薙髮為僧,法名原妙
寶祐二年(1254)·甲寅·十七歲
受具足戒。
寶祐三年(1255)·乙卯·十八歲
始習天台教觀。
寶祐四年(1256)·丙辰·十九歲
習天台教觀。
寶祐五年(1257)·丁巳·二十歲
棄習天台教觀,更衣入杭州淨慈寺習禪。
寶祐六年(1258)·戊午·二十一歲
立三年死限學禪。
開慶元年(1259)·己未·二十二歲
請益斷橋妙倫禪師,妙倫令師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話頭。於是脅不至席、口體俱忘,或如廁惟中單而出,或發函忘扃鐍而去。
時同參僧顯慨然曰:“吾己事弗克辦,曷若輔之有成。”朝夕護持惟謹。
景定元年(1260)·庚申·二十三歲
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話頭一年有餘,被三年之限所逼,但仍不得要領。
時雪巖祖欽禪師由湘西道林禪寺(在今湖南長沙嶽麓山)來杭州淨慈北澗塔院寓居,師受台州淨兄指引欣然懷香往詣。方問訊插香,即被一頓痛拳打出並關卻門。師一路垂淚,回至僧堂。
次日粥罷,復詣北澗塔院,方始得親近雪巖祖欽禪師。祖欽問已前做處,師一一供吐,並當下便得剿除日前所積之病。祖欽令師看個“無”字,從頭開發做工夫一遍,如暗得燈,如懸得救,自此方解用工處。又令“日日上來一轉,要見用工次第。如人行路,日日要見工程。不可今日也恁麼,明日也恁麼。”
每日才見入來,祖欽便問“今日工夫如何?”因見師説得有緒,後竟不問做處。一入門便問:“阿誰與你拖者死屍來?!”聲未絕,便以痛拳打出。每日如是問,如是打,不知其幾。
值祖欽禪師應請赴處州(今浙江麗水)南明佛日禪寺,臨行囑師雲:“我去入院了,卻令人來取你。”後竟絕消息。
景定二年(1261)·辛酉·二十四歲
師與常州澤兄欲結伴同往南明,先至吳江王家橋俗親處整頓行裝。不期俗親念師等年幼,又不曾涉途,屢將師行李度牒收卻。
二月初一,師等因諸方掛搭皆不可討,挑包上徑山(餘杭徑山寺),參堂半月。
二月十五,回杭州淨慈寺。
三月十六夜,師夢中忽憶斷橋妙倫和尚堂中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自此疑情頓發,打成一片,直得東西不辨,寢食俱忘。
三月廿二日(達摩祖師忌日)辰巳間,師於廊下行,見眾僧堂內出,不覺混於隊中至三塔閣上諷經,抬頭忽睹五祖法演和尚真贊末後兩句雲:“百年三萬六千朝,返覆元來是這漢。”師日前被祖欽所問“拖死屍”句子之疑驀然打破,直得魂飛膽喪,絕後再蘇,何啻如放下百二十斤擔子。滿前立三年之限。師欲造南明佛日寺祖欽和尚處求決,怎奈日近結夏安居,欲待解制後南下。
四月十五,留淨慈寺度夏。
七月十五,解夏,師與澤兄南下赴處州南明。
詣南明,祖欽一見便問:“阿誰與你拖個死屍到遮裏?”師便喝,祖欽拈棒欲打,師把住雲:“今日打某甲不得!”欽曰:“為甚麼打不得?”師拂袖便出。
翌日,欽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雲:“狗䑛熱油鐺。”欽曰:“你那裏學遮虛頭來。”師雲:“正要和尚疑着。”欽休去,自是機鋒不讓。
師自忖於祖欽室中累蒙煅煉,明得公案,亦不受人瞞,及乎開口。心下又覺得渾了,於日用中尚不得自由,如欠人債相似。
師欲在祖欽處終身侍奉,然同行澤兄有他山之行,遂同行參學。
景定三年(1262)·壬戌·二十五歲
四月十五日,師於温州江心寺度夏。
景定四年(1263)·癸亥·二十六歲
祖欽離南明至台州仙居護聖禪寺。
師在外參學
景定五年(1264)·甲子·二十七歲
夏,祖欽離台州仙居護聖禪寺至湖州道場山做掛牌。
師由天台國清過慶元府(寧波)雪竇,見西江謀、希叟紹曇二禪師,並寓雪竇度歲。
鹹淳元年(1265)·乙丑·二十八歲
元旦過,希叟紹曇問師曰“那裏來?”師拋下蒲團,曇又問“狗子佛性你作麼生會?”師雲“拋出大家看。”曇自送歸堂。
正月,師赴道場山隨侍祖欽。
祖欽遷住湖州報恩光孝禪寺(即天寧萬壽禪寺),師亦隨侍。其間祖欽詰問:“日間浩浩時,還作得主麼?”師答雲:“作得主。”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答雲:“作得主。”又問:“正睡着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師無言可對,無理可伸。祖欽又囑師雲:“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飢來吃飯,困來打眠。才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畢竟在甚處安身立命。”師雖信得及遵守此語,然自忖資質遲鈍,轉見難明。
鹹淳二年·(1266)·丙寅 ·二十九歲
是年冬,師遂奮志入浙江臨安東天目龍鬚山。自誓曰“𢬵一生做個痴呆漢,決要遮一着子明白!”
