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學)

鎖定
髀,漢語二級字 [3]  ,讀作髀(bì),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復生(因長久不騎馬,大腿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2] 
中文名
外文名
hip
讀    音
釋    義
大腿骨、股部、古代測量日影的表
股部
五    筆
髀(MERF)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髀bì(ㄅ一ˋ)
⒈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復生(因長久不騎馬,大腿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2] 
基本詞義
◎ 髀 bì
〈名〉
(1) 股部;大腿 [hip]。如:髀肉(大腿上的肉);髀髖(大腿和臀部)
(2) 髀骨,大腿骨 [hip bone]
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淮南子·人間訓》
(3) 又如:髀樞(髀骨外側的凹陷部分)
常用詞組
髀肉復生 [2] 

方言集匯

贛語:byi1
◎ 客家話:[海陸腔] bi3 [客語拼音字彙] bi3 [客英字典] bi3 [台灣四縣腔] bi3 [梅縣腔] bi3 [寶安腔] bi3
粵語:bei2
潮州話:bi5 [1] 

醫學解釋

【中醫】——
①股胯部。《靈樞·骨度》:“兩髀之間廣六寸半。”《靈樞·邪客》:“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
②指大腿外側。《素問·髒氣法時論》:“尻、陰、股、膝、髀、腨、足皆痛。”
③股骨。《素問·脈要精微論》:“當病折髀。”
④疑為“脾”誤。《靈樞·營氣》:“故氣從太陰出……與太陰合,上行抵髀,從脾注心中。”按《太素》卷十二首篇及《甲乙經》卷一第十“髀”作“脾”。
三國時期劉備暮年時曾嘆息“久無鞍馬,髀肉橫生”。
參考資料