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冠吾

鎖定
高冠吾(1892―1953 [1]  ),江蘇崇明(今屬上海)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在上海南方大學教書。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副軍長兼政治部主任、徐州警備司令。1937年南京淪陷後,偽維新政府成立,任偽南京市政督辦、市長。1940年汪精衞“還都”後,先後任偽江蘇省主席,安徽省主席、省長,江西省長兼綏靖主任,國府委員等偽職。 [2] 
(概述圖來源 [3]  )
中文名
高冠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2年 [1] 
逝世日期
1953年 [1]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出生地
江蘇崇明(今屬上海)

高冠吾人物生平

高冠吾(1892—1953年),原名高愈,崇明人。1907年到南京,入江蘇陸軍小學、陸軍四中,前後五年,在此期間,參加同盟會。後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曾在徐樹錚邊防軍任參謀,山東東北革命軍山呂子人部任參謀長,但為時甚短。大部分時間在上海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先在民權、民主兩報社任記者等職務,1913年兩種報紙停辦後,到湖州旅滬公學任教,並在上海、勞動、南方、文治、羣治、中國公學等校任教,講授文字學的“小學”課程。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東設立大本營,親任陸海軍大元帥,高冠吾在1924年投奔南方,曾任大本營諮議、廣州江防司令部參謀長兼代司令、廣東全省航政局監督。1926年初,高冠吾到貴州,在王天培為貴州軍務督辦的督辦公署任參謀長。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王天培響應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高冠吾任副軍長。第十軍由湘西出洞庭,先後攻下安慶、徐州,佔領魯南。高冠吾曾任徐州警備司令。1927年7月,津浦線上戰事逆轉,孫傳芳、張宗昌的聯軍反攻,致使臨城、徐州相繼失陷,王天培以疲憊之師,反攻失敗,做了替罪羊,被逮捕下獄,秘密處死。因此,高與蔣介石發生矛盾,離開了國民革命軍隊伍,重新回到上海,以賣字鬻文為生。先後與舊十軍政治部同仁在福煦路興辦創制中學,任校長,與友好在南市合辦蘇民製藥廠,與畫家錢病鶴在福州路合營大吉祥餐館,開幕時兩人還舉行書畫展覽。還在邊遠地區擔任過顧問、總參議等掛名職務,以維持生計。
抗日戰爭爆發後,高冠吾先留在北平。後南下投敵,1938年先任偽維新政府綏靖部次長,10月任偽南京特別市長。時去南京大屠殺已將一年。他據村民報告,茆山、馬鞍、靈谷寺等地尚有遺屍,經調查連同殘骨有三千餘具,葬於靈谷寺之東,並樹“無主孤魂之碑”。該碑拓片後陳列於西郊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高與汪精衞集團合流後,1940年1月任汪偽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委員,歷任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四屆委員。1940年5月至蘇州,任汪偽江蘇省政府委員、省主席兼民政廳廳長。1941年12月任汪偽安徽省主席兼財政廳廳長,汪偽清鄉委員會駐安徽省辦事處主任等職。1943年12月任偽江西省長。1945年春高冠吾自九江回南京任偽國民政府委員,經由舊友王紹鰲介紹,與中共建立聯繫棄暗投明。
抗戰勝利後,高赴滬置居,易名張天雲,二個月後,因組捕風聲日緊,離滬到新四軍北移部隊,隨軍到蘇北、魯南。1948年,隨軍到濟南,任山東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1952年患肝病,1953年8月29日病逝于山東省省立醫院,葬於濟南市金牛山公墓,墓碑為:“山東省文管會委員張天雲之墓”。 [1] 

高冠吾人物事蹟

高冠吾修復寒山寺

民國時期,寒山寺人門有御碑亭清帝詩,假山亭台,幽雅曲折。“五四”
運動時,一日本人來遊寒山寺,知住持僧琴川工書法,請書“國亡家何在”5字,
一字一金。僧峻拒雲:“住持亦中國人,豈可污辱國體!”1923年大休來任住
持,1931年寒山寺有殿宇40間。日軍侵佔蘇州初期,高冠吾倡修藏經樓,後被日軍佔為物資倉庫。至近解放時雜草滿徑,僧人星散,楓江樓成為瓦堆。 [5] 

高冠吾紀念南京大屠殺

1938年,高冠吾任”偽南京特別市長“,得知茆山、馬鞍、靈谷寺等地尚有大屠殺遺屍,經調查連同殘骨有三千餘具,葬於靈谷寺之東,並樹“無主孤魂之碑”。碑文如下: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十月,餘奉命董京市。惟時去南京事變將及一
載,城、叢莽、山巔、水溪有遺骨焉。餘既收殘骸於城上,得二十有六,而瘞之。越二月,村民來告山、馬羣、馬鞍、靈谷寺諸地遺屍尤多,乞盡
瘞之。乃下其事於衞生局,選夫治具,悉收殘骨得三千餘具,葬於靈谷寺之
東,深埋以遠狐兔,厚封以識其處,立無主孤魂之碑,且使執事夏元芝以
豚蹄、只雞、酒飯奠之,俾妥幽魄。嗚乎!諸君遭時喪亂,膏血肉於荒原,寄骸骨於丘隴,為軍為民,為男為婦,為老為稚,有後無後,舉莫能知。人
生憯痛,莫大於生無所養,死無所喪,況暴骨無依如諸君者。雖然死生有
命,修短有數,淘如達人之論,彭殤可齊,隨化俱盡。蓋人之所爭者,不在
久暫之歲月,而在不朽之德業與精神也。餘既憐而瘞諸君,又以為諸君
告。二十八年一月,督辦南京市政高冠吾記。 [4] 
參考資料
  • 1.    蘇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蘇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編. 蘇州史志資料選輯 1999年刊[M]:40.
  • 2.    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安徽近現代史辭典》編委會編. 安徽近現代史辭典[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0.06:415.
  • 3.    東亞問題調查會編.最新支那要人傳[M]. 大阪:朝日新聞社, 1941:4.
  • 4.    張憲文主編;張憲文,呂晶編. 見證與記錄 南京大屠殺史料精選 中方史料[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4.12:217.
  • 5.    鬱永龍編著. 蘇州百座寺觀教堂[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