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山蓍

鎖定
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L.)是菊科、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短根狀莖。莖直立,高30-80釐米,被疏或密的伏柔毛。葉無柄,條狀披針形,長6-10釐米,寬7-15毫米。頭狀花序多數,集成傘房狀;總苞寬矩圓形或近球形。邊緣舌狀花6-8朵,長約4-4.5毫米,舌片白色,寬橢圓形;管狀花白色,長2.5-3毫米,冠檐5裂,管部壓扁。瘦果寬倒披針形,長2毫米,寬1.1毫米,扁,有淡色邊肋。花果期7-9月。
高山蓍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生於山坡灌叢、林緣、山坡草地、河岸濕地及山澗河谷濕地。
高山蓍的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合香料的原料;全草入藥,有抗菌消炎、解毒消腫、祛風、活血、止血、鎮痛之作用;由於其開花早、花期長、綠期長,還可用於庭院、公共綠地、道路綠島的綠化。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高山蓍
拉丁學名
Achillea alpina L. [6] 
別    名
羽衣草
蚰蜒草
鋸齒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蓍屬
高山蓍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高山蓍植物學史

高山蓍變異極大。前人所建立的A. sinensis Heimerl ex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54,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90, 1965) 和A. subcartilaginea Heimerl ex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54,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90, 1965. ——A. sibirica ssp. subcartilaginea Heimerl in Denkschr. Akad. Wiss. Nath.-Naturw. Wien. 48: 188, 1884) ,模式標本均採自中國河北小五台山,都應該是高山蓍的異名;應視為高山蓍變異鏈條中的個別環鏈。 [2] 
與高山蓍接近的還有一種,即A. japonica Heimerl in Denkschr. Acad. Wien. 48: 128. 1884 (Monogr. sect. Ptarmica, 16) , in clave, non A. Japonica Sch.-Bip. (1854) , nom. nud. Botsch. in Fl. URSS 26: 120. 1961. ——A. sibirica Ledeb. ssp. japonica Heimerl l. c. 190. (Monogr. 78) ; Kitam. in Mem. Coll. Sci. Kyoto Univ. Ser. B. 15: 325.1940.,分佈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據《俄羅斯植物誌》第二十六卷本屬的作者記載,中國東北地區有分佈。標本未見。上述記載是參照原種記述但主要是參照《俄羅斯植物誌》的記述整理而成的。據俄羅斯植物誌蓍屬作者的意見,高山蓍與短瓣蓍之間有雜交現象的發生。 [2] 

高山蓍形態特徵

高山蓍
高山蓍(6張)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狀莖。莖直立,高30-80釐米,被疏或密的伏柔毛,中部以上葉腋常有不育枝,僅在花序或上半部有分枝。葉無柄,條狀披針形,長6-10釐米,寬7-15毫米,篦齒狀羽狀淺裂至深裂(葉軸寬3-8毫米),基部裂片抱莖;裂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尖鋭,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或淺裂,齒端和裂片頂端有軟骨質尖頭,上面疏生長柔毛,下面毛較密,有腺點或幾無腺點,下部葉花期凋落,上部葉漸小。 [2] 
頭狀花序多數,集成傘房狀;總苞寬矩圓形或近球形,直徑(4)5-7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寬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2-4毫米,寬1.2-2毫米,中間草質,綠色,有凸起的中肋,邊緣膜質,褐色,疏生長柔毛;託片和內層總苞片相似。邊緣舌狀花6-8朵,長約4-4.5毫米,舌片白色,寬橢圓形,長2-2.5毫米,頂端3淺齒,管部翅狀壓扁,長1.5-2.5毫米,無腺點;管狀花白色,長2.5-3毫米,冠檐5裂,管部壓扁。瘦果寬倒披針形,長2毫米,寬1.1毫米,扁,有淡色邊肋,有時頭狀花序中心的1-2瘦果腹面有1-2肋稜。花果期7-9月。 [2] 

高山蓍產地生境

高山蓍分佈於中國(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東部等省區)、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生於山坡灌叢、林緣、山坡草地、河岸濕地及山澗河谷濕地。 [1-2] 

