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山反季節蔬菜

鎖定
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夏季炎熱,月平均温度常在28℃以上,最高達35℃以上,許多喜温而不耐熱的蔬菜和喜冷涼的秋冬菜在七、八月間均不能正常生長,致使7-9月蔬菜市場供應不足,出現菜價高,花色品種少的淡季。而高山氣候比平原涼爽,常與平原、丘陵地區形成一個明顯的季節差,利用這個氣候差異,再選擇運銷對路、耐熱、耐早、抗病、耐貯運的強勢品種,合理安排茬口,使採收期安排在7-9月間,則可獲得最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是改善平原地區夏季蔬菜淡季的供應、使山區農民無須背井離鄉打工就可致富的一條重要渠道。
中文學名
高山反季節蔬菜
植物界
種子植物門
亞    門
被子植物亞門
雙子葉植物綱
分佈區域
長江流域以南

高山反季節蔬菜地理分佈

我國沿海地區海拔800米以上山地地區。例如有浙江“西藏”之稱的麗水慶元縣及周邊、安徽老革命根據地大別山區等地。

高山反季節蔬菜氣候特點

總體特徵是:氣候温涼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形複雜,落差很大,河流縱橫,因而小氣候差異很大

高山反季節蔬菜温度

温度的垂直分佈是隨拔海高度升高而降低的。在自由大氣中,氣温的遞減率是每升高100米,氣温約下降0.5℃~0.6℃,而山區因受地形坡向植被等因素影響,氣温的垂直遞減率一般比自由大氣的遞減率小,且夏季大於冬季,南坡大於北坡,一般夏季為0.58℃/100米,南坡比北坡大0.05-0.06℃/100米。大多數果菜類、葉菜類、根菜類蔬菜的生長髮育的適宜温度為22-25℃, 在具體種植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根據作物的耐熱性,選擇不同的坡向。如東坡雖然見光早、 增温早,但早晨濕度大、 多霧水,午後無直射陽光,故温度較低;西坡於午後接受強烈直射陽光,晝間温度高;而南坡日間日照時間長,其温度也自然高於北坡。

高山反季節蔬菜水分

山區降雨量多,並隨海拔升高而增多,尤以夏季最為明顯,常比平原地區多兩倍, 加之温度比較低,蒸發量相對要小得多,故一般不易出現嚴重乾旱。根據慶元縣歷史資料分析,從600米-1200米高度上,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300-1800毫米之間,雨量的季節分配7-9月佔全年的 60%左右。另外山區雲霧多、濕度大。

高山反季節蔬菜光熱

多高山峽谷,日照短、光照弱。不同地點的日照時數不一樣,同一座山背蔭和向陽面的日照時數一天可差3-4小時之多。隨高度增加,空氣濕度增加,雲霧出現的時間和機率越多,日照時數也隨之減少,這在炎熱、強光的夏季反而有利於蔬菜生長。此外,高山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成分高有利於改善蔬菜的品質。

高山反季節蔬菜空氣

山區遠離大、中城市,不易受到工業廢氣、廢水的污染,由於植被好,空氣清新、潔淨,是天然氧吧,為蔬菜生產提供了優質的生態條件。
綜上所述,山區發展高山蔬菜,不僅化高寒山區劣勢為優勢,保證蔬菜市場淡季不淡,滿足市場對各種蔬菜的需求,而且與大棚蔬菜相比,擁有品質高,純天然,綠色無公害等強大優勢。在崇尚環保的今天,安全、優質的綠色食品-高山反季節蔬菜將具有強大的市