鹹淳三年(1267)·丁 卯·三十歲
師在東天目龍鬚山
鹹淳四年(1268)·戊辰·三十一歲
師在東天目龍鬚山
鹹淳五年(1269)·己巳·三十二歲
師在東天目龍鬚山
夏末,雪巖祖欽禪師移住仰山太平興國禪寺(今江西宜春仰山棲隱禪寺)。
鹹淳六年(1270)·庚 午·三十三歲
師在東天目龍鬚山
鹹淳七年(1271)·辛未·三十四歲
師一日寓龍鬚庵,睡中正疑“主在甚麼處”時,忽同宿道友推枕子墮地作聲,驀然打破疑團,如在網羅中跳出,追憶日前所疑,佛祖誵訛公案,古今差別因緣。恰如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自此安邦定國、天下太平。一念無為,十方坐斷。(開悟)
師致書仰山,祈祖欽印證,即《仰山老和尚疑嗣書》。
鹹淳八年(1272)·壬 申·三十五歲
師在東天目龍鬚山
鹹淳九年(1273)·癸酉·三十六歲
師在龍鬚經及九年,縛柴為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嘗積雪沒龕,旬餘路梗絕煙火,眾人鹹謂師死矣。及霽,有人入山,見師正宴坐定中如初。
鹹淳十年(1274)·甲 戌·三十七歲
師遷武康雙髻庵(今浙江德清莫干山雙髻峯),蓋和庵主攀緣又上一稜層之意也。學徒雲集,然庵小難容,乃拔其尤者居之。
是年春,師就庵示眾。乃雲:“談玄談妙,説性説心。攢花簇錦,巧妙尖新。如麻似粟,從古至今。莫不皆是乘虛接響底漢,倚草附木精靈。山僧雖是他家種草,決定不向遮裏藏身。既然如是,且道今日為眾開堂。斬新條令一句又作麼生?”喝一喝雲:“符到奉行。”
德祐元年(1275)·乙亥·三十八歲
師在武康雙髻庵領眾燻修。
德祐二年(1276)·丙 子·三十九歲
師在武康雙髻庵領眾燻修。
是年正月,元軍南下,徒眾四散避禍,惟師閉門庵中,絕食兼旬,危坐不動。時局稍定,户屨紛至。
景炎二年(1277)·丁 醜·四十歲
師在武康雙髻庵領眾燻修。
景炎三年(1278)·戊 寅·四十一歲
師在武康雙髻庵領眾燻修。
至元十六年(1279)己 卯·四十二歲
二月,宋元崖山海戰陸秀夫負幼帝投海殉國,南宋亡。
是年春,師避入西天目之師子巖。
弟子法升等追尋繼至,為葺茅蓋頭。
未幾,慕羶之蟻后集,師乃遷巖西石洞(張公洞),於石洞內營小室丈許,榜曰“死關”。悉屏給侍服用,不澡身、不剃髮,截甕為鐺,並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撤梯斷緣,雖弟子罕得瞻視。乃有“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着?盡大地是個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三關語以驗學者,雲:“大徹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與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倘下語不契,遂閉門弗接。自非具大根負大志,鮮不望崖而退。
眾弟子共築師子院(今西天目禪源寺)以居,公推明初為院主。
祖欽於仰山三請師隨住,師皆婉拒。
至元十七年(1280)·庚辰·四十三歲
師在西天目師子巖張公洞(死關)
至元十八年(1281)· 辛巳·四十四歲
師在西天目師子巖張公洞(死關)
斷崖了義年十七,來山詣師,並給侍左右,名從一。
至元十九年(1282)· 壬午·四十五歲
師在西天目師子巖張公洞(死關)
至元二十年(1283)· 癸未·四十六歲
師在西天目師子巖張公洞(死關)
至元二十一年(1284)·甲申·四十七歲
師在西天目師子巖張公洞(死關)
至元二十二年(1285)·乙酉·四十八歲
師在西天目師子巖張公洞(死關)
至元二十三年(1286)·丙戌·四十九歲
師在西天目師子巖張公洞(死關)
中峯明本年二十四,從師剃染。
至元二十四年(1287)·丁亥·五十歲
雪巖祖欽示寂,終前將竹篦塵拂及綠水青山同一受記語來授師,並作偈雲:“上大今已無人,雪巖可知禮也。虛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懷中瓣香始於人天前拈出。道風所屆,日益遠播,遂有他方異域,越重海逾萬山而來者矣。
是年冬,眾請師開堂,遂就石室內拈香祝聖罷,次拈香雲“此一瓣香,不假壺中日月,亦非劫外春風,幾番親遭毒手,直得八面玲瓏。如今放下也,地搖六震,拈來則塞破虛空,且道不拈不放一句又作麼生?”喝一喝,作女人拜,“爇向爐中,供養前住仰山戴角披毛無鼻孔底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至元二十五年(1288)·戊子·五十一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師子院眾説法。