高山蓍繁殖方法

  • 嫩莖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
將無菌嫩莖切成長約0.3釐米的莖段後,接種到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6-BA0.8毫克/升+NAA0.5毫克/升+2,4-D1.5毫克/升激素組合的培養基上,對嫩莖愈傷組織進行誘導培養。 [3] 
培養8天時,高山蓍嫩莖即可形成愈傷組織,且隨着愈傷組織數量的增加和愈傷組織的生長,愈傷組織逐漸由淺綠變成嫩綠,表面由較為光滑逐漸變成凸凹的顆粒狀;培養50天時,可形成直徑0.7-1.3釐米、表面顆粒狀、嫩綠色、質地較為疏鬆的愈傷組織。 [3] 
  • 愈傷組織的分化培養
把培養獲得的愈傷組織分切為約0.3釐米、帶6-12個愈傷組織顆粒的愈傷組織塊,接種到以1/3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IAA0.2毫克/升的培養基中,光照3000勒克斯條件下進行愈傷組織分化培養。 [3] 
培養10天左右,在愈傷組織顆粒的頂部分化出不定芽,隨後伴隨着分化不定芽的生長,在其周圍愈傷組織顆粒也相繼分化出多個不定芽,形成叢生狀不定芽;培養45天時,培養的愈傷組織塊分化生長出高0.5-1.2釐米、具有4-7張葉片、莖粗0.2釐米左右、由3-6個不定芽組成的叢生狀不定芽。 [3] 
  • 不定芽生根培養
將培養誘導的不定芽從基部切下,接種到以1/4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IAA0.3毫克/升的培養基中,進行不定芽的生根培養。生根率為92%,平均每株試管苗生根6.7條,長4.4釐米左右,且試管苗葉片伸展、莖較粗、長勢旺盛。 [3] 
  • 試管苗的繼代增殖培養
將由不定芽生根培養獲得的試管苗剪成長1.0-1.5釐米、具有兩張葉片的試管苗莖段,接種到上述不定芽生根培養的理想培養基上,進行試管苗的生根和繼代增殖培養。在生根培養基中對生根的不定芽培養28天后,可獲得長勢基本一致的試管苗,平均每代的繁殖係數為2.7。 [3] 
  • 試管苗的移栽
打開繼代增殖培養試管苗的培養瓶瓶塞,煉苗2天;把試管苗取出,移栽到上半層為乾淨河沙的營養缽中。移栽後要保持無直射光的環境條件,重複兩次。將獲得的試管苗移栽10天左右,可生長新葉;兩次移栽後平均成活率可達91.4%。 [3] 

高山蓍主要價值

高山蓍的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合香料的原料;全草入藥,有抗菌消炎、解毒消腫、祛風、活血、止血、鎮痛之作用;高山蓍開花早,花期長,綠期長,觀賞價值高,適宜用於庭院、公共綠地、道路綠島的綠化。 [4-5] 

高山蓍植物文化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描述它:“首若龍矯,尾若鳳翔,一株數莖,葉如槐而小,秋季開白瓣紫心花,有香氣,葳蕤叢生”。相傳,高山蓍是人類始祖伏羲氏用來畫八卦的“神草”,稱為“揲蓍畫卦”,因此其搖身一變成為高高在上的“神草”。高山蓍的別名很多,《辭海》解釋“蓍”字説:“植物名,別稱蓍草、鋸齒草、蚰蜒草”,故常又有“蚰蜒草”、“鋸齒草”、“羽衣草”之稱;《博物志》説:“蓍千歲而三百莖,故知吉凶”;《碑雅》也解釋“蓍”説:“草之多壽者,故字從耆”。高山蓍的莖有八稜,草梗很硬,是占卜之物,所以迷信的人常用蓍草占卜,預測吉凶,故又常稱其“陰陽草”。 [5] 
在西方,高山蓍也有着驚人相似的經歷和命運。在西方人看來,高山蓍常和算命卜卦連在一起,蘇格蘭人常用它做護身符或幸運符。人們認為它有驅逐邪靈的威力,教會也借重它來與惡魔對抗。年輕的少女,會滿懷希望地把高山蓍藏於枕下,夢想由它的魔力召來真愛。在西方,高山蓍是以“軍隊的藥草”為人所熟知,在希臘神話中也提到,阿基利斯在特洛伊戰事期間,以高山蓍為士兵療傷。在西方,高山蓍被人們視為“靈丹妙藥”,千百年來,一直被用於處理各式各樣的病症。 [5] 
參考資料
  • 1.    遼河流域高等植物圖鑑編委會.遼河流域高等植物圖鑑.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7.03:612
  • 2.    高山蓍 Achillea alpina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0-12-02]
  • 3.    於金鳳, 趙丹陽, 王娟等. 高山蓍嫩莖無性系的建立[J]. 南方農業學報, 2012, (1):11-13.
  • 4.    張桂一,袁曉穎,陸兆華.黑龍江省植物誌 第9卷.黑龍江: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8.12:153
  • 5.    李彥連.“神草”蓍草的價值[J].南方農業,2011,(第2期).52-54.
  • 6.    高山蓍 Achillea alpin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