高山反季節蔬菜存在問題

反季節蔬菜的發展已成為高山區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但是從發展的過程出現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程度低
大部分菜農生產粗放,未按無公害標準生產,品質差沒有優勢,生產科技含量低,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推廣緩慢,甚至無法接受;傳統耕作方式帶來管理粗放、生產效率低、產品單一、多年種植同一品種,沒有進行輪作、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老化,嚴重影響了可持性發展。如石後上、下洋村從發展高山蔬菜開始一直種植白菜,而且種植過程不按科學方法使用肥料以及各種微肥,導致根腫病大面積發生,而對根腫病又無防治藥劑,又無抗根腫品種,致使反季節白菜已無法種植,失去了優勢;只能種春秋白菜,失去價格優勢,效益明顯降低。
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低
大部分農民為單打獨鬥,這部分農户生產水平低,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承擔市場風險能力差,也給反季節蔬菜種植管理、科技指導帶來困難,產品難以創出品牌。隨着農產品市場準入制的實施,這些農民生產的產品很難跟得上市場要求,特別是產品外觀整齊度以及無公害要求,效益降低,嚴重影響了反季節蔬菜的發展。
蔬菜協會管理水平低
隨着高山蔬菜產業的發展,一些協會孕育而生,但是能起到作用的很少,如協會在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工作都無法到位,基本上處在有名無實;而且沒有目標,對菜農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沒有跟上,菜農對協會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人想退出協會。
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高山蔬菜生產主要靠個體菜農自身投入,他們的資金主要用於生產成本,對基礎設施無法投入;而這幾年區政府雖然投入了部分資金對基地進行改造,但大部分基地還是靠雨養灌溉。若高山蔬菜因高温缺水枯爛,經濟損失慘重。

高山反季節蔬菜建議

高山反季節蔬菜生產已成為高山區農民的主產業,為推進該產業發展,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豐富品種創特色。首先在觀念上要改變,引導菜農用科學的方法和創新觀念,試種其它名優特新品種,達到產品的多樣化,滿足市場需求;通過輪作降低病蟲害;通過使用有機肥改良土壤,提高品質,增加收入。
2、提高質量打品牌。一要瞄準市場缺口,加快發展淡季蔬菜。利用大、中、小棚等設施,採用先進的標準化生產技術生產淡季蔬菜,提高淡季市場佔有率,使蔬菜達到長期穩定供應。高山蔬菜產業發展過程,由於很多品種沒有自己的生產標準很大程度限制了產品品質產量效益。二要培育環保型蔬菜,大力推廣無公害防治技術。重點推廣“綠色蔬菜”生產技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提倡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對蔬菜病蟲害做到對症下藥、科學用藥、輪換用藥,加強農藥使用源頭管理,減少農藥污染,杜絕超標菜上市。三要樹立品牌意識,加強外觀包裝工作。今後的發展中應在產品的包裝上給予研究與完善,重點發展旅遊方便菜、美容保健菜、營養多味菜、無公害蔬菜等,進一步提高蔬菜品質,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銷量。
3、培育龍頭多渠道。首先要積極探索完善“公司+基地+農民”、“公司+農民”等有效機制,促進企業和農户共同發展。其次要重視發展“訂單農業”,通過“蔬菜基地連訂單、蔬菜市場引訂單、發揮農村能人拿訂單、創辦服務實體跑訂單”等方式,千方百計提高產品銷售量,降低農業的生產風險,使“公司+基地+農民”形式成為農民聯結龍頭、聯結市場的橋樑和紐帶。
4、搞活流通佔市場。一是建立一個既能貫徹政府意圖,又反映企業意見的全區蔬菜產業協會,協會由從事蔬菜相關的生產、加工、流通、監督管理的法人和自然人資源組成,以服務為宗旨,協調會員的生產、經營活動,引導各會員之間,會員和省內外同行之間的蔬菜生產、加工、貿易、科研、信息的合作與交流,維護會員的正當權利。培育壯大營銷員,通過合股、合作等方式組建銷售企業,提高流通隊伍的組織化程度,以適應大流通的要求,促進我區蔬菜產業發展和繁榮。二是設立蔬菜信息中心,通過與聯動中心的聯繫,實現與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聯網,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信息發佈工作,及時反饋國內主要產地的生產狀況和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品種、數量、價格。
5、強化服務促增收。為了將反季節蔬菜產業做強做大,政府需要加大投資加強服務。一是要組織和推進蔬菜產業化。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建立和完善蔬菜領導小組,加強對蔬菜種植業的組織、領導和宏觀調控;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努力搞好政策扶持,以優惠的政策和有力措施促進這一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二是要進一步通過建立高水節水示範項目,完善田間的灌排水功能,建設標準化農田改造項目,爭取土地整理項目等,以完善蔬菜基地基礎設施,為蔬菜基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強化各項服務工作。要協調好反季節蔬菜公司與當地農民的關係,解決基地用地、用電、用水等問題;經常過問基地的生產、銷售和治安情況,為公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業務部門要加強引種、示範、試驗工作,通過示範、試驗讓羣眾親身感受,激發他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認識,從而接受新技術、新品種,並通過示範起到輻射作用,推動高山蔬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