至元二十六年(1289)·己丑·五十二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師子院僧眾説法。
至元二十七年(1290)·庚寅·五十三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師子院眾説法。
至元二十八年(1291)·辛卯·五十四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師子院僧眾説法。
是年春,鶴沙(今在上海境內)提舉(官名)瞿霆發對師歸敬有年,終得登山一瞻師顏。一見機契,即舍田莊為供。師辭不受,瞿公舍心益堅,乃命僧議以此田歲入,別於西峯建一禪剎。請於官而後營之。師欲不從,不可得也。爰得勝地,名蓮花峯,岡脈形勢,天造地設。得請以“大覺禪寺”為額,請祖雍權管寺事。
至元二十九年(1292)·壬辰·五十五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眾説法。
至元三十年(1293)· 癸巳·五十六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眾説法。
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五十七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眾説法。
元貞元年(1295)·乙 未·五十八歲
師不離張公洞(死關),於石室中為眾説法。
十一月二十六日,祖雍偕明初來省師,師竟以末後事付囑。遂取兩真軸,口占二贊乃書之。
臘月初一,上堂辭眾雲:“西峯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平人,自領去也。大眾!還有知落處者麼?”良久雲:“毫釐有差,天地懸隔。”眾皆哀慟不已。辰巳間,師説偈曰:“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泊然而寂。世壽五十八,臘四十三。弟子百人,受戒請益者萬數,遠近奔赴,燃香臂頂,慟哭填咽。
臘月廿一,弟子遵遺命,塔全身於“死關”。

高峯原妙禪師史料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相關記載
石峻(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三卷第一冊(摘錄)
原妙在發揮禪宗“明心見性”的思想時,反對故意追求,反對執着於古人語句,而着重強調“必須自然入於無心三昧”。具體説來,就是要下大決心,專心地去想諸如“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這樣一些問題,(中略)就會到達“不動不搖,無來無去,一念不生,前後際斷”,一如“夫子三月忘味,顏回終日如愚,賈島取捨推敲”的境地,而“此等即是無心之類”。從而也就會頓然覺悟到“元來盡大地是個選佛場,盡大地是個自己”。他反覆強調,這種覺悟的得到“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而是如同“電光影裏穿針相似”。
洪喬祖〈高峯原妙禪師行狀〉(摘錄自《高峯原妙禪師語錄》卷下)
師諱原妙,號高峯,吳江人,俗姓徐。母周氏,夢僧乘舟投宿而孕,宋·嘉熙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申時生。才離襁褓,喜趺坐,遇僧入門,輒愛戀欲從之遊。十五歲,懇請父母出家,投嘉禾密印寺法住為師。十六剃髮,十七受具,十八習天台教,二十更衣入淨慈,立三年死限學禪。一日父兄尋訪,巍然不顧。
二十二,請益斷橋倫,令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話。於是脅不至席,口體俱忘。或如廁,惟中單而出;或發函,忘扃鐍而去。時同參僧顯概然曰:“吾己事弗克辦,曷若輔之有成,朝夕護持惟謹。”時雪巖欽寓北澗塔,欣然懷香往扣之。方問訊,即打出閉卻門。一再往,始得親近。令看無字。自此參扣無虛日。欽忽問:“阿誰與你拖個死屍來?”聲未絕即打。如是者不知其幾,師扣愈虔。
《八十八祖道影傳贊·高峯原妙禪師》